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酥梨是泽州县南岭镇的特产之一,果实近圆柱形,平均单果重250克。果心小,果肉白色,中粗,酥脆,汁多,味浓甜,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南岭酥梨,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解毒,增强肠道功能。
在泽州很多的地方,婚丧嫁娶的时候都会用川汤来招待亲朋好友。办喜事的时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会来贺喜、帮忙,而主人的招待就是事先盘下的大锅灶,支起的“大金锅”做下满满一锅的川汤,再配上雪白的馒头、花卷,吃的那叫一个香!
拧一碗是山西泽州县高都镇善获村的一道美食,又叫炉饽。拧一碗最主要的食材是摊馍,做摊馍的原料是小米,原料采用当地独有的“泽州黄”小米进行磨制,米香浓郁,软糯可口,再加上原生态石磨磨浆,手工精细化制作,最大程度保留了食材最初的味道,让美味升级。
在泽州县南岭乡,就有一种特色小吃是用薄荷叶子做的,叫油圪擦!其实油圪擦是泽州地区一种很常见的小吃,也叫水煎饼,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但一般的油圪擦里放的是小瓜菜、胡萝卜或者韭菜、槐花,而南岭的油圪擦里却放的是清凉的薄荷,是不是很特别呢!
上党唐宋时期盛产一种叫“饧”的食品,从用料、规模、利润上讲都不能算作大买卖,就是这类小生意让泽州商人经营出了特色,经营出了名声。 饧,用米和麦芽之类谷物熬成的糖稀。它的存在形式大概就是今天人们喜闻乐见的“麻糖”。
晋城是面食的故乡,所以香椿面简直就是美味的化身,每年春天市民都会吃一两次来解解馋。民间流传这样一段趣事:瓮山的香椿面,因其枝叶嫩小,拌着面条时就会附着在面条上,就是所谓“粘面不粘碗”,有些没有品尝过的人不解其意,竟然误传为“粘碗不粘面”,一字之差完全是南辕北辙。
有说是炉面,也有说是卤面。叫“卤面”的,大概是因为这道饭是蒸熟的面条吸收了肉和菜的卤汁。叫“炉面”的,可能是因为其是在锅里一层一层码面,甚至高出锅沿,最后再拿一口倒扣的锅做盖,看起来很像道家的炼丹炉,故而得名。
米淇儿在晋城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样家常饭,也是晋城人最喜欢的一样家常饭。米淇的主要原料自然是米,而且是小米。
过油肉是山西传统名菜之一,至今在全国享有盛誉,被人们称之为“三晋第一味。”但是,在山西过油肉中,晋城过油肉却独树一帜,其制法、风味另有特色。晋城过油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了广大顾客。“来碗白米饭,要盘过油肉,配上葱椒蒜,越吃越喜欢”,大米过油肉成为晋城人最青睐的饮食之一。
手工压饼是泽州县长河一带的东沟、川底和下村等地的传统手工食品,以前每家每户都会制作。“薄、香、酥、脆”,色如金,薄如纸。制作压饼看似只需要一勺一压一翻,但整个制作非常讲究。
石子干饼是大阳地区一种制作奇特、风味别致的古老食品,由于饼面被石子压得凹凸不平,人们又称它石子擀饼。 石子干饼由于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称作是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
槐花茶是泽州下村镇的特产,下村镇地形呈两山夹一沟之势,地势西高东低,是典型的丘陵区。泽州县三条中心河流之一的长河就发源于此。丰富的水源孕育着下村镇这片富饶的土地,这里空气清新、植被茂盛,被称为“绿色氧吧”。下村镇的槐花叶茶的原材料的产出地就在这里。
说起泽州的美食,不得不提及油灌焖饭,油灌焖饭的确是晋城人生活中的一道美食。用色泽金黄,又甜又粘又香的大兴小米做出来的油灌焖饭,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大兴小米做出来的小米焖饭名扬晋城,做成油灌焖饭更是香上加香。
义城红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山西晋城位于八百里太行最南端,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有着悠久的红薯种植历史,优势区土壤硒含量高于全省平均值3.55倍,造就了高山旱作富硒,甘甜绵润好吃的“晋城红薯”。
散格枝翻鏊是泽州县的特色小吃,这一带的翻鏊跟其他晋城的翻鏊最大的区别是翻鏊像一根根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的树枝,因而得名“散格枝翻鏊”。
民间老百姓在办喜事时总想做到十全十美,待客人时总想达到十分满意,所以从主观到客观都以“十”为准,故取名“周村十大碗”。美味品鉴:丰而不繁、腴而不腻。品之美不胜收,回味无穷。
“五福素宴”共九道菜,一道凉菜,八道热菜。每一道都以中华五福文化为内涵,赋予了吉祥美好的寓意。开宴之前,要先斟上“五福茶”。“五福茶”由聚寿山文化景区创制,包括金银花茶、桑叶茶、千两金茶、连翘茶 、 黄芩茶五种茶叶,分别代表福、禄、寿、喜、财“五福”,和金、木、水、火、土“五行”。
