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烤肉饼: 土烤箱里做出限量版美味,自制“烤箱”做出独特的美味,说起肉饼,很多人会想到那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凡是吃过的人都啧啧称赞。这种肉饼色泽金黄,嫩脆香甜,馅料鲜润味美,堪称一绝。
糯米糍也叫糍粑,德化的糍粑一般是农家有了大喜事或立冬节时才能享用。在德化,糍粑是接待客人的上等“礼菜”,客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定要上“鸡公糍”的习俗。
德化特色小吃鼠粬龟,其形似龟状,色泽墨绿、油亮,吃起来甜嫩爽口,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圆仔汤,德化的风味小吃。用糯米制成的圆仔营养丰富,为暖胃散寒之品。圆仔还代表吉祥如意。
赤水煎粿,德化县的传统小吃之一,有“泉州肉粽,赤水煎粿”的谚语。赤水煎粿选用上等白米浸泡制浆,再调以佐料蒸熟,再切块油煎而成。可根据喜欢的口味醮辣椒酱、醋、酱油等食用。
糯米大肠,是一种富有创意且携带方便的米类加工品,是德化很普遍的一种小吃。上菜时把白糖盛于小碟,食时醮糖即可,这样做出来的糯米肠软嫩,肥而不腻,冷食热食均可。
在福建省德化县,一碗色泽黑亮的苦菜汤家喻户晓。苦菜汤一般由晒干的苦菜和猪大肠制作而成,因为风味独特,具有清凉降火、消炎解毒的功效,被称为“德化民间第一汤”。
蕨脯汤是德化县的小吃,德化春季乍寒乍暖,夏季潮湿闷热,用蕨菜干煲汤,最适宜解暑化湿、清热除燥,是春夏防病保健佳肴。
掌瓜,又叫佛手瓜,是德化县的特产。掌瓜的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味道鲜嫩甜美,是闽南的名菜之一。以其加工而成的酱瓜、罐头、腌菜干等更是爽嫩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德化茶油不仅可以用于烹饪,还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保护心血管健康。德化茶油作为特产寄给外地的小伙伴一定是一份健康、美味的选择。
德化红酒是用上等糯米为原料,经传统方法酿制而成。酒香味浓郁,酒质醇厚,入口甘甜,余味绵绵,风味独特。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营养丰富。常饮此酒,舒筋活血,强身益气。妇女产后饮用此酒尤见滋补之效。
美湖米粉松软、流香可口、有弹性,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大家喜爱。选用当地优质稻米和地下泉水,经淘洗、浸泡、磨浆、蒸粉、压片(挤丝)、复蒸、冷却、干燥等多道手工工艺精制而成。
苦菜又叫苦益菜、白花败酱,是德化县的一种特产,苦菜汤是德化风味家常菜,1999年编入泉州风味小吃菜谱。此汤色黑味微苦,野菜香味浓溢,清凉降火,排毒解热,是暑天的保健食物。
棘胸蛙是德化山区特有的名贵产品,当地人俗称“石冻王”,其肉多且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对环境要求也极为苛刻。现在已实现了规模化生态养殖。
德化黑鸡,福建省德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德化黑鸡特点:肉质细嫩、清香甘润、味道鲜美,因含有极高滋补药用价值的黑色素而得名。
德化黑兔富有弹性,有鲜兔肉的气味,无异味;煮沸后肉汤澄清透明、软嫩鲜香,脂肪团聚于液面,具有四高三低特点,即高蛋白、高赖氨酸、高消化率、高烟酸、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并且含有一般家兔没有而人体又不可缺少的双向调节元素—黑色素,享有“美容肉”的称谓,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德化黑羊,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德化黑羊羊肉肌纤维细,口感鲜甜,硬度小,肉质鲜嫩,膻味极小,营养丰富。
金线莲是德化县的极稀有的野生山珍极品,它在民间使用范围较广,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经有关部门测定发现,金线莲中氨基酸组成、成分、含量及抗衰老活性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国产和野生西洋参。几百年来作为民间常用草药。
红菇又名葡酒红菇,是一种由椎、槠、栲等树木的叶腐烂,并与根系共生的真菌,系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夏、秋季生于林间腐植层地带,德化野生红茹素有天然营养珍品之美誉,目前尚无法人工栽培。
德化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德化梨果形端正,圆形或高桩圆形,果面光滑,浅绿色,果锈少或无;果肉白色、肉质脆嫩化渣,多汁味甜爽口,可食率高。其典型的品质特征:皮薄色绿、脆嫩化渣、多汁爽口。
德化黄花菜,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特产,德化黄花菜干品色泽浅黄色,条身紧长均匀饱满,质地柔软且有弹性,具有淡淡的清香气味,味鲜质嫩。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德化是我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中国十大主要陶瓷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出口基地和经济发展最快的陶瓷产区。德化瓷烧制技艺历史悠久,陶瓷成为德化的支柱产业,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瓷都”。
杨梅云溪刻纸起源于云溪每年的元宵节期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日)在云溪村为活动固定日,在本地的民间礼俗庆典活动中,纸龙纸狮表演必不可少。
三通鼓是德化县传承打击乐的典型代表,在演奏形式上可分为“大三通”和“小三通”。三通鼓从后唐开始发源于中原地区,南宋之初传入德化,三通鼓演奏时以鼓为主,鼓点清新,曲式较简练,节奏简单,板式古朴。
德化山歌历史悠久,源流清晰,据《德化县志》记载,其渊源可追溯到晚唐归德场(今德化县建县时的前身)场长颜仁郁的“有诗百篇,传于民间”,民间称其为“颜长官诗”,德化山歌以德化本土方言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