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东沙紫菜,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丰东沙紫菜是中国首个海藻类地理标志产品,色泽深褐,光泽明亮,厚薄均匀,无僵斑、菊花斑,死斑,味鲜香,柔韧性好。
恒北早酥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恒北早酥梨果形呈卵圆形,果面光滑,有光泽,果皮薄而脆,果肉质细酥脆,汁液丰富,酸甜适口。
裕华大蒜,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大中镇裕华有大蒜之乡的美誉,所产大蒜纯天然无污染。大蒜含人体所必须的多种徽量元素,是优质上乘的绿色保健食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裕华大蒜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
白驹桂森果子精选优质白糯米、绵白糖和各种原材料,经过淘米、泡米、爽米、打粉、制浆饼、冲浆、揉面开条、切坯、滴粉、油炸、沥干、熬糖浆、拌糖、自然冷却等十多道工序层层把关,才能做出口感纯粹的果子。
大丰出现香肚加工作坊,最早可追溯至清朝中期。由于香肚制作的主料是猪肉及其他配料,成本较低,价廉物美,为寻常百姓家常所用,因此便成为佐餐的好搭档。
翔鸿松花蛋制作技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可溯至600多年前,以沿海湿地散户养殖场优质鲜鸭蛋为原料,腌制翔鸿系列松花皮蛋。腌熟剥壳后,蘸醋即食,味美无比。光洁圆润,蛋体晶莹剔透。
“三腊菜”,是大丰白驹镇的传统民间小菜,是在进入腊月、“三九”严冬腌制的一种美食佐菜。现已成为驰誉大江南北的美食佐菜,更是食品文化的一种代表体现。三腊菜”以家庭式的传承机制代代相传至今,已近千年历史,如今已成为餐桌上招待客人的特色菜肴和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
万盈根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早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用树根制作多种艺术品。根雕,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并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等步骤,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抖空竹,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三国时期,曹植曾作《空竹赋》。以此作为抖空竹最早的记录,那么它的历史至少已有1700年。
龙舞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流传于江淮一带的典型传统舞蹈表演艺术,因舞者持传说中的龙型道具而得名。龙舞,有的地方称之为“舞龙”,也有的称之为“龙灯舞”,演出的时间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初一拜年、十五闹“元宵”的时候,也有一些地方在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时表演。
草堰木刻,盐城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刻艺术相传已久,表现的形式主要是以人物图像为主,也有表现动物的图案。大丰草堰刘鸿宾木刻主要是以人物肖像为主,经多年精心研习,成功创作木刻水浒108将人物像。
大丰瓷刻是独特的地方性传统美术项目,其主要分布区域为江苏省盐城市的大丰区全境,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系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传统美术类项目。
斗龙港的传说,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斗龙港,又名龙开河、牛湾河。原上游在五十里河,向东经新丰、龙王庙、下明闸入海,全长60公里。
香茗就香干,赛过活神仙。"香干"说的便是后港茶干,又名"王宜茶干""王氏茶干",王宜便是其创始人。后港茶干袖珍小巧,色呈酱黄,似蒙一层薄薄的釉质。拈一片在手,异香扑鼻;入口韧,回味香,每一口都是时间的味道。
酥儿饼,是富安的一种传统茶点。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尝后,赞不绝口,一时酥儿饼美名远扬。东台富安酥儿饼具有入口酥松香脆,越嚼越美味的特点,用当地人的话来说,是“吃着打嘴也舍不得丢”。
东台陈皮酒源自宋朝天圣元年(1023),相传是范仲淹在东台西溪任盐仓监官时为范母治病所制。东台陈皮酒,酒色橙黄、绵润甜爽,香味扑鼻,素有“液体蛋糕”之美称,具有补气养血、益肝强肾、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理气开胃,壮筋健体的功效。
东台鱼汤面,源于清乾隆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获"首届中国金牌小吃""江苏名点小吃"。历时数小时精心熬煮的鱼汤,汤白质浓,滴点成珠,加上劲道的面条,营养丰富,且温脾健胃,补虚疗肠,素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
巴斗黄泥螺,选用本地优质黄泥螺,以酒渍食,味道鲜美、清香脆嫩、咸中藏鲜,可久藏,是佐餐的佳肴,有补肝肾、润沛、明目、开胃生津等功效。该制作技艺已传承五代人之久,秘制配方,技艺精湛,其所醉制的泥螺,既保持海产品特有鲜美,又保证生鲜食品久藏不变,广受欢迎。
