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钢板书是山西省陵川县的地方说唱艺术。因说书者手持钢板演唱而得名。陵川钢板书由当地“干板书”吸收河南“四股弦”音乐素材演变而成。流行于陵川全境,盛行时曾流传泽州、高平、长治、壶关以及河南辉县与陵川相邻的部分地区,现仅存于陵川县曲艺队。
沁水蜂蜜: 保健食品。沁水蜜源丰富,有荆条80多万亩,黑刺30多万亩,刺槐10万多亩,还有各类农作物及果树数十万亩。瓶装净化蜂蜜市场畅销,闻名全国。
五鬼盘叉,因表演者扮演小鬼,又因其中的五个鬼是持叉舞蹈,故名。流传于陵川县赵豁池村。产生年代无考。据艺辈相传,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已流传。多在闹元宵和邻村庙会演出。主要表现小鬼奉阎罗之命,到人间活捉一贯打骂公,刻薄邻里的刘氏女的故事。
阳城人逢喜事请客喜欢用“火锅”,如同摆酒席一样隆重。制作火锅的食材主要有蔬菜、毛头丸、粉条、肉丸、肉类、鸡蛋等等,蔬菜根据时令选择,可以是冬瓜、大白菜、胡萝卜等。
高平大黄梨,高平大黄梨果实呈黄色,大而整齐,果皮粗,有蜡质,耐贮存,果肉白色,汁多而脆,甘酸适度。明、清时曾为朝廷贡品。2015年12月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高平大黄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帅源”牌桑椹汁系采用天然桑椹、蜂蜜、苹果酸、优质矿泉水等精制而成。阳城县帅源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帅源”牌桑椹汁,口感纯正,营养丰富,具有消渴、防暑、降温等功效,是您馈赠亲朋、走亲访友的佳品。
王寨圪栏棒又叫“青龙圪栏棒”是流行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龙港镇青龙村、王寨村民间舞蹈的一种形式。大约产生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清代和民国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晋城是面食的故乡,所以香椿面简直就是美味的化身,每年春天市民都会吃一两次来解解馋。民间流传这样一段趣事:瓮山的香椿面,因其枝叶嫩小,拌着面条时就会附着在面条上,就是所谓“粘面不粘碗”,有些没有品尝过的人不解其意,竟然误传为“粘碗不粘面”,一字之差完全是南辕北辙。
软面油糕是阳城的一道家常经典小吃,糯米面少加水,捏成较硬的面团,蒸二十分钟,出笼放盆内,醮凉水搋,少放点碱水,搋匀成光而软的面,稍饧。放热油中慢炸,逐渐膨胀,松脆金黄。
在高平米山一带,流传着祁贡挡驾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道光年间。祁贡档驾的事,后来从京城传到高平,老百姓无不称颂祁贡为乡民为了一件好事。
阳城蚕茧,山西省阳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阳城蚕茧”以其茧大、粒匀、色泽好、茧层匀等优点闻名全国,其解舒率、上车率、出丝率等在全国蚕茧质量抽样检测中,综合指标第一名,成为阳城的“金字招牌”。
“巴公烧大葱”风味特殊,如果上了一桌清淡菜,再加上一道烧大葱,一下就提起了口味。大葱含有蛋白质、维生素A等物质,其中所含的“烯丙基硫醚”能刺激胃液的分泌,还可以增进食欲。
蟒河是山茱萸的原产地之一,所产山茱萸以色泽鲜红、个大肉厚、质干油润、药味纯正而著称。其马钱苷、血色素含量高,属山茱萸之上品,素有“阳城红”“华萸”等美誉。据史料记载阳城县山茱萸栽培历史可追溯到1280年(即元代元至18年《阳城县志》记载),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高平市塔王醋业有限公司改革了传统的熟料发酵工艺,采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生料发酵技术。这一新技术的应用避免了传统蒸、煮工艺对原料中维生素、氨基酸、糖、醛类等营养成份的破坏。产品主要有特醋、陈醋、老陈醋、保健醋四大系列。
阳城道情说唱历史悠久,传说从元代就有道情说唱,据考证光绪年间(1875年)就有艺人开展道情说唱形式,推算至今已是近二百年历史了。据推测阳城道情是流行于阳城境内的一个外来曲种,它于何时何地流入阳城说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