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板瑶妇女服装色彩的一大特点是色彩斑斓、大红威仪,其中帽子更是独占上风。在大板瑶妇女眼中,厚重而凸显的帽子是富有、高尚的象征。
籺丝的制做主要以大米为原料,传统制做方法是:先将浸泡好的大米打磨成米浆,接着用蒸桶将摊匀在布箍上的米浆蒸熟形成如睡莲叶状的粉膜,再将粉膜放置在户外的竹篾笪上晒干,最后将晒干的粉膜切成粉丝即可。
上思烤猪是上思县的一道特色美食,以其口感鲜美、肉质细腻而闻名。上思烤猪选用本地养殖的猪,经过独特的烹饪技巧和调料处理,烤制出来的猪口感鲜美、皮薄酥脆、肉嫩多汁、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京族是居住在中国南部的渔业民族,所以服装显示出渔猎经济的特征,充满了渔家气息。女子穿白色、粉红等浅色无领长袖紧身衣和宽大的深色长裤,赤脚,头戴尖顶斗笠。
东兴卷粉是80年代初在本地兴起的一种小吃,卷粉吃法不复杂,在碗里盛碗汤后加入些许葱段,将卷粉整条放入汤里泡着就可以吃了,一条成功的卷粉非常筋道,嚼在嘴里粉条极富张力。吃时配以特制的卤汁,味道鲜香浓郁。
光坡鸡是一种肉用型地方鸡种,主要在光坡地区进行散养,得益于光坡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使其具备了肉质鲜嫩、口感鲜美等特点,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肉桂的树皮常被用作香料、烹料及药材,枝叶、果实、花梗均可提制桂油。主产于东兴市马路镇的“东兴肉桂”,栽种历史悠久,以其肉厚、油多而闻名于世。东兴市肉桂种植面积13万亩。
上思腊鸭是上思县的一道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而闻名。上思腊鸭选用本地养殖的鸭子,经过腌制、晾晒、烤制等工艺处理,制成的腊鸭口感鲜美,肉质细腻,味道浓郁。
花棍舞作为京族哈节送神仪式的祭祀舞蹈,是京族哈节代表性舞蹈之一,一般在哈亭外进行表演,旨为送神开路、驱邪赶鬼、神逐鬼疫而使村落安宁。
金花茶历史悠久,明代《本草纲目》就有相关记载,作为山茶花家族中唯一具有金黄色花瓣的种类,金花茶一年仅开花一次,花朵鲜丽俏致,花气清香。金花茶传统制作技艺是高超、精湛、独特的制茶技艺。
东兴市江平镇是黄皮果的主要产地。其果色金黄、光洁耀目,根据性味可分甜、酸两个系统,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而且叶、根皮及果核均可入药,民间谚语云:“饥食荔枝,饱食黄皮”。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人在三月三必备的一道美食。五色糯米饭因其有黄、红、黑、白、紫五种颜色而得名,这五种颜色,除了白色保持糯米的“本色”之外,剩余的几种颜色都是用红蓝叶、枫叶、黄栀子等植物来进行“染色”。
泥丁又名土丹、泥虫、土虫或土钉,住在沿海烂泥或咸淡水交界处的浅滩里,但泥丁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同样苛刻,如果环境受过污染的地方,泥丁基本上是不可能存活的。
京族鱼露的加工制作十分繁琐复杂,各种小杂鱼和小虾加盐腌制,加上蛋白酶,同时利用鱼体内的有关酶及各种耐盐细菌发酵,鱼体蛋白质顺利水解,经过晒炼溶化、过滤、再晒炼,去除鱼腥味,再过滤、加热灭菌,鱼露就算做成了。
“天灯舞”,因舞蹈表演者在跳舞时需要头顶“天灯”而得名。在标志着新一年哈节开始的“新贺日”的晚上,“桃姑”们要在哈亭里跳起天灯舞。边唱边跳,祈求神灵保佑全村老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