堤西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等,是一种中国传统风味蛋制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2020年,堤西松花蛋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盐城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堤西松花蛋选用堤西麻鸭蛋,经选蛋、消毒、配料、装缸、包裹等步骤加工而成。
许河猪头肉是东台传统美食,松软香浓,入口即化,咸甜适度,肥而不腻。许河猪头肉精选新鲜猪头肉,经清洗、焯水、卤煮等工序制作而成。其好味道的关键在于一锅老卤汤,奥妙就两句话:功夫深,讲卫生。
东台六大碗宴席属淮扬菜系,在东台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由八碟、六大碗主菜、点心、甜菜、时蔬和汤菜组合而成,囊括了东台的名优特产,海陆河鲜。东台六大碗烹制技艺是盐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溱东,几乎很多家饭店都能吃到溱东老鹅,但每一家又不尽相同,各有风味。东台溱东镇,水网密布、碧波荡漾,当地人多傍水养鹅,成就了这里的美食——溱东老鹅。溱东老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里下河地区必不可少的餐桌饮食文化之一。
唐氏酥糖,作为一种非遗传统糕点,从清代咸丰年间第一代传人唐昌盛开始制作,以其工艺精湛,酥甜可口而广受群众欢迎,成为里下河地区的特产。逢年过节以及民间喜庆之事,唐氏酥糖已成为招待贵客、馈赠亲友的首选礼品。
八珍糕是很多东台人的童年回忆。裕德昌八珍糕的特点是聚而不散,酥松适度,干吃爽口,开水泡食不粗不腻,稠和香甜。食之不仅口感好,而且滋补血气、营养身体,健脾胃、消积滞,健身延年,深受人们喜爱。
堤西咸鸭蛋制作技艺最早是由时堰人李棠创办于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至今已历经八代。堤西咸鸭蛋蛋白如玉,松软可口,蛋黄咸香,油多四溢。伴着红油,入口沙沙的蛋黄口感松散细腻,从舌尖蔓延舌根,还没来得及细品,就已裹挟味蕾即刻融化,让人回味无穷。
东台溱东丫须笼制作技艺距今已逾100多年的历史。溱东地处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水产品种类繁多,居住在此的人们"靠水吃水",为了捕捉黄鳝而制作了溱东丫须笼,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东台花灯制作技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始于清光绪年间。
扳坞作业完全靠步行,一个人、一张网、一盏灯、一只鲆篓、一把抄子,方便灵活,是弶港渔民近海捕捞常用的技艺之一。2020年,弶港近海扳坞入选盐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台蚕丝被制作技艺入选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蚕丝织绸技艺传承千年。蚕丝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为一体的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纯天然动物蛋白纤维,其构造和人类的皮肤是最相近的,有87%是一模一样的,内含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防风、除湿、安神、滋养及平衡人体肌肤的功效。
古人云:"三分画,七分裱"。东台书画装裱起源于清代,盛兴于七十年代至今,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即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溱东古砖古瓦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生产始于汉代,制作技艺源于明末清初,已有100多年的生产传承历史,近代主要传承于李氏家族,在苏北里下河地区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东台真丝地毯织造技艺可追溯至汉唐时期,以桑蚕丝线、柞蚕丝线为原料,通过传统的打结方法编织而成。真丝地毯织造技艺繁复,需要经过绘图、染线、挂经、编织、平剪、挽穗等数十道工序,每件成品从设计到完工需要8-10个月的时间。
东台烙画,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始见于西汉末年,又称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里下河龙舞是东台市里下河地区传统的民俗活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舞龙的"龙"用竹篾扎成,外围绘有鳞甲的绸布,由龙头、龙身和龙尾组成。龙的色彩常为白、青、黑、赤、黄等。
富安狮舞是一种民间传统表演艺术。狮舞分为南狮和北狮,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流行于华南、南洋以及海外。富安地处南北方的交汇点,狮舞既有南狮的威猛,又有北狮的灵活,被称为"南狮北舞"。
东台渔鼓道情始于明末清初的道情戏,源于道教的歌"道情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是一人独唱或数人合唱的中国民间传统曲艺。2020年,渔鼓道情入选第五批盐城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弶港排斧,在日常渔业生产过程中,渔民们为了给新造渔船壮船胆,祈福海龙王保佑出海安全,从而取得渔满舱的好收成,同时结合木工师傅的造船、修船的实践,逐步形成步调一致的排斧造船技艺模式。
