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遴选2024中央财政西吉县野猪综合防控项目捕猎队伍和无害化处理队伍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显示,西吉县计划在县域内猎捕成年野猪300头,每头补偿2400元。
《公告》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广大网民关注。为什么要捕杀野猪?野猪还是保护动物吗?捕捉到的野猪能否食用?各地都可以随意捕杀吗?
据国家林草局官网2024年1月发文指出,经科学、综合评估,专家认为野猪在我国28个省份有分布,数量200万头,已不存在生存威胁,且很多省份数量过高,其中26个省份的857个县(市、区)存在野猪致害,且这一趋势日益严重。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根据2021年国家林草局下发《防控野猪危害技术要点》,要求各地调查评估野猪危害,有组织开展猎捕调控活动。当下符合调整基本原则,将组织开展猎捕调控活动。
为什么要捕杀野猪?
捕杀野猪的主要原因在于野猪数量的急剧增加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威胁。具体来说:
野猪的繁殖能力强且缺乏天敌制约,数量快速增长,导致它们频繁进入农田破坏农作物、种植的药材林果等。
野猪活动范围扩大,与人类活动的交集愈发频繁,甚至进入市区伤人毁物,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野猪还是保护动物吗?
野猪目前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且在部分地区已被调出“三有”名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野猪完全不受法律保护。在某些地方,野猪可能被列为“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此其保护状态可能因地区而异。
捕捉到的野猪能否食用?
捕捉到的野猪不能随意食用。虽然野猪在某些地区已被调出“三有”名录(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但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这当然也包括野猪。食用野猪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也是禁止食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法律层面
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猪虽然已退出《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捕杀和食用。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地方性法规,禁止食用野猪和野猪肉制作的食品。
法律责任: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猪及其制品的行为,均可能触犯法律,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甚至刑事责任等处罚。
卫生层面
携带病毒病菌:野猪作为野生动物,可能携带各种病毒和病菌,如狂犬病、猪瘟等,这些病原体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未经检疫:野猪未经检疫,其健康状况无从得知,食用后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口感层面
肉质不佳:野猪的肉质通常较为柴、腥,且没有经过人工驯养和改良,口感上可能不如家养猪。
应对建议
合理捕杀:对于野猪泛滥的地区,可以组织专业捕猎队伍进行合理捕杀,但捕杀后需按照相关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掩埋、焚烧等。
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野猪捕杀、交易、运输等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不出现违法食用野猪的情况。
科学研究:通过研究野猪的生物学特性、行为规律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控制和保护方案。
各地是否可以随意捕杀?
各地不可以随意捕杀野猪。虽然野猪在某些地区的保护等级有所降低,但捕杀野猪仍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具体来说:
在自然保护地、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杀野猪是违法的。
一些地方把野猪列为“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省区,猎捕野猪需要申领狩猎证。
即使是允许捕猎的地区,也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以确保捕猎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捕杀野猪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程序,以确保生态平衡和人类安全。同时,对于捕捉到的野猪,也不能随意食用,以避免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