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黑豆豉,产自江西省都昌县,是当地的特色传统食材。据史料记载,都昌黑豆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和制作历史。都昌县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豆类作物的生长,因此都昌黑豆豉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从而成为了当地的特产。
都昌县椴木木耳是一种独特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它生长在都昌县的椴木树上,因此得名。椴木木耳在当地被广泛采摘和食用,并且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备受青睐。
岳家拳流传于瑞昌有八百多年历史,为南宋岳飞所创,最初用于军中练兵杀敌。而后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经过历代习武者不断地丰富完善和整理,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都昌紫皮大蒜是江西省都昌县古老有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现为江西的主要栽培品种。具有“种皮紫红、肉质洁白、香味久长、辛味浓郁、闻味强劲”等特性,率香味远超过其它品种,具有更强的抑菌、杀菌功效。
义门陈酒文化源远流长,始于春秋战国,盛于唐宋时期,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此酒以优质五谷为原料,取甘甜山泉作酿浆,酒香扑鼻、爽绵可口、醇厚宜人、馨香四溢,曾是闻名于天下的琼浆佳酿,为历代奉为贡酒,素有“江南琼浆”之说。
“野老泉”,泉名“野老”,原有来历,说是汉代有一皓发老翁,倚壁搭棚居于泉旁,采药炼丹为百姓治病,有妙手回春之力。可无人知晓他姓甚名谁。北宋诗人苏东坡过都昌,又将泉名题之于壁,“野老泉”之名也就越发传开了。
都昌盐菜炖猪肠是一道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地方特色美食。吃一口盐菜炖猪肠,猪肠有咬劲,又鲜,还冒油。吃一口咸菜,油滑,微脆,还特鲜。
“南庄耕叟”人文景点座落在德安县城南九仙岭脚下的桂林村,“晨辰理荒废,戴月荷锄归”独特的田野景观,被当地居民传之佳话。清代进士江南两道庐州知府赵文华,曾写了一首诗称赞:也曾建功立业,何须篆史留名。世外自有桃源乐,南庄耕叟怡情。
“金带河流”的民间传说,源于南宋时期,县城周围也就出现了一条金色的河,成群结队的鲤鱼,游弋其间,更是锦鳞一片后来,人们就称它为“金带河流”。
都昌西湖无时不在的佳景,当然还吸附着动人的故事,而关于七姊妹墩的民间传说显得温馨而浪漫。七姊妹墩是西湖中约20亩大的一座小岛,名“七姊妹”不是说有七座从岛,而是言说着动人的七仙女的故事。
东林寺位于长江南岸,始建于东晋太元年(386年),是佛教净土宗在中国的发祥地,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净土宗因专修往生净佛土,故名,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故又成莲宗。
这是一个在德安县山湾里一带广为流传的神奇故事。传说唐高宗时期,有个将军姓杜名奎,因他平素爱骑一匹白马,人送外号“白马将军”。杜奎不仅武艺超群,卫国御敌屡立战功,而且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因此深得皇上信任和黎明百姓的爱戴。
毛主席在德安县何家坂的故事,分别是《我是一个男子汉》、《一个难忘的生日》。
鄱阳湖的东部,紧靠都昌县的周溪镇,有一个伸向湖中十来里长的湖嘴,叫做柴棚嘴。传说,朱元璋大战鄱阳湖时,常常在这里观战。后人为了纪念他领兵打仗,驰骋鄱湖的战功,于洪武十一年在这里建造了一个亭子,号称“御亭”。
米粑,又叫饺子粑、馅心粑,是九江都昌县特色小吃,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早餐主食,更是传统佳节清明、端午、中秋、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