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贾居香肠是濮阳市南乐县的传统名吃之一,历史悠久,在汉朝时就称之为乐府香肠,在明清时就为贡品,在中原有口皆碑,赞誉为“龙乡一绝,香肠长香,越嚼越香,常想尝尝”。
南乐灌肠以猪肠,猪血为主料,加葱、姜、花椒粉等佐料,灌制而成。南乐县传统风味之一,全县各地均有出售。吃法多种多样,旧日古庙会上常有简灶煎炸灌肠出售,老年人赶会多食之,以为口福。
南乐鸡窝烧饼是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的传统小吃,因烤制烧饼的炉子形状似鸡窝而得名,始创于清末,是以发酵白面,配葱花及花椒面油、糖、芝麻等用锯沫烤制而成,皮焦里软,咸甜适口。
芝麻糖以南乐西关产品称著,南乐县传统风味之一。芝麻糖以小麦培麦芽榨汁制作而成,状呈“8”形,芝麻掩体,味香甜而口酥。
南乐大众小吃。俗称肉饼。壮馍形如圆月,直径约30公分左右,皮分4层,面皮肉馅、馅以鲜羊肉为主,以葱、姜、菜蔬、香油等多种祖传佐料搅拌而成。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食之鲜而不膻,香而不腻。
“三粉”指粉面、粉条和粉皮。粉面制作在南乐县有相当长的历史。南乐粉条具有色泽鲜亮透明,质地柔韧耐煮,条细长而均匀,味道可口等特点。粉皮也是以粉面为原料,是粉面的另一再制品。南乐粉皮具有色泽白嫩、均匀透明、柔韧耐煮等特点,可烹调各种菜肴。
西邵红杏因以西邵乡出产地最佳故名。西邵大部为黄河故道,旧时沙丘连绵,果园成片,农村多种植杏树。其历史悠久,品种亦多,具有个大、皮薄、肉厚、核小、酸甜适口等特点。除含有一般杏的营养成份外,其中维生素C、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钙含量较高。
南乐莲藕具有白、脆、甜等特征,非常适合凉调食用,既可当水果,又可作佳肴,生啖熟食两相宜。
南乐县古寺廊胡萝卜个大二红色一般每个胡萝卜150—250克,最大可达到500克,萝卜顶小、水灵、皮薄、光滑。古寺廊胡萝卜除含有一般胡萝卜营养成分较高、营养价值比其他地区高一些。
九鼎酒制作工艺精湛,承古纳今,以优质大红高粱、一级白小麦为主料,高温润料、糊化,加入低温大曲,入缸发酵、蒸馏而得。简括之为“ 清蒸清渣,地窖发酵,清蒸二次清” 。
元村杨记豆腐干,亦称元村豆腐干,其历史可追溯至1796年。杨记豆腐干第一代传承人杨氏是到元村镇定居的手工艺人,靠磨豆腐为生。杨老汉制作出的豆腐干口感劲道、口味鲜美、营养丰富、鲜香浓郁,又解决了豆腐不宜存放、携带的难题。
从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二十四,南乐仓颉庙会一直人气不断、高潮迭起。相传,正月二十四是造字圣人仓颉的生日,后人为了纪念仓颉,每年都会在春节后这个阶段进行祭拜。据统计,每年这段时间,到仓颉庙会祭拜、游玩的省内外群众每天可达到5万人。
河南南乐县的西街龙舞始自明代,已有400余年历史,是北方龙舞的一个缩影。其表演风格尽显梁山、燕赵遗风,出动时龙身灯火通明,目若巨电,摇头摆尾,吞云吐雾;表演动作有龙出海、挝勃、钻腰、钻尾、翻腾、盘龙等60多种套路。
大罗戏,是南乐县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又名“罗戏”、“罗子戏”、“大笛子”、“大笛子罗罗”,南乐邑人多称“骡子头”。大罗戏相传是“大乐戏",罗是快乐的“乐”。据说是唐朝李世民带领军师魏征和官员去山东济南巡视,李世民听着乐曲,安全地渡过了黄河,并把渡河时表演的乐曲命名为“乐戏”,现称罗戏。
