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教糕,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伦教糕的口感爽软、滑润而富有韧性,味道清甜、爽滑,并带有自然发酵的米酸味。
均安蒸猪是广东省传统的地方名菜,属于粤菜系。均安蒸猪吃起来肥而不腻,干爽清香。均安蒸猪的口感滑爽,肉质鲜嫩,香气四溢。猪肉在蒸制过程中保留了其原汁原味,同时调料的加入又为其增添了丰富的风味。在食用时,可以搭配蒜泥、姜丝、辣椒等调料来增加口感和风味。
鱼腐是广东顺德地方传统名食之一,属于粤菜系。素以乐从镇制作技艺最为精湛,故称“乐从鱼腐”。它以色泽金黄,味道鲜美,幼滑甘香,诱人食欲而享有盛誉。
均安鱼饼是广东顺德均安镇传统的地方名点,当地群众早就善于将鲮鱼起肉剁烂来做鱼青,或蒸或打边炉,味道鲜美。均安鱼饼色泽金黄,具有香、滑、爽、嫩、鲜的特色。其外层香脆,内层鲜嫩多汁,是下酒下饭之佳肴。食用后令人回味无穷,齿颊留香。
大良炒鲜奶是一道广东地区特色传统名菜,最早始于广东顺德县(顺德区)大良镇,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主要由鲜奶、鸡蛋清和淀粉等精致而成,口味独特。此菜因其口味清淡,奶香浓郁,一直深受食客青睐。
大良膏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的一道小吃。主要材料为面粉、花生油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色泽金黄,状若牛鼻,外层光滑松脆,内层呈蜂窝状,酥脆味香甜。
顶骨大鳝又名“褪骨大鳝”,以烹制时将鳝鱼的脊骨去除而得名,特点是纯肉无骨、原汁原味、软香浓、味鲜可口、造型别致。
大良野鸡卷色泽金黄,甘脆酥化,焦香味美,肥而不腻,口感丰富。它既可作为一道精致的菜肴,也可作为茶余饭后的点心,深受食客喜爱。
顺德蚕丝——早在宋代,此地便开始种桑养蚕,从未间断,是蚕丝中的上品。在宋代时,桑蚕丝丝织业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顺德蚕丝是广东的一种收入大、出口多的重要特产。顺德蚕丝还以其细腻、柔软、光泽度高而著称。
凤城酿节瓜是一道广东顺德的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凤城酿节瓜起源于清代,是顺德人民对食材创新运用的智慧结晶。凤城酿节瓜的口感鲜嫩爽口、香滑软糯,味道浓郁。
双皮奶,是一种粤式甜品。清朝时起源自佛山顺德,用水牛奶做原料。上层奶皮甘香,下层奶皮香滑润口。吃起来,香气浓郁,入口嫩滑,让人唇齿留香。
凤巢三丝是广东顺德传统的地方名菜,由鸡蛋、鸡丝等食材制成,属于粤菜系。凤巢三丝以其鲜香味美、肉质爽嫩、色泽和谐以及造型美观而著称。
炒水鱼丝是广东顺德传统的地方名菜,属于粤菜系,具有鲜香甘爽、清甜肉滑的特点。
香云纱染整技艺即晒莨,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为丝绸染色的一种工艺。香云纱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被纺织界誉为 “软黄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八音锣鼓是一种华丽喧腾的传统音乐。八音锣鼓有演奏吹打乐、唱八音、锣鼓柜演奏三种形式。它广泛流传于广东省粤语地区,尤其是佛山全市。
顺德永春拳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技法的武术流派。顺德永春拳据传起源于福建九莲山少林寺,由至善禅师所创。
佛山人龙舞是广东省佛山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龙舞是流传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光华村的一种传统民间广场舞蹈。
龙舟说唱,又称“龙舟”、“龙舟歌”、“龙洲歌”或“顺德龙舟”,是流行于广东佛山流行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龙舟说唱形成于清乾隆年间,主要以清唱为主、说白为辅。
沙溪大煎堆是中山沙溪地区的一种特色美食,沙溪大煎堆以其皮薄如纸且造型坚固而著称。外皮变得酥脆可口,内部则是软糯香甜,口感层次丰富。
隆都九大簋是中山市沙溪镇传统宴席上常见的丰盛菜式。九大簋即由九道菜肴组成,寓意“九子登科”“长长久久”。
中山鸡仔饼是广东省中山市的一种特色传统小吃,属粤菜系统,是广东四大名饼之一。其口味甘香酥脆。
小榄炸鲮鱼球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起源于明代小榄山,由一群自北南下的移民传授下来。
中山名小吃中,海洲赫赫有名的"海洲鱼饼"也是其中之一,海洲鱼饼外脆内嫩,吃起来爽口弹牙,鱼味十足。
崖口云吞是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的一道特色传统美食,崖口云吞以皮薄肉少著称,个头虽小,但在汤水中清透分明,内里馅料隐约可见,更显小巧玲珑。
石岐乳鸽是广东省中山市的特色小吃之一,石岐乳鸽本是中山籍华侨从国外引进的优良鸽种,经同中山石岐的优良鸽杂交后孵育出来的一种乳鸽。石岐乳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粗蛋白质和少量无机盐等营养成分。
中山粉果是广东中山地方传统名点之一,历史悠久,其中以金吒为代表。粉果金吒口感清香、肉鲜皮脆、味道鲜美。其外皮晶莹剔透,馅料丰富多样,咬一口便能感受到满满的馅料和浓郁的香味。
