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剧源于丹阳民间曲艺瞽目啷当,新中国成立后,文艺爱好者用啷当曲调配上新词进行时政宣传,后丹阳宣传队得到启发,按戏曲特点,以啷当调为基础,定谱定调定腔,编成一套唱腔,被群众称为“啷当戏”,后正式定名“丹剧”。
丹阳九狮图是当地的一种传统舞蹈,狮子是力量和意志的象征,“九狮图”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执彩球,九人舞狮。
延陵抬阁是老百姓以欢庆胜利、祈求国泰民安、百姓乐业的一种娱乐形式。融戏曲、音乐、舞蹈为一体的传统民居文艺之一,躲在庙会、迎神赛会、庆典等喜庆场合表演。
九里季子庙会又称嘉贤庙会,是丹阳市境内较早的庙会之一,也是江南古老的庙会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十三,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吴氏宗亲很多都会来到季子庙祭祖。
柳茹庙会,是丹阳境内最早的庙会之一,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庙会之一。
汤展文(1661—1724年),清雍正二年举人,享年63岁。他天资聪颖,博学多才,著作丰富,好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人称“丹阳阿凡提”,有关他的许多传说在丹阳及周边地区已流传300多年。
丹阳酒最早的文字记载为晋代王嘉的《拾遗记》,该传说又以南朝梁武帝萧衍《舆驾东行记》的记载最为典型。南北朝时“曲阿美酒”开始风靡大江南北,元代时已作为贡品献入皇宫,故有贡酒,宫酒之名。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文学家刘向的《孝子传》,在元代被列入郭居敬编录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后广泛流传。元代《至顺镇江志》云:“汉董永墓,在丹阳延陵,有碑记其事,地名董碑,亦名董坟。”其地理分布以丹阳为中心向外辐射。
句容草莓是主要种植于江苏省句容市的一种酸甜口味,汁水多的草莓。有“中国草莓之乡”的称号。
句容葡萄是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的特产。句容葡萄的果肉适中、糖分适宜、营养丰富,有着皮薄肉嫩、籽小汁多、久食不腻的特点。
葛村砂锅以肉、四件、香菇、平菇、金针菇、扁尖、冬笋等为原料炖制,口味鲜美、回味无穷,偏爱山鲜的你尽可饱享珍馐。
下蜀狮子头采用上好的猪肉,以肥瘦肉七三配比,切成肉粒,加以各种辅料,制成圆团,放入煲中文火慢炖,口感新嫩,乃当地风味名品。
茅山大刀豆腐用陈年老卤泡制,经油炸辣汁,色质金黄、外脆内嫩、异香扑鼻、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时遍尝美食,却对其情有独钟,盛赞美味。
天王白斩鸡在烹鸡时整鸡下锅,只需加盐、生姜片,白开水煮熟,食用时随吃随斩,故称白斩鸡。特色是色泽金黄,形状美观,皮黄肉白,皮脆肉嫩,肉香鲜美,久吃不厌。
三岔猪头肉是江苏省句容市的地方名吃,三岔猪头肉选用精瘦猪头肉经陈年老卤卤制,色质棕红,口味咸鲜,卤味香浓。
“茅山老鹅”以茅山而得名,茅山地处句容境内,自古以来当地老百姓就以养鹅腌制而闻名。现在的茅山老鹅以当地草鹅为原料,在百年传统腌制基础上精心研制,肉质鲜嫩,口感好,风味独特。
宝华玉笋茶是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宝华镇的特产。句容宝华玉笋茶条索挺直紧结,色泽翠绿,鲜活显毫,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浅绿明亮,叶底嫩绿匀齐。
茅宝葛根茶是一种以茅根、宝兰根和葛根为主要原料的中药茶。茅宝葛根茶已经成为句容当地市民走亲访友,对外交往的一张靓丽名片。
茅西臭豆干采用陈年老卤泡制的豆干,而使普通豆干发酵成美味的卤水则是采用茅山湖的湖水为基础,浸泡豆豉而成,闻其臭食其香的臭干,再经过油炸辣汁,色质金黄,口味香辣,鲜香开胃。
芦江张家鎲是句容市后白镇芦江村张家祠堂张姓族人开展的一项鎲舞表演活动,源于汉代。它是由西汉初年政治家、军事家张良进行完善并加以布阵,逐步形成的武术与舞蹈浑然一体的民间艺术。
