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粉圆子烧肉是枞阳的一道地方特色私房菜,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腻、香脆可口。山粉圆子烧肉色黑香甜,柔韧筋道,最大特色在于利用山粉把肉的香味和油腻都吸进去,这样虽然饱含肉香,却不油腻。晶莹剔透的圆子,让人视觉和味觉都能得到满足,回味无穷。
七仙女传说中的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是一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的民间传说,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感情,所以它的神奇幻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深受民众喜爱。
桐城歌,安徽省桐城市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徽省桐城市的一种地方歌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桐城歌由山歌、民谣、小调三大类组成。具体类别可分为传说、风土、时政、劳动、生活、情爱、仪式、事理、趣味、灯歌、儿歌等。
怀宁蓝莓是安徽省怀宁县的特色农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闻名。怀宁蓝莓果实饱满,色泽鲜艳,口感鲜美,甜度适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娃儿粉”又名“瓜儿粉”,是一种用于治疗夏天蚊叮虫咬、具有清痱除疖、清凉解毒功效的乡村良药。
“牛灯戏”自古有之。相传唐朝初期,名将尉迟恭遭贬至江西鄱阳湖一带。他亲学耕田,边耕边唱。其后人在元朝时迁至怀宁县洪铺镇汪河屋,从此牛灯戏在该地世代相传。2010年,“牛灯戏”被列入安庆市第二批“非遗”名录。
桐城春秋称为“桐国”,汉名“桐乡”,皆因桐而名,盛产桐油。传统油漆技艺在桐城民间流传悠久而广泛,鼎盛于明清时期。制作时,将压榨的生桐油经过适当的高温处理变为熟桐油,再勾兑适量土漆,便可用来装饰各种木质家具。是传统建筑、器具防腐美化的智慧结晶,在当今古建筑修复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龙眠春翠是桐城茶的一种,和桐城小花同一产地,属绿茶类。属皖西兰花茶品系。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主产区位于龙眠山。
桐城山芋粉是安徽省桐城市的一种特色农产品,由当地盛产的山芋(红薯)加工而成。山芋粉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制作传统,常作为炒菜时的调料,也可以作为主料与其它菜肴搭配。
神仙杈豆腐是岳西较有特色的时令菜肴,它以山区特有的腐婢树叶特制而成的,因其季节性强、量少而尽显珍贵。是岳西老百姓只能在夏季品尝到的食品。
江镇馒头是安徽省怀宁县江镇镇的特色面点,该镇被誉为“中国面点师之乡”。江镇馒头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也是江镇人引以为傲的美食之一。
弹腔,又称“弹戏”,即老徽调。明末清初在以怀宁县石牌为中心的安庆地区形成。其主要声腔一梆子腔,高拨子,西皮,二黄的音乐资料均有积累。
枞阳萝卜与枞阳大闸蟹、芡实、野鸭等一样颇有名气,是农副产品之一,属于枞阳县地方特产。枞阳萝卜既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故又有“土人参”的美誉。就药用价值而言,萝卜熟吃可以生津开胃,生吃可以清火顺气、滋润喉咙,熬汁饮用则消积化痰、平喘止咳。
怀宁凉亭狮子灯会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俗活动,起源于安徽省怀宁县凉亭乡双湖村后湾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项活动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以其独特的舞狮表演和灯会庆典而闻名。
桐城气候温和,河流均匀分布,水土条件优越,宜于种植水稻,素称鱼米之乡。青草香大米,色白整齐,晶莹剔透,进嘴清香,松软爽口,倍受消费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