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水核桃是北京著名的核桃。核桃果在国外,人称"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在国内享有"万岁子"、"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其卓著的健脑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
玫瑰花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即有栽培,南宋以来已广泛用于制做糕点。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栽培玫瑰已有几百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的玫瑰之乡”。
京白梨,又名北京白梨,原产于北京附近,为秋子梨系统中品质最为优良的品种之一,是北京果品中唯一冠以“京”字的地方特色品种。京白梨为蔷薇科植物白梨的果实,呈扁圆形,果汁多,味酸甜,香味浓,含糖量较高,梨果肉中含大量葡萄糖,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生津,消暑,润燥,解渴,清热,化痰,健胃,解酒等作用,是历代老少皆宜的保健佳品。京白梨每年立春开花,处暑摘果。每年的夏秋交际,正是东山贡梨园里的京白梨采摘最佳时节。 2012年03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京白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泗家水村种植香椿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为宫中贡品。泗家水村属暖温带雨热同季的山地,土质肥沃,富含铁、锰、锌等多种矿物,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山区小气候环境,为香椿生长提供了独特的气候与地质条件。泗家水红头香椿嫩芽呈红色或紫红色,色泽红润光亮,香气浓郁,汁多鲜嫩、食后无渣。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泗家水红头香椿”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门头沟京西白蜜色泽为特浅琥珀色、浅湖泊色,结晶后为乳白色或灰白色;气味略香,口感甜润细腻无异味;常温下呈透明、半透明粘稠流体或结晶体,易结晶,结晶细腻,不含肉眼可见杂质。
龙王帽杏仁是我国著名杏仁品种,它单果重20~25克,果实长扁圆形,缝合线深而明显。果面橙黄色,阳面微有红晕。果肉薄,软,橙黄色,纤维多,汁液少,味酸,不宜鲜食,可制干。离核,核大,单核重约2。9克,出核率22%,甜仁,仁肥大,香脆,出仁率30%以上。单仁平均重0。83~0。9克,每千克约1170粒,为仁用杏中粒形最大者之一。含蛋白质23%以上,粗脂肪58%以上。产地果实7月中下旬成熟,发育期90天左右。
爨底下酱肉制作技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药食同源的科学价值典范,四百多年来爨底下酱肉,始终沿袭明代酱肉制作技艺,并不断改进升级。
“孟氏刺络疗法”是孟氏家族数代传承的传统中医疗法。采用叩槌开穴,弹针刺络,竹罐拔除邪毒疗法。
裴氏正筋疗法起源于一百多年前的清同治年间,得因亮和尚真传。有个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传说京城恭亲王奕欣住在戒台寺时不小心摔伤了腰腿,导致不能行走,于是便派人请来了疯魔和尚,施治数日后痊愈。正筋疗法不仅在百姓之间广为流传,同时也被皇亲贵族认可。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传说是围绕着千年古刹潭柘寺而展开的,并以此为中心传播到京西广大地区。潭柘寺坐落在我区潭柘寺镇域内,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至今已将近1700年。
淤白蹦蹦戏又称评腔梆子戏,是北京市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据传由东北二人转发展而来,又与西路评剧有渊源,已有百余年历史。唱腔脉络清晰,板式明了流畅,套路简洁。戏曲内容以山村习俗、轶闻趣事居多,现剧目只有代表剧《老少刘公案》。
山梆子戏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传统戏曲剧种,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主要分布于斋堂川一带,其中西斋堂村的山梆子戏最富盛名,历史上以“六合班”为代表,是西斋堂村专从艺事的戏班。
苇子水秧歌戏是北京门头沟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嘉庆年间前后。该秧歌戏伴奏以打击乐为主,整场戏只用锣鼓,不用丝竹。演出时打一阵“家伙”,唱一段戏文。伴奏铿锵有力,唱腔苍劲豪放,生旦净末丑齐全,像明清时期盛行的高腔戏。主要唱腔为[摔锣腔]、[大秧歌调]等,伴奏用打击乐有单皮鼓、檀板等,剧目有《赵云截江》、《张飞赶船》。
柏峪燕歌戏是北京市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柏峪村位于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山,岭峻水美,各类文化集聚于此,多种戏曲蔓延于村里乡间。柏峪村就是有代表性的村庄之一,古老独特的燕歌戏在此传承下来。柏峪村曾有过的戏曲有:柏峪燕歌戏、河北老调、山陕梆子、蹦蹦戏等,其中,燕歌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最高。
京西幡乐是北京市门头沟西部山区传承了四百余年的传统吹打乐,是古幡会祭祀佛道儒时演奏的祭祀音乐。京西幡乐依托京西古幡会而产生。古乐曲主要由祭祀孔子的音乐组成。以颂神、祭神为主要内容,现已发展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门头沟龙泉务童子大鼓老会是北京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在1934年由村里开白灰窑的李福旺等十几户出资成立的。其传承脉络比较清晰,由发起到现在打大鼓的会员传承了六期,打锅子(花钹)会员传承了八期。
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是利用门头沟区特有的潭柘紫石雕刻成砚的一种传统手工艺。
千军台庄户幡会,原名叫做“天人吉祥盛会”,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民间祭祀活动。在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有天上的神仙与人共同欢度节日的寓意,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自明代起至今,两村已联合举办幡会400多年。
妙峰山娘娘庙会又称妙峰山娘娘庙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起源于明朝,在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妙峰山顶的碧霞元君祠(娘娘庙),曾经是中国北方地区远近闻名的圣地。
琉璃烧制技艺,北京市门头沟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京西太平鼓,北京市门头沟区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