镇江句容三阳地村的龙舞《二龙戏珠》,以“珠引龙舞、云随龙翻、云龙穿插、二龙戏珠”为主要内容。龙舞二龙戏珠属低架龙,其架上能缀满蜡烛,龙架任意游动翻滚,烛火始终向上,尤其在黑夜表演,宛如闪电,俗称“火龙”,堪称一绝。
秦淮灯彩,亦称“秦淮花灯”,源于六朝时期,为句容和南京秦淮河一带沿袭至今的传统灯彩制作习俗,流布于江苏省秦淮河流域。
茅山道教音乐源于秦汉,成于齐梁,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它是茅山斋醮法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宗教信仰、颂扬道教上清派教理教义的重要手段。
春城马灯阵舞是江苏省句容市春城乡(现茅山镇)敬德、朱巷等村开展的一项民间艺术活动,也是一种江南地区的民间舞蹈。马灯阵舞又称“马灯舞”、“跑马灯”。
茅山上清派是道教的重要流派。茅山上清灵符,是贯穿道家法术,结合儒家学术思想,以古人为鉴,以皇家为倾的神韵状态的文化显现,以书法和绘画集为一体的独特风格,加以道家通神的符合,形成一种象征意义的道家文化。
“南乡花船”一般为新年正月里出行,走村串户,家家拜年,是集表演、清唱、舞蹈于一体的民间娱乐活动。
五渚坊香会在每年正月二十七或二十八(分大小年)“动会”,农历二月初八“落会”。历时11—12天,有“动会、敬拜、讨喜、唱戏、落会”等内容。
句容后莘行政村花岸组(原花岸村)龙灯会,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本村上空有青黄雌雄二龙翻腾盘旋的传说。旧时龙灯会出灯是正月十三,现为正月初六。
长江三宝是指长江中的三种鱼类,即刀鱼、河豚、鲥鱼。
扬中盛产三种经济作物,即芦苇、杞柳和竹,它们合称为“江洲三宝”。扬中芦、柳、竹制品生产历史悠久。
镇江江鲜菜是选用当地的江鱼为主料,现捕、现杀、现烹饪,“本江鱼起水鲜”,江鲜菜肴的烹饪方法以烧、焖、煨为主,亦不乏炒、溜、炸、烤之品。“大火烧开、小火焖透、猛火收汁”,是烧制江鲜的十二字口诀。在 口味上以“清、鲜”为主。
扬中有着悠久的舞狮传统,扬中九狮图起源可追溯至清同治年间。在各种节日、庆典仪式、集市开张、聚会联欢等民俗活动中,“九狮图”都要大显神通,大助其兴。
扬中玉雕,2006年12月8日入选镇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名录。扬中玉雕约出现在清末,扬中玉雕制作工艺精细,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章法有致、自然优美、主题突出、空灵飘逸。
扬中面塑,据记载大多出自乡村家庭主妇之手,它多以米粉、面等原料制作而成。其形式、用途、色彩均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紧密相关,题材广泛,神话故事、戏剧人物、花鸟虫鱼等无所不包。
扬中竹编起源于宋朝,由外地移民引入。扬中竹编创作的内容丰富广泛,名人书画、头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帝王将相、神佛众生都能通过竹编展现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情态来,可谓是手工技艺一绝。
扬中箫笛在造型上,有一种流动的韵律感,加之笛身雕有精美的书法、绘画作品,并配上缠线、配饰等外在装饰,乐器显得非常精致。
扬中织毯的图案简洁,题材广泛,色彩亮丽,立体感强。毯面做工精湛,柔软细腻,质地紧密平匀,具有端庄典雅、富丽堂皇之气派。
扬中青铜铸造历史悠久,其特点是青铜上工艺图案清晰逼真,精细优美,造型舒展流畅,沉稳庄严。产品畅销十多个省市和东南亚地区。
虎头鞋是一种中国传统民居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
扬中河豚肉质鲜嫩肥美,独特的宰杀及烹饪工艺声名远扬。扬中河豚文化已演绎成为当地的一种独特的民俗现象,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河豚宴也成为扬中江鲜菜的代表,使之成为我国餐饮文化中的一大瑰宝。
扬中西来桥镇舞龙传统由来已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是集武术、舞蹈艺术、民族鼓乐等综合因素于一体,通过鼓乐的击打节奏将武术和舞蹈有机结合起来。
八桥跳花绳,第六批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式跳绳“简称跳花绳”,指在平常跳绳基础上结合体操、舞蹈等元素,设计出的跳绳花样动作。其跳式灵动,跳法多变,富含艺术和趣味,由一人或多人完成一套动作。