中山芦兜粽是当地端午节的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其口感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芦兜叶的清香与糯米的香甜相互融合,再配上五花肉和咸蛋黄的浓郁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小榄菊花肉是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小榄菊花肉口感爽脆不腻,清香可口,特别是菊瓣液香凝喉,芬芳扑鼻。它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同时带有菊花的清香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沙溪扣肉是广东中山沙溪镇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以其鲜香可口、丰腴甘香、肥而不腻的口感赢得了食客们的青睐。
中山客家盐水鸡,又叫咸水鸡,不仅保持鸡的原汁原味,且其肉质鲜美入味,爽滑脆嫩,这是客家人喜爱的一道家常菜。
中山杏仁饼是广东省中山市的传统糕点小吃之一,入口杏仁香味浓郁、酥化甘香,饼身松脆,饼心香甜,肥而不腻,入口融化,风味独到,深受食客欢迎。
黄圃腊味,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特产,黄圃腊味色泽鲜红明亮,肥肉精莹剔透,肉肥而不腻,入口甘香酥软,瘦肉爽脆,咸中带甜,清香醇厚。
茂生围香蕉是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著名特产水果,茂生围香蕉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口感而著称。其蕉身特别肥大,皮包青黄而带小黑点(俗称“梅花点”熟香蕉),蕉肉特别丰厚嫩白,入口鲜美香甜。
中山市三月红荔枝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荔枝品种,三月红荔枝因在农历三月下旬成熟而得名,是荔枝中的早熟品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石硖龙眼简称石硖(Shixia),是广东省中山市的特产,别名十叶、脆肉、石圆等,是龙眼的一个品种。中山石硖龙眼同样具备这些优良特性,其果实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神湾菠萝,广东省中山市神湾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果身圆形或椭圆形,果丁较深。果肉金黄、香甜多汁、蜜味浓郁、爽脆无渣。
沙栏鸡又名三角鸡,也称石岐鸡。主产于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为广东省优质地方鸡种之一,因其做成的白切鸡皮薄、肉嫩、油少、色靓而闻名,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销往港澳地区。
中山麻鸭,产于广东省中山市,珠海、斗门、番禺、东莞、新会、南海、宝安等地亦有分布,中山麻鸭是蛋肉兼用型品种,被列为广东优良地方禽种之一。中山麻鸭,肉质紧实、皮下脂肪少、味鲜无膻味,营养价值高,尤其适合烹调成极具特色的粤菜佳肴。
中山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主要产自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罗氏沼虾的肉质细嫩、鲜美,口感极佳。无论是清蒸、红烧、油炸还是煮汤,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美味。
石岐鸽,广东省中山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石岐鸽由于体形大、胸肉厚、肉质嫩滑爽口,且拥有独特的丁香风味,一直受到食鸽爱好者的追捧。而经典菜式红烧石岐乳鸽的出现,更是把石岐鸽推向了全世界。中山市年出产乳鸽约200万只,产值达到1亿元。
中山脆肉鲩,广东省中山市特产,脆肉鲩是广东中山市地理标志产品,由草鱼喂养蚕豆养殖而成,具有肉质软滑、爽脆的特点。
南头灯酒习俗是由民间信仰活动世代沿袭流传下来,与群众的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南头灯酒习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有一套严格而完整的扎灯、开灯、挂灯、祈灯、投灯、饮灯酒习俗。
中山市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源于唐末时期,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一带。古建筑陶塑瓦脊是一种装置在传统建筑屋顶上的高浮雕陶塑艺术装饰品,其制作过程包括构思创作、泥料练制、成形、装饰、制釉、施釉、龙煅烧等环节。
起湾金龙扎作技艺从明末清初诞生以来,一直流传至21世纪初,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山市东区街道一带。起湾金龙扎作流程包括画草图、备料、浸泡、开簇、裁簸、晾干、选择吉日进行制作。
农历二月十三是中国民间节令“沙溪洪圣殿洪圣龙王宝诞醮”又称“大王诞”。“大王诞”祭祀仪式诞生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每年“大王诞”,中山市沙溪镇圣狮村均有隆重的打醮仪式。
