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书”又叫“鼓儿书”,兴化城乡至今还在流传,是兴化本土最早的说唱艺术。鼓儿书源于古老的鼓词,鼓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先秦。兴化锣鼓书艺人用兴化方言演唱,曲调以“七字段”和“串十字”为主。唱的是民间疾苦事,说的是百姓心中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蟹黄汤包是泰兴市曲霞镇特色汤包,曾流传着“泰兴汤包出曲霞”之说。蟹黄汤包有制作"绝"、形态"美"、吃法"奇"的独特个性,以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名闻遐迩。
沙沟灯会彩灯上的人物是真人化妆扮演的,每组彩灯是随着演员在大街小巷上走动而移动。举办灯会时,远看像一条长龙在街道上缓慢游行,故称之为沙沟游走灯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进行游走演出。出灯时,营造出“观灯人如潮,花灯不夜天”的壮观场面。
兴化大青虾,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战国时期,兴化就有捕虾、吃虾的历史。兴化大青,虾头胸围、腹围、尾围“三围”突出,壳薄、肉嫩、个大、味美。
兴化铜器的品种和样式繁多,制作工艺精湛,形成了百里水乡铜器的一大特色。铜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祭祀用器,如香炉、烛台、花扦等;二是日常生活用品,如手炉、脚炉、茶壶、汤壶、酒壶、面盆、铃铛、火锅、箱角、门圈等。
泰州生产小磨麻油,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而泰州麻油又因是纯手工“水代法”生产,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压榨法”,味正纯厚使得泰州麻油特别的醇香,而成为竞相争购的热门货。
兴化秤匠所制作的秤,大的可称重 200 公斤,最小的是药房用于称重中药材的小盘秤。精致的小秤可以做到以克为单位。杆秤由秤杆、鸡心、秤钩、秤砣组成。木质秤杆要两头包铜管,再钻提绳孔,钉装鸡心。弹线定星位是个技术活,也是做杆秤的关键程序。
乐书吹打是传统民间音乐之一,自古流行于兴化、江都、高邮三市交界地域,百姓凡有婚嫁拜寿、小孩满月等人生喜事,总要请“乐书吹打”喜庆一番。
兴化锡匠历来所制作的各种祭器、酒器、茶具、酒龙、消防水龙头部件以及各种庙会仪仗等锡器艺术品流布全国各地,有许多被民间爱好者和博物馆收藏。
泰兴金叶子,是当地的一种纸牌。纸牌,源于汉代,称叶子戏,盛于南康,称金叶子。系高尚的娱乐工具,既开发智力又愉悦身心,从汉代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姜堰薄脆历史悠久。薄脆饼用头麸面发面,掺以麻油、白芝麻制成坯,烤焙出炉后,薄、酥、脆、香,入口香甜,老少咸宜,是姜堰人十分钟爱的点心和零食。
孤山泥狗子,又称“叫鸡”是一种泥哨,靖江传统民间工艺品,已有数百年历史。该工艺品由孤山周围的一些民间艺人选择孤山东南角的黄泥制成的。
河横大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河横大米口感、色泽、维生素等指标超过国内外其它名米,蒸煮时,饭粒完整,米饭柔软油润,浓香持久,米饭冷后不硬,且有光泽。
曹松庆说书是用靖江方言讲述故事的一种表演方式,曹松庆说书是跟其父曹全保所学。曹全保已于1983年病故,享年73年,他生前说书50余年,师从靖江康兴德裕庄人张金和。
高港区传统绳带编织始于清代中后期,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制成了多型号高强精密吊绳,可用于吊装飞机部件、雷达、导弹、卫星,为航天、航空、机电、冶金、船舶等大型企业配套吊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