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叶开包豆腐”、玻璃排骨、玻璃饭等传统特色美食,口感细腻、鲜美、爽滑、让您享受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及浓郁的乡情。
黄草洼民俗村养殖的虹鳟鱼属冷鱼类,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肉多刺少,味道鲜美。
镇罗营镇大庙峪村的“清泉石锅豆腐宴”采用镇域山泉水,配以本村自制豆腐、自产无污染蔬菜及数种食材,精心研制。主要为豆腐菜品,一主锅、三辅锅,再搭配开包豆腐、翡翠豆腐、珍珠豆腐丸子、鸡汁豆腐、豆腐包子、飘香馒头片等山区农家特色菜让您吃出美味、吃得健康。
西柏店“菊花美食特色”远近闻名。食用菊花做出来的佳肴色香味美、绵软爽口,鲜食、干食、熟食、焖、蒸、煮、炒、拌、炸皆宜。
桃木熏制而成的鸽子风味独特,色泽棕红、皮肉剔透、外酥里嫩、香而不腻。
“擦咯豆”是京津冀一带农村传承了几百年的传统特色饮食
“太后大饼”圆如满月、层如蝉翼、外酥里嫩、滋味浓香。
“太后大煎饼”源于辽金,采用小米、玉米等绿色纯天然杂粮制作而成,其圆如满月、薄如蝉翼、滋味浓香、脆而不硬、酥松可口,相传是出生于太后村肖家岭的大辽景宗皇后萧绰(肖燕燕)最喜爱的膳食。
“将军关灌肠”历史悠久,是当地农家传统节日、老人祝寿、小孩满月、婚丧嫁娶之必备菜肴,其味道独特,香味扑鼻,尝一口鲜嫩无比,美不可言。
“玻璃叶开包豆腐”采用山泉水和各种豆类酿制而成,再利用玻璃叶压制,形成一道独有的香味,浓郁清新的玻璃叶豆腐。
该美食种类繁多,有豆角粘卷子、豆角闷面、肉锅粘卷子、棒子饽饽炖小鱼等。
“雕窝烤羊”融蒙、疆烤羊技艺,采用农家散养山羊,配以多种佐料腌制,传统果木炭熏烤,色泽金黄,毫无腥膻,酥脆香嫩,肥而不腻,让您尽享大快朵颐之福。
肉饼外酥里嫩,油而不腻,光是看上去就让人垂涎欲滴。
“泉水峪大煎饼”原料采用小米、玉米、豆面等十余种绿色纯天然杂粮和各种佐料、蔬菜汲取村中数百年四季长流的胜泉水调制而成,风味独特,具有薄、酥、香、脆等特点。
“海子垮炖鱼”采用纯正的平谷金海湖野生活鱼,地道柴锅慢火独特做法,骨酥肉嫩、不腥不腻,堪称平谷一绝。
“挂甲峪小锅饽饽”已沿袭数百年,是粗粮细作的农家饭代表,主料采用小米、玉米、黄豆等几种杂粮用各种蔬菜汁调和而成,配以野菜、豆沙等多种馅料,经过特色灶具制作而成,一道道色彩不一,香喷喷的小锅饽饽集营养、健康于一身的纯天然绿色农家美食。
平谷大桃产于素有“中国桃乡”之称的北京市平谷区,主要栽培品种有大久保、庆丰(北京26号)、14号、京艳(北京24号)、老24号,燕红(绿化9号)等。平谷大桃以个大、色艳、甜度高、无公害而驰名中外,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平谷大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苏子峪蜜枣栽培历史悠久,是在明末清初发展起来的,乾隆年间已是枣树成林。经选育与发展,逐渐形成品质奇佳的独特地方名优特果品,被作为贡品进献皇宫,成为皇宫品。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苏子峪蜜枣有了更新的发展,50年代经北京林业局和北京农大共同命名为《苏子峪大枣》,并作为一个枣品种写入果树栽培教科书。因其品种独特,国内还没有发现与苏子峪蜜枣同样的品种。这是因为,从苏子峪村引种的苗离开苏子峪之后“水土不服”,结出的果就完全不一样,现已成为北京地区名特优稀传统果品和唯一性果品。苏子峪蜜枣也称苏子峪大枣,因原产于平谷区苏子峪而得名。
北寨红杏是北寨人自己选育出来的品种。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最先是当地村民发现了有那么一两棵杏树结的杏特别好吃,用他们的话说是野生杏“牙变”的结果。北寨人就将其进行了嫁接,从一两棵,发展到上万亩。如将北寨的红杏树移出山口栽培,口味就变了。