安丰麦秆画充分利用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2018年入选盐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台彩绘葫芦是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以有"葫芦王"美誉的民间艺术家王东元先生为代表,他所创作的百态葫芦、脸谱葫芦,是彩绘葫芦盐城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打莲湘是苏北里下河地区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溱东镇是水乡莲湘的发源地之一,已有100多年历史。2018年,打莲湘入选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堰木雕工艺精湛,以单面镂空雕刻为主,品种繁多,在构图及人物、动物的刻画上独具匠心,可称之为国粹中的经典。2013年,时堰木雕工艺入选盐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台市许河杂技距今已逾120年的历史,源于盐城杂技"建湖十八团"的支脉,后许河人开创的"杂技姚家班子"与建湖杂技嫡系传人"杂技王倚班子"合作和发展后得名"许河杂技"。
溱湖刻纸是流传于东台市溱东镇近600多年历史的一种民间美术工艺雕刻,其色彩艳丽、堂皇。多采用多色逗景,略加彩绘,深色托工制作而成。
弶港渔民号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吆喝、呐喊为主要特征,鼓舞精神。秋天,海面泛着波光,一声声渔民号子铿锵有力、回荡开来。
东台发绣亦称“墨绣”,是用妙龄少女的秀发绣成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流布于苏北东台市,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系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之传统美术类拓展项目。
时堰庙会,于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八日举办,是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性民俗文化的展示舞台。时堰庙会包括民俗表演、舞龙舞狮、文艺汇演以及游街等,精彩纷呈,让人们大饱眼福。
安丰民间传说,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人物传说如《王心斋的故事》、《郑板桥吃狗肉的故事》、《月江活佛的故事》等;地名传说如《星月桥下的手印》、《白龙池的由来》等等
弶港海边故事,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包括古迹、地名的传说故事,如《弶港地名的由来》《五大沙州的传说》;鱼类、贝壳的传说故事,如《海蜇和听事虾儿》《黄鱼穿金袍》;民俗风情的传说故事,如《十二生肖在渔船上的应用》。
富安民间故事,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与富安盐业发展息息相关。《九龙港的传说》《虎阜的由来》《金豆开花龙头抬头》《布谷声声催收割》等等...
董永传说—盐城东台,国家级项目编号Ⅰ-9,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自汉代从真实故事演化成带有孝文化内涵的民间传说,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河北孝感、江苏东台、山西万荣、河南武陟等地区。
盐都学富莲子颗粒饱满均匀,莲肉乳白,生食清甜,煮食易烂,清香味美,素以低脂肪、高蛋白而闻名,含有多种营养保健成分。
大纵湖鲫鱼富含含蛋白质,钙、磷、铁等无机成分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具有和中补虚、除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
楼王鲫鱼为当地特色水产。楼王鲫鱼品种以异育银鲫为主,该鱼具有良好的杂种优势,增产效果明显,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离水存活时间长,可在低温、无水条件下中短途运输活鱼。
尚庄是远近闻名的番茄之乡,大棚番茄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尚庄番茄个大匀称、口感圆滑、酸甜适度,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北龙港青虾”是盐都名特优水产品的代表,产于盐都区楼王镇北龙港街道。借助于北龙港的湿地生态环境,所出产的青虾保持了野生青虾的优良性状,虾体晶莹剔透,体色略显青蓝,棕绿色斑纹明显,平均体长7厘米以上,最大个体可达13厘米,富含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硫胺素和肌酸酐等。
盐都郭猛大米颗粒饱满均匀,晶莹剔透,香醇绵甜,营养丰富,口感饱满丰盈。拥有“食、香、味”俱佳的特点,成为备受欢迎的大米品种。
龙冈茌梨因产于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而得名。属白梨系统的一个优良品种。果皮薄,果点褐色,连片成锈。果肉白色,石细胞少,细脆。汁液极多,味甜酸,较浓,品质极上。龙冈茌梨还具有止咳润肺,治哮喘等效用。在冬天,很多小