“昌乐泥塑”历史悠久,造型独特,也称“元村泥塑”,可追组到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60多年,最初创始人是王中枢(字明山)即当代传人王肖雪的祖爷爷,据老人传说,最初的泥塑较为简单,灵感来源于趣逗家中淘气的孩子,后随着造型多样化,这些泥制品也变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草辫是南乐密集型传统家庭手工艺制品,妇孺皆能。明万历年间,人们就利用麦秆柔韧皮薄、色白质嫩的优点编织草龙,计有三、五、七、九、十一股之分。
南乐五腔调形成于清末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五腔调的伴奏乐器以四股弦剧种的乐器为主,另外还有三弦、京胡、竹笛、笙等,调门有慢板、二板、三板、流水板等。
目连戏(南乐目连戏)是流行于河南省南乐县民间的一个口述本,其情节、思想内容及主要人物与唐代的目连变文一脉相承。南乐目连戏以民间杂耍为主,综合戏曲、武术、焰火、魔术于一身,服装、道具、化妆、表演均有独特之处,深藏民间,保留有粗犷、原始面目。
卫河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现代历史上,卫河流不尽苦涩的浓浓乡愁,也镶嵌着难忘的红色记忆,卫河两岸的革命斗争故事非常丰富。1940年8月21日,冀鲁豫军区一分区政委闻允志为掩护徐向前渡河去延安,壮烈牺牲在卫河古渡元村镇的事迹,就一直沉淀在岁月的深处,为人们所鲜知。
在卫河南岸元村一带,民间有一个关于“镇河塔”的传说,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知道这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天夜里刮了一夜黑风,刮风期间,家家户户的骡马在圈里都站着不吃料,并且像病了一样,大汗淋漓,浑身湿哒哒的,天明之时,黑风不刮了...
元村四街关因寨门界限明显,历史上南门外无关,所以有南蛮子到此一看说这是个“凤凰”村。老支书杨荣普回忆说:元村是个“凤凰村”,南街无关为凤头,北街为凤尾直达卫河渡口码头,东西两街关为凤翅,关住寨门就成一只凤凰。从风水学上讲,元村是个风水宝地。这个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民国时期在元村一带流传着这样一段俗话:“元村御河一拐弯儿,顶住南乐半个天儿。”元村御河也叫卫河,通称大运河。这充分说明当年元村御河是多么的热闹,经济繁荣程度可想而知。元村卫河这么一个弯,就顶整个南乐县城的一半。
南乐县西南20来里地,跟清丰县打界的地方,有俩村庄,一个叫青石磙,一个叫审什。因为啥取了这样古怪的村名?这里头有个故事。据说还是明朝天启皇帝的时候,中原一带遭了大旱,好几年收成都不好,老百姓受饥挨饿,为了谋生,都找生活门路。有的贩运食盐,有的弄些布匹卖,赚些钱来维持生活。
元村镇王庄南门向西南有一条斜路,传说以前这条路上有鬼怪。每天半夜的时候,就从西南向王庄村这边跑过一个怪物,连叫带跑,后面拉着一件东西,响声很大。几年来从不间断。吓得村里人天一黑就关门闭户,不敢出门。
元村陈家豆腐干儿又称“三状元”豆腐干儿。它呈乳白色,咸淡适宜,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回味悠长。它含有高蛋白,低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被誉为“素火腿”。长期食用具有强身健体,增智健脑的功效。
刘统勋一到元村桥,便径直去大王庙里,找河大王算帐。他首先吩咐左右,给河大王披锁戴枷,并且厉声说:“你让我三个月内打住口,我给你修庙唱戏,许你猪头大供,不然休怪我无情!“
说起元村刘家烧鸡,不能不说道口“义兴张”烧鸡。这里面有个刘印拜师求艺的传奇故事。无巧不成书,传给道口义兴张烧鸡绝技的姓刘,叫刘义,元村烧鸡创始人叫刘印,你说巧不巧,这不是一段有趣传奇佳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