中国有句俗语,叫做“等得我黄花菜都凉了”。
这句俗语有三种解释:
一是我们平时见到的黄花菜一般都是凉拌的,说连黄花菜都凉了,说明等待的时间太久了,是委婉的说人来得太晚了。
二是在黄花菜生产的湖南、四川地区,黄花菜通常是酒席中的最后一道醒酒菜,最后一道菜都凉了,可见客人来得太迟了。
最后一个说法是“黄瓜菜”恐怕是个变种,它本来是“黄花菜”;而“黄花菜”也是个变种,本来是“黄花”。但这个“黄花”却已不是“黄花菜”了,在古诗文里,“黄花”专指菊花。苏轼咏菊的名句《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末句“明日黄花蝶也愁”,作于重阳节即夏历九月九日。“黄花”也是指菊花,古代有重阳赏菊的习俗。“明日”,指重阳节第二日,即九月十日。“明日黄花蝶也愁”,是说如果错过了重阳赏菊的最佳时机,待节后再来,花已凋谢,蜂蝶也无兴趣了,以此比喻过时的事物。当然,这是诗人夸张的说法,花未必一夜衰败,是人的心境不同了。“明日黄花蝶也愁”这句话。若给以最简洁、最通俗的解释,它的意思就是“晚了”---这和“黄瓜菜都凉了”是一样的意思。“黄瓜菜都凉了”正是从“明日黄花蝶也愁”演变而来。只是因为苏学士的诗句太雅了,老百姓囫囵吞枣,难以消化,遂以讹传讹,先是把“黄花”变成了“黄花菜”,后来又变成了“黄瓜菜”。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会,大约那个“蝶”字也有一定的连带责任,它不是和盛菜的“碟”同音嘛!于是东坡居士的“黄花”终于变成了一道“黄瓜菜”,被盛到“碟”里,你要是来晚了就“凉了”。
不管哪种观点接近它的本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在等待某一件事或人时等了很久等,太晚了的意思。关于到底是出至什么典故,无从考证。不过我觉得第一种观点认为黄瓜本身就是凉的,如果说黄瓜菜都凉了,就是说过的时间太久了,等的时候太长了好象有点牵强。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讲的都有点道理,如果非要追查来至什么典故,好象观点三更有道理,因为很多谚语经过漫长时间的代代流传,肯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很多,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与当时的原话大相径庭。
那么这句话是怎么由来的呢?
在古诗文当中,黄花专指菊花,苏轼曾经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中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其中诗里的黄花指的是菊花,明日则指的是重阳节第二日,而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便是说如果错过了重阳赏菊的最佳时机,等到节后再来,花已凋谢,那么蜂蝶也无爱好了,以此用来比喻过期的事物,用最简洁和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晚了的意思,这恰恰就和“黄花菜都凉了”是一样的意思。
因此“黄瓜菜都凉了”正是从“明日黄花蝶也愁”演变而来的,只是由于苏学士的诗句太雅了,老百姓囫囵吞枣又难以消化,于是以谣传讹,先是把“黄花”变成了“黄花菜”,后来呢又变成了“黄瓜菜”,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会的原因大约是因为那个蝶字也有一定的连带责任,因为“蝶”不是和盛菜的“碟”同音嘛,于是苏东坡居士的“黄花”也就终于变成了一道“黄瓜菜”被盛到“碟”里了,要是来晚了可不就“凉”了,这便是“黄花菜都凉了”的由来了!
黄花还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忘忧草!
嵇康《养生论》云:“萱草忘忧”。(出自《述异记》) 人们用来佐膳的黄花菜,学名为萱草。大约已栽种了两千多年,是中国特有的土产。据《诗经》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草”。
该妇人到底能忘忧多少,别人难以相知。但她喜爱萱草,真可谓颇有见地。在百合科的同宗姐妹中,萱草并非名门望族,乃不过是位“小家闺秀”。观其外表,叶片细长,花为筒状,每朵6瓣,向外展张,花色桔红,一般每葶着生数朵,从夏到秋,开个不停,可惜晨开暮闭,匆匆谢去。
据花卉鉴赏家认为,萱草翠叶萋萋,着花秀秀,焕发出一种外柔内刚、端庄雅达的风采,教人感到亲切和蔼,赏心悦目。难怪古人把它比喻为慈母的音容。苏东坡曾赋日:“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他所述的“芳心”,就是指母亲的爱心。白居易也有过诗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为他晚年的知己刘禹锡屡遭贬谪的身世予以劝慰。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一棵区区无名小花,本身并无含有任何解忧的元素,只不过在观赏之际,助人转移情感,稍散一时之闷,略忘片刻之忧而已。
在50年代,据闻敬爱的董必武同志在公差外地时,寄给夫人何连芝四句道:“贻我含笑花,报以忘忧草,莫忧儿女事,常笑偕吾老”,以此劝慰她勿再为家事多忧。综观常吃人间烟火的凡人,能够完全无忧者恐怕为数不多。
这些便是关于黄花的一些趣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