小榄荼薇花制品加工技艺源于明嘉靖年间,至21世纪初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一带。小榄镇当地居民将荼薇花用作观赏、熏茶、酿酒、蒸露、制糖、入食及入药,其中以荼薇糖、荼薇蛋卷、荼薇酒等产品较为著名。
五桂山土沉香生产与制作技艺源于唐代,历史久远,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区的桂南村,三乡镇乌合村、乌石村一带。五桂山土沉香制作过程主要包括繁育、栽培、结香、采香、制作等工序。
小榄民间剪纸,流传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传统美术,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榄乡的剪纸文化是南宋开村时由中原传入的,小榄民间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花鸟、触、走兽、人物、山水、传统纹饰等皆可入画。
雪花仿真绣是以粤绣传统针法为基础,吸收中山民间刺绣、苏绣等技法,主要运用雪花结构形成的“雪花针法”,绣制出各种逼真传神的人物、动物、花卉、风景等图样的刺绣工艺。
中山装因为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和倡导而得名,成为20世纪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服装,从一般平民百姓到国家领导人,在许多重要场合都会穿中山装。
板芙白溪瓷釉彩烧制技艺,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板芙镇的传统技艺,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板芙白溪瓷釉彩烧制技艺是以白溪村的白泥为原料,延用土窑烧制的釉彩烧制技艺。白溪瓷釉彩浑厚朴实,有黑、蓝、绿等颜色,是中山市板芙镇白溪村的传统釉彩。
港口龙艇制作技艺,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的传统技艺,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港口龙艇制作技艺自清末民初诞生以来,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中山咸水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咸水歌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歌唱形式。
小榄菊花会,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会期数天至十数天不定,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赏菊、赛菊、吟菊、画菊、尝菊、水上飘色、菊花戏等。小榄菊花会以花为媒、以菊会友、技艺精巧、规模宏大、色彩斑斓,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醉龙,又称转龙头、舞木龙、舞柴龙、舞龙船头,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醉龙是古代广东中山民间特有的一种舞蹈,它起源于宋,盛于明清,原为自发的即兴跳神舞蹈,后发展成道具舞蹈,每年在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的巡游活动中表演。
南朗崖口飘色,又称“出会景”“枭色”,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的祭祀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南朗崖口飘色源于唐代耍菩萨的祭祀习俗,后逐渐发展成现在的表现样式,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时,崖口村都要举行飘色表演。
六坊云龙舞,流传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六坊村等村落的一种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二十左右,六坊村就会举行“游神”活动,村里近二百名青壮年男性从村中祠堂里请出云龙,于入夜时分点燃蜡烛钻进龙身,使云龙通体光亮,然后由持幡旗、灯笼者开路,由舞龙珠者引领,在持云彩、鲤鱼等道具的舞者护持下,从村中出发,沿着邻近的村庄连续巡游,巡游活动要持续三晚。
白口莲山歌,流传于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街道的传统音乐,广东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口莲山歌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客家人自娱自乐、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表现形式,主要以咸水歌曲调,用客家白话来演唱。白口莲山歌的代表作品包括《唱花》《对花》《羊角花》等。
鹤舞,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的地方传统舞蹈,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鹤舞是广东中山隆都地区百姓根据当地的自然及生活环境而创作的一种动物道具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