茅山后佛见喜梨品种独特,只分布在平谷区东北部茅山后村,曾经一度濒临灭绝,茅山后佛见喜梨果型美观,果实扁圆或近圆形,萼洼深广,萼片脱落,果型端正,表面红润、个大口脆、香甜多汁。
大磨盘柿,又名大盖柿,因果实中部有缢痕,形如上下两扇石磨而得名,为华北主要栽培品种。其中大磨盘柿在平谷区山前地带均有分布, 果实状如磨盘, 故称大磨盘柿。又因柿子形似有盖的容器, 亦有大盖柿之称。境内以井儿峪村产的大盖柿最出名,色、味、形俱佳。
燕山板栗历来有“木本粮食”之称,也素有“铁杆庄稼”的美誉,其品质上乘,个大,皮薄,肉厚,味道甘美、香甜,在清代曾是贡品。 2008年03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燕山板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大盖柿,又称大磨盘柿,是北京地区特产,尤以井儿峪村出产的最佳。果实个大,平均果重0.25公斤,大者可达0.45公斤。果皮橙黄色或橙红色,颜色明丽。果肉淡黄色,味甜多汁,无核、纤维少、肉软、易脱涩,以色、形、味俱佳闻名。含糖量16%以上,高于其他柿品种。 蛋白质、钙的含量比梨、桃高,磷的含量比苹果、梨高,而且还含有大量维生素、苹果酸、胡萝卜素。
安固村老会源起于清光绪十一年,由村民熊进福、张廷元、张廷恩组建第一档“狮子会”,此后会档逐渐丰富,它主要经周汝新-王兴-郭全祥、熊士合-贾翠凤-张海荣、张秀华,六代“会头”继承发展。
后北宫善诚老会,是平谷区大华山镇后北宫村的民间花会组织,据传,组建于清朝中叶,以创始人“景善诚”之名命名,历经五代传承,会规会礼严格。
大华山灯花善缘老会,是平谷区大华山镇大华山村的民间花会组织,当地俗称“灯花老会”。据传组建于清朝中叶,以创始人“景善缘”之名命名,历经五代传承。
聚顺店店训,是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店村胡永顺开的一家服务于往来客商的民宿店的店训,店训内容为:忠厚久常、百福具臻、舍利取义、真待宾朋。
靠山集百年老集,是依托于平谷区金海湖镇靠山集村的一个延续600余年的农贸集市,其村名亦源于老集。它地处碣山脚下,农历二、七为集市贸易日。
平谷区峨嵋山道教习俗,是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域的峨嵋山为载体,传承千余年并影响周边数十个村庄的民众生活俗信。其表现形式和内容包括:传统宫观建造技艺,传统建造习俗,道教科仪法事,道教节庆祭祀,祖先圣贤信仰,特色饮食民俗,传承善举,书法、绘画等艺术传承。
洙水皮影戏,是平谷区金海湖镇洙水村皮影戏艺术。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西杏园评剧艺术,是平谷区王辛庄镇西杏园村的农民表演的评剧艺术。
平谷桃俗,是以平谷区大华山镇为起源、发展并逐渐涵盖全平谷区域并衍生与之相关的文化习俗。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技术、精神崇信、生活应用、文学艺术等。
牙木雕技艺,是平谷区夏各庄镇安固村村民张贺利用雕刻技艺在不同材质上进行创作的艺术。
面塑,俗称面花,又称礼馍、花糕、捏面人。
烙画葫芦,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是一种寓意福禄平安,深受百姓喜爱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发绣,又称墨绣,是以头发丝为原料,绘画与刺绣相结合的艺术。平谷“发绣”艺术以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南独乐河村陈芝霞为代表。