泰州白酒的酿造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汉代唐代已经很有名,并曾作为接待外宾用酒,泰州白酒酿造集古代泰州"雪醅"、"秋露白"、"枯陈"美酒酿造技艺之大成 。它以高粱、糯米、小麦为原料。
泰州木雕起步于隋唐时期,泰州木雕的制作工序分为选材、烘干、画稿、雕凿粗坯、雕凿细坯、修光、打磨、着色上光等。以传统雕刻技艺为基础,开发了宗教木雕用品、木雕工艺品、木雕屏风壁画、木雕窗花、古典家具、古建筑装饰等。
高港区传统绳带编织始于清代中后期,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制成了多型号高强精密吊绳,可用于吊装飞机部件、雷达、导弹、卫星,为航天、航空、机电、冶金、船舶等大型企业配套吊装产品。
高港宫灯制作技艺已有近200年历史了。高港宫灯古色古香、造型美观、工艺精制、规格齐全、安装简便,适用于庙宇、宾馆、酒店、公园、别墅、会堂、大厅和仿古建筑等场所。
高港口岸“虎头鞋”造型多样别致,工艺独特,制作精细,图样题材广泛,富有民族特色。高港口岸“虎头鞋”品种有“虎头鞋”“猫头鞋”、“兔儿望月鞋”、“五子登科”、“龙凤呈祥”、“喜鹊登梅”、“荷花莲子藕”、“麒麟送子”等,形态逼真,鲜活俊逸,栩栩如生。
毛庄石匠雕刻技艺精湛,已有300余年历史。雕刻工匠均具有较高书画基础,不仅能准确掌握石头纹理,且能根据石头形态在心中构图画样,在同行业中享有盛誉。石雕加工分为粗工和细工。
高港根雕是以废弃树根(包括树干、树瘤)为原料,利用自然形态,辅以人工雕饰,进行艺术创作,成为工艺品。根雕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根艺贵在自然,难在发现,巧在加工,美在传神。
“说鸽子”是民俗文化,在高港流传范围较广,田河建房“说鸽子”名气更响。一般认为,“说鸽子”就是在建房、婚礼等喜庆场合,按一定的腔调和节奏颂唱祝福的歌谣。
1949年4月,中国人民海军在“白马庙”诞生。“白马庙”因传说神奇而香火旺盛,由“一庙”而发展为“一庙五庵”,促进了家乡的佛教文化发展与传播。同样,“名庙名僧”的出现,又让“白马庙”的传说广为流传。
泰州嵌桃麻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糕点师傅在色、香、味、形上又精心设计改进,蝴蝶造型优美,多姿多彩。如今,泰州的嵌桃麻糕和泰州的麻油、麻饼一道被称为“泰州三麻”,成了泰州的美食名片。
泰州生产小磨麻油,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而泰州麻油又因是纯手工“水代法”生产,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压榨法”,味正纯厚使得泰州麻油特别的醇香,而成为竞相争购的热门货。
泰州丝光薄荷糖具有百余年生产历史,是纯手工生产传统食品,产品价廉物美、质地坚脆,色泽透明,嵌条清晰、美观大方,并保持适中的薄荷清香。色泽透明,嵌条清晰,浓浓的薄荷清香,具有生津解暑、清心提神的功效。
泰州干丝,江苏泰州传统名菜,以豆腐干为原料。泰州有吃早点的习俗。早点,一般称早茶,并非以饮茶为主,而是要吃点心面条之类,尤其要吃煮干丝或烫干丝。
撂石锁起源于唐代军营士兵用石锁等锻炼身体,后流传至民间,演变为一项集角力、竞技、健身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海陵撂石锁盛于清道光年间,系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扩展项目。
“唐甸三月三庙会”起源于明代的嘉靖年间。几百年来,“唐甸三月三庙会”已成为城东地区的一个文化符号。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庙会,祭祈上苍为唐甸人赐福,保佑一方平安,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重大民俗活动。
“唱凤凰”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文艺形式。逢年过节增喜庆 敲锣打鼓唱吉祥——海陵唱凤凰。
地方文献和民间传说中更有大量关于储巏的历史记载与动人故事。今日泰州城内关于储罐的传说甚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