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头香椿是正宗紫芽香椿,已有2000余年栽培历史,主要分布于神头镇驻地及其以北方圆7华里的槐里、南街、高庄、李家楼、王良家等村庄,犹以槐里村的香椿为佳,至今仍有几株百年香椿茁壮生长。其主要特征是:嫩芽紫红,粗壮肥嫩,香味浓郁,口感美妙,营养丰富。
陵城区继承和发扬龙山文化黑陶艺术,取当地得天独厚的陶土为主要原料,以手位坯成型、其堆、雕、镂、刻、画、刮等技法,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硬如瓷”造型典雅,古朴大方艺术精湛之特点。
“徽王庄镇被誉为‘林果之乡’,尤其以玫瑰香有机葡萄最富盛名,是陵城区的一张特色名片。在玫瑰香葡萄种植园,一串串葡萄沉甸甸地垂于藤蔓,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粒粒饱满、味美的葡萄令当地居民和游客赞不绝口。
边临镇侯庄村种植的红薯以甜度高、口感好享誉各地。已注册了“侯庄牌红薯”商标,为推动“侯庄牌红薯”多渠道走向市场。
每到农历三月三,本地及百里千里外的崇拜者自四面八方赶到东方朔祠(当地人俗称“朔庙”)、东方朔墓(当地人俗称“朔墓”),对其供奉跪拜,年复一年,延续不断。时间也由当初的一天延长为三月初三至初五共三天。这就是名闻遐迩的神头三月三庙会。自汉朝兴起。晋朝时盛级一时,且历经千余年延续不衰。
每年农历九月九到盐场一带聚集。并逐渐由单纯的打兔子演变为兔子交易,远处的还要在此食宿。再后来便演变成集各种商品贸易活动和文艺演出于一体的综合经济文化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陵城六月六晒衣节俗称“晒衣节”。是日,过去人们常把贵重衣物、书籍拿出来晾晒,据说这天晒的衣服不生虫,旧时寺庙这天晒经书,善男信女们常去观看,以至形成庙会。
陵城区民间传统文艺主要是秧歌。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凡举办秧歌的村庄到邻村去跑场,俗称“散灯”。秧歌形式主要有秧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高跷、跑旱船、龙灯、狮舞。
蹦鼓舞又名跳鼓舞,它流行于我区东部糜镇、宋家、滋镇、义渡、郑寨、神头等乡镇。蹦鼓舞起源于元朝,蹦鼓舞有史六百年来,经久不衰,每逢元宵佳节,群众便自发地组织起秧歌舞队,走街串村地表演,相沿成俗,成为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自娱性表演艺术。
流行本区的大鼓书,多为西河大鼓。开说时,说书人右手执鼓槌,左手执铜键,旁有一人伴以三弦,有说有唱有动作,很吸引听众。说唱的内容先是“瓦岗寨”、“呼延庆打擂”、“杨家将”等,后改说现代小说《林海雪原》、《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等。
陵城区与杂技之乡吴桥县毗邻,故多杂技艺人。但大都是业余杂技爱好者。节目有魔术、叼花、马术、爬竿、柔术、车技、蹬技、空中飞人等四十余个,颇受观众欢迎。
俗称吹鼓哒子或吹鼓手。如今民间办“红”、“白”事,仍沿用雇“吹”的,以示隆重,用以助兴。所用乐器有:鼓、板、唢呐、嗽叭、管子,所唱内容多为传统剧目片段和现代流行歌曲。
“二月二”赶会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我国唐代时就已经十分兴盛了,张习桥村古风犹存,是可喜而又耐人寻味的。张习桥村因桥出名。虽然在悠久的历史上,这一带因改朝换代发生过人口迁移,但经代代相传,当地人还是继承下了“二月二古会”这一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