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阁老即谢升,字伊晋。生而文秀,天赋异才,少承父训,励志读书。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是明清两代德城赫赫有名的“八大家”之一。谢家在德城历史上,有过光辉的一页,也有耻辱的记载,可无论荣辱如何,都为德城留下了些传说,其中谢阁老为“土地爷塑金身”的传说就是其中一例。
武城抬花杠又称花杠舞,流传在老城镇南屯村一带。抬花杠摒弃原来的表演方式,形成以南屯村为核心的花杠队,舞步动作及表演套路得到进一步规范。20 世纪70 年代末,抬花杠被选为节庆项目。
马堤吹腔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其前身是近 500 年前流传于山东、 河南、冀南、苏北一带的民间戏曲柳子戏。柳子戏亦名弦子戏,属弦索声腔系统 中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剧种之一,自古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说。
临邑县在古旧家具修复技艺逐渐面临失传后继无人状态的情况下,古旧家具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孟祥春,2019年成立个人工作室,致力于传承古典家具修复技艺,进行研究和开发使这项传统技艺得以发扬光大。
八极拳是中国十大拳种之一,发源于山东省庆云县。“八极”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其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多震脚发劲动作。创始者为清朝初年的庆云吴钟。吴钟自幼习武,根基厚实,武艺高强。曾走遍大江南北,访友较艺,有“南京到北京,大枪数吴钟”之说。
刘记丫头蟋蟀罐传统制作技艺在传承古代制作又有了发展与创新,他们研制的灰白蟋蟀罐是又一制作高峰。在继承古人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创作的作品大方、典雅,内涵深沉,体现了“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集实用、观赏、把玩于一身。
“河北梆子”是我国三大剧种之一,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流传到乐陵后,经过改编、创作成为鲁西北乐陵特有的一种戏曲形式,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
每到农历三月三,本地及百里千里外的崇拜者自四面八方赶到东方朔祠(当地人俗称“朔庙”)、东方朔墓(当地人俗称“朔墓”),对其供奉跪拜,年复一年,延续不断。时间也由当初的一天延长为三月初三至初五共三天。这就是名闻遐迩的神头三月三庙会。自汉朝兴起。晋朝时盛级一时,且历经千余年延续不衰。
德城旱船,顾名思义,即“旱地行船”。用竹竿扎成方形框架,长约200厘米,宽约100厘米,顶子及边沿用彩绸或花布扎起来,色彩艳丽,引人注目。下边沿挂着约80厘米高的白布围,白布围上画着翻涌的浪花和船体。
棒仔鸭是山东省德州市禹城的特产美食。棒仔鸭选用樱桃谷瘦肉型鸭为材料,经18种名贵中草药浸泡腌制,果木炭火烘烤,高汤酱制风干而成,其肉色枣红,酱香油润,滋味悠长,低脂不腻。
姜杰香油创始于1910?年,由一家小的香油作坊发展而成,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姜杰香油”创始人自幼跟随父亲做一些小本生意,在本村开了一家香油作坊,走街串巷。采用“水代法”生产的香油,保留芝麻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产品先后获“齐河特产”“齐河老字号”“德州市知名商标”“山东老字号”企业。
黄河涯蜜桃产于德城区黄河涯镇,迄今已有30年栽培历史。黄河涯镇位于黄河故道内,土质为沙壤或砂砾土,土质独特,排水条件良好。加之光照充足,多施用有机肥等因素,因而黄河涯蜜桃具有特别的品质,黄河涯蜜桃成熟期为4月至10月。
从明朝开始到今天,禹城家家户户儿孙婚庆之日,在新郎的大门楼顶上总要放两块用红纸或红布包着的红砖。这是为什么?其中还有段稀奇的缘故呢!明朝初年,宰相刘伯温带一随从小厮,不骑马,不坐轿,扮做算命先生,徒步从京城到济南一带私访。
香菜在庆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并且栽培面积大,品种优良。据县志记载,庆云县自明、清两代就有香菜的栽培,因品质甚佳,被定为皇宫贡品。因此,成为当地人民喜爱的特产蔬菜之一。
齐河黄河号子是齐河沿黄一带几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间音乐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齐河县位于黄河岸边,独特的地理与历史环境,对于齐河民间音乐“黄河号子”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几百年来传唱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