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西关回民,马二把(马贵富)的羊杂,味道鲜美,又香又烂。
戴家烧鸡主要把功夫放在煮鸡上,煮时要精心,老鸡煮4个小时,新鸡2个多小时即可。煮鸡的佐料要全、花椒、大料、肉桂、丁香、白芷、三艾、葱、蒜、姜、酱油,缺一不可
东陵糕点,又称东陵大饽饽。最初是清朝皇帝前往东陵祭祖时用来作为祭品,所以又称“祭糕饼”。它的外表颜色是红色、白色,但所用的馅料和装饰有所不同。
郝家烧麦,郝德林的烧麦,形似石榴,洁如白玉,皮薄而韧,馅嫩而鲜,油多但不腻,羊肉而不膻,深为群众赏识,经营五十多年来,盛名不衰。
遵化板栗,栽培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坚果玲珑、肉质细腻、 涩皮易剥、含糖量高、糯性强、富含多种营养成份著称。每百克果肉含糖20克,淀粉52克,脂肪3.05克,蛋白质7.8克,还含多种维生素等其他成分。
遵化香菇子实体为半球形,由菌盖、菌褶和菌柄三部分组成,中等大至稍大。菌盖直径4—6厘米,呈扁平至稍扁平,表面淡褐色至褐色至深肉桂色,中部往往有深色鳞片,而边缘常有污白色毛状或絮状鳞片。
柿子形似如意,又因“柿”与“事”谐音,寓意“事事如意”。遵化人对于柿子,如所有北方人那样执着,无柿子树不成庭院,房前屋后必是要有柿子树的。
遵化皮影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更是到了鼎盛时期,同时演出的皮影剧团多达七十多个,皮影艺人有几千之多。在文艺生活匮乏的年代,皮影戏大大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皇家金银细工制作技艺采用皇家传统金银细工技法,以金银为主要材料,辅以珠宝玉石等配饰,经过捶揲、錾刻、镂空、累丝、镶嵌、焊接、打磨等数道工序手工完成
“饹馇”一词源于满文或蒙语的发音,其意为薄饼,原本是遵化老百姓粗粮细做的产物(以绿豆和姜黄为主材,尖锅缓火摊置而成的圆形金黄色薄饼)。
祖传少林六合门武术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具有互通表里、刚柔并举、拳禅一体、内外合一、外形兼备的特点,使练武者强身健体。
“乾坤门武术”是河北马云东(字云飞)先生所创,他12岁拜昆仑派分支清拳传人金亭立为师,练习道派武学;20岁去天津等地卖艺,和天津泰斗谷风明以及无极派高手谷继忠结为忘年之交。
源于道家的姚式太极拳,创立于我国著名武术家、遵化籍姚馥春(姚兰)先生之手,融合武当山、陈家沟太极拳和形意拳、八卦掌之精华,传承至今已历百余年。
铁厂飞钹自明末一直流传,清朝晚期时最为兴盛。每逢丰收、庙会、过节人们都要表演飞钹,它是农村民间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铁厂飞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表演曲牌及套路基本为当地所特有。
遵化铁画又称遵化铁花,它最初流行于清代宫廷皇室,随着清东陵的修建开始流入遵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京剧《连环套》中有这么一段唱: “保镖路过马兰关,一见此马喜心间。无有胆大的英雄汉,不能到手也枉然。”这是黄天霸为诓窦尔墩说出盗得御马一事的唱段。其间提到的“马兰关”,就是东陵陵圈儿里的马兰关。
关于咯扎(饹馇)名称的来历还有一段典故呢。椐说当清王朝在遵化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的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
乾隆八年的清明节,乾隆皇帝照例陪母后来东陵祭祖。夜里,他忽然忆起先祖康熙皇帝的那首《由鲇鱼石出关观瀑布水》七绝诗来,以为景致不错,就打算去观赏那一段长城内外的胜景。
相传清东陵修造竣工后,统治者担心金碧辉煌的建筑群遭受风沙污染而褪色,有损皇家的尊严。
乾隆十几年的阳春三月,曹雪芹跟随亲属来清东陵办事。担任护军佐领的叔辈爷爷曹宜,领他下榻于马兰峪镇右侧的孝陵圈儿行馆。
古今中外,举贤纳士,莫过于燕昭王。
描写了美丽的春日里,在洁白的池子里泡温泉的,超级美好的感受,在这个阳春四月,不必去骊宫,无需去华清池,来遵化汤泉,你也能尽情享受这春天的美好。
凡是逛东陵的人,多数都带着好奇的心情,想要看一看太后陵(指慈禧陵)内‘‘凤引龙’’的图案。人们见了这些别出心裁的杰作,都想知道其中奥秘。
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率大队人马刚刚渡过魏进河,就遭遇敌军。两军混战多时,由于唐兵长途跋涉,人困马乏,被敌兵迫退于魏进河东岸。
一年秋天,乾隆皇帝带领刘墉、和坤等大小官员来东陵祭祖,顺便察看自己陵寝的建筑情况。他们下榻在陵寝西南的隆福寺行宫里。
党峪村始建于唐朝。村西有一最高峰名叫大堡子山,山顶上建一山寨,名叫党家寨,山大王为党氏三兄妹,即党龙、党虎、党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