浆水菜可分为新浆水菜和老浆水菜。新浆水莱是以春天新鲜的苦芨菜、刺芨菜、麦里花等野菜为原料,亦能用开春后才上市的小白菜。制作好的可以舀浆水喝,也可以捞菜吃,倘用带莱的浆水下面条,叫“浆水面”。
泽州有句老话,叫“家有万贯,不吃油馍蘸蒜”。大概因泽州自古以来虽多煤多铁多小米,但因为地处山区,土地贫瘠,小麦种植范围小且产量低,偏偏缺白面,所以,纯用白面的油馍就成了奢侈品一样的存在,即使是腰缠万贯的土财主,也不敢顿顿吃油馍蘸蒜。
“巴公烧大葱”风味特殊,如果上了一桌清淡菜,再加上一道烧大葱,一下就提起了口味。大葱含有蛋白质、维生素A等物质,其中所含的“烯丙基硫醚”能刺激胃液的分泌,还可以增进食欲。
馔面,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dài)阳镇的一种流传很久的传统面食,深受大家的喜爱,相传馔面源于周朝,原本是宫廷美食,后流传到民间,成为百姓人家办喜事,用来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
泽州甜柿,是产于山西晋城市的一种甜柿,因晋城古称泽州及泽州府而得名,甜柿在晋城市栽培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为传统土特浆果类果品。泽州甜柿含糖高,品质佳。柿叶可制茶,有消暑、降压、减肥之功。柿叶所含维生素c很高,比被称为维生素宝库的柠檬的维生素c还高一倍。
泽州黄小米,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泽州黄小米种植区域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741米,适宜谷子生长。泽州黄小米,属地方名优品种。该品种色泽金黄、颗粒圆满、晶莹明亮、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可口。
巴公大葱因产于山西省晋城市郊巴公镇而得名,该大葱属百合科葱属中以叶鞘组成的肥大假茎和嫩叶为产品的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功效。巴公大葱个大、香浓、辣烈、肉厚心实、质地细密、耐贮存,营养成分和杀菌素也比一般大葱高,其还有药用功能,被形象地称为“扁担葱”。 。
泽州红山楂保护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日照量大;夏季高温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多雨,天高气爽,适宜种植山楂。泽州红山楂属地方名优品种,该品种红圆个大,单果重达20克左右,果肉呈粉红色,果肉味醇、酸甜可口,素有全国“山楂王”之美称。
高都三月二十八庙会因东岳大帝(天齐仁圣帝君)诞辰而设,历史悠久,庙内现存嘉庆十六年(1811)《谓定各社该行花车事故碑记》载:“天齐仁圣大帝历有年所每岁三月二十八虔备油席鼓吹大戏,旗伞花车,故事恭祝圣诞,绕村行会,相沿已久……”。
泽州对鼓是流传于山西省泽州县大箕镇的一项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当地流传有“朝天一扇碑,祈雨一对鼓,三十一孔桥,二百零俩狮”的说法。据对鼓老艺人常小和回忆,泽州县大箕镇小箕村自古以来就有对鼓参与取水、祈雨、闹红火等民俗活动。
泽州打铁花,是山西晋城市的一项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因晋城古称泽州及泽州府而得名。打铁花需要架起化铁水的熔炉,倒进煤炭,用鼓风机吹,待通红的炉火烧起来。在山西晋城境内比较著名的有晋城市郊区的大阳镇和巴公镇的打铁花习俗。
农历的三月二十日泽州县下村镇大南庄有个古庙会,大南庄的古庙会非常热闹,真可谓人山人海,号称泽州第一庙会,那么究竟为什么周围的村民要来这里赶这个庙会呢?原来这个庙会上要表演一种“牛拉桩”的民间故事。
泽州四弦书说唱相间,以唱为主,演唱时采用泽州方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旋律;唱本中金戈铁马、公案传奇、家庭伦理等内容丰富。泽州四弦书的传统节目主要有《游天台》《大八仙》《富贵长春》等。
泽州秧歌是一种流行于晋城市全境的传统戏曲剧种。因晋城市古称泽州府而得名。又因发源于高平东部,也称高平秧歌,陵川人称府腔秧歌,此外还有干板秧歌等称呼。泽州秧歌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嘉庆年间搬上舞台,到咸丰年间达到极盛。
中秋节(泽州中秋习俗),流行于山西省泽州县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泽州中秋习俗流传地以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珏山为中心,辐射至三晋、豫西北、冀南等中原地区。 珏山是晋城名山,“珏山吐月”景观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赏月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