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缠丝鸭蛋与淇鲫鱼、无核枣并称为“淇河三珍”。缠丝鸭蛋鲜蛋煮食没腥味,口感很筋,像似瘦肉,味道鲜美。用盐腌制后,蛋清洁白,蛋黄鲜红艳丽,呈沙性,出油多,口感极佳。油炒后为深黄色,味鲜而香。还可制成茶蛋,虎皮蛋等。
淇县无核枣属淇县名优特产,与淇鲫鱼、缠丝蛋并称“淇河三珍”,相传为周朝贡品。因枣核退化而得名,枣核变薄变脆,可随果肉同食。淇县无核枣果实味美,营养丰富。
淇河鲫鱼,河南省鹤壁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淇河鲫鱼是天然的三倍体鱼类,具有肉质肥厚细嫩,骨刺细少,腥味小,味鲜美,腮不苦等特点,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冬凌草盛产于淇县和市郊区西部沿淇河两岸的山区地带,又名冰凌草,作为一种神奇的药用植物,被誉为王屋山的“仙草”。
马氏懒渣,纯手工制作,外观晶莹、白中透亮、油性十足,口感温润、有弹性,形状不规则,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马氏糖艺包括吹糖人和糖画两种技法。糖人、糖画的制作工艺是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极大的丰富发展了中国民间文化。
淇县铸造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距今3000年前中国青铜器时代,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的瑰宝”。铸铁茶壶选用优质生铁和对人体有益的各种贵重金属原料,具有硬中带柔之美,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收藏价值研究保护价值。
“刘氏剪纸”起源于晚清时期,兴盛于民国,历经岁月轮回,生生不息。它保留着多民族的文化符号,其图案有粗狂豪放,也有委婉细腻,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和寓言性。
“李氏根雕”分艺术根雕与实用根雕两大品种系列。根艺作品力求简约与神韵的结合,流溢浓厚的人文底蕴。具有观赏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及经济价值。每件根雕都具有清新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箕子传说的传承集中地淇县,已形成传播、保存、保护其经典传说的基地,成为淇县旅游的民俗文化资源。以付同喜为代表的传承人,集思广益,有效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播了众多的箕子传说,这些有效的措施对保护传播箕子的传说,走出了一条民间保护文化的新路径,使我国民间特色传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淇县宋庄村是有几十年演唱坠子历史的村庄,演出深受群众喜爱,在周边县市影响较大。河南坠子主要有:三板、熳班、剁子班,唱词多为十字韵、七字韵。经常演出剧目有《包公案》《刘公案》《小八义响马传》等,小段有《打砂锅》《拉荆笆》《王员外休妻》《口媳妇变驴》《王禅出世》等。
“帝辛传说”以106方天然奇石述说了帝辛一生的功过是非。一直以来,许多有识之士分别以著说、话说、戏说、影视说等形式描述人间奇迹和灿烂文化,而以付同喜为代表的传承人用天然奇石述说民间文学,堪称一绝。
“草编锅笼帽”是淇县桥盟乡桥盟村的传统技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该村内,不受家族、性别限制,绝大多数成年男女均会此项手艺。
朝歌的三千年的殷商历史与殷商文化被后人不断的演绎评说。从最早的戏曲《封神榜》到央视的动漫大片《哪吒》,从著名的文学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到民国初年的《朝歌恨》和现代版的长篇连环画《鹿台泪》、网络小说《奇幻史诗•朝歌》、电视剧《封神榜》等文学作品及网络游戏《封神榜》。均源于故事的发生地——淇县。
云梦鬼谷一路拳汇集了中国历代武术家之精华,取阴阳八卦之身法,以后发制人之手段,促成了演练套路。其打法主要以拳、掌、肘、膝、拿、格、斗上、中、下(天、地、人)之技能进攻对方,使对方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束手就擒,有一招制敌之功能。
朝歌蛋壳镶嵌画属传统的镶嵌类工艺美术品。朝歌蛋壳嵌镶画在传统的螺钿镶嵌工艺上不断发展演变,巧用蛋壳代替贝壳做为造型材料,用蛋清做粘合剂,创新改进了制作工艺。
三角屯“乐腔”剧团成立后,对“乐腔”不断改进和创新,新编排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时装戏,增强了“乐腔”的表现力,使“乐腔”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步完善,成为河南地方戏中的奇葩。
阁南村高跷队发展至今以有多年的历史,其表演特点为文、舞兼备,对高跷表演的服装、阵容、难度、道具等进行改进,提高表演的观赏性与娱乐性,将高跷与民间杂技等娱乐项目融合,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从而增加表演内容的多样性,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五调腔盛行于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其吸收河北梆子、反调、二夹弦、京剧、秧歌等剧种所长,逐步形成五调腔。五调腔曲调质朴明快,唱腔悠扬,委婉流畅,高亢抒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深为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部分地区的群众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