红石坎村刺绣作品多以生活为题材,图案简练朴拙、色彩丰富明快,刺绣工艺精湛细腻,富有生命的张力。
2012年平谷区荣获“中国书法之乡”称号。书法艺术在平谷,群众基础深厚,以王友谊先生为代表,后有刘建丰、王京陶、袁鹤松、马耘、马乾等名家辈出,各骋风流。
贾家刻纸,是平谷区王辛庄镇太后村贾左义的刻纸艺术,贾家刻纸是吸取家传手艺“皮影雕刻”艺术特点和形式,由刻纸质皮影衍化发展而成。
南独乐河剪纸,是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南独乐村于福青的剪纸艺术。
平谷民间剪纸,是平谷区大华山镇小峪子村李明霞的剪纸艺术。
平谷区抗日歌谣,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平谷地域流行的,通过口头传播的民歌、民谣。歌词简单、质朴,具有平谷土语化、口语化等特点。
平谷驴皮影雕刻技艺,是伴随冀东皮影戏传入平谷域内,在与当地文化融合过程中传承、发展而成今日样貌。
平谷方言,是指在平谷地域形成的,在北方话基础上,具有独特语音、语调,并对人、事、物等多方面的名称和称谓具有独特表达的语言。它是地理位置、独特水系和历史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丫髻山传说,源起于著名道教圣地丫髻山。丫髻山位于刘店镇北部群山中,庙宇初建于唐,兴于元明,盛于清。清康熙、乾隆、道光等皇帝曾御驾莅临并御赐匾额。
金海传说,是以金海湖镇域为核心,依托于金章宗携王妃到双泉寺史实、公主坟等史迹遗存、药王庙等宗教信仰而产生。但其内涵并不局限于金海湖镇域,而是包括平谷区在内的大金海宽泛的概念。金海传说以其口头创作与传播方式跨越时空传承至今,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平谷村落域名传说,是流传于平谷地区村落中的掌故与传说。
北辛庄村高跷秧歌音乐,在当地秧歌曲调中融入一些佛乐音律,具有古风古韵特点。代表作有《天官赐福》《五哈哈》等。
仁义胡同传说是古老的民间传说。以明代金尚书和倪尚书两家的谦和礼让为“内核”,从街谈巷议逐渐演为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历时已有六七百年之久今仍为当地民众津津乐道。传说中的诗句“百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仍为人咏颂。
轩辕台位于平谷区城东北7公里的渔子山上,传说是黄帝的陵寝渔子山自东而西,如巨龙横卧,有九沟自北而下,形成这里九水归一的景象 素有“九龙口” 之称。轩辕陵便坐落于山水环绕的大冈之一,居渔子山的中心。它北依群峰,南对盘岳,下临沟水,上仰碧苍。仿汉建筑风格的轩辕陵,庄严古朴,特色鲜明。
平谷调是以北京市平谷区方言为基础,以“乐亭调”等音乐为基本曲调的一种汉族曲艺曲种。据艺人口传,19世纪末期,家居平谷南太务的西河大鼓艺人王宪章吸收“乐亭调”等曲调逐渐形成一支新的大鼓流派,称为“平谷老调”。平谷调曾出现过“铁板大鼓”、“铁片大鼓”、“落腔调”、“乐亭大鼓”等称谓,根据唱法不同又有“小口平谷大鼓”、“大口平谷大鼓”之分。2006年,平谷调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黑水湾村淘金始于清末民初至公元2003年,历经“民采”“国矿”“集体”“个人”和“封硐后”五个历史阶段。它以群体传承为主要特征,并对周边群众生活产生广泛影响。
丫髻山庙会是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丫髻山位于北京平谷县境内西北隅的群山之中,因山的最高处有两个自然突起的岩峰,远望犹如古代女孩子头上梳的两个发髻,故名丫髻山,人们称之为"东山",与妙峰山齐名。华北四大庙会之一的丫髻山庙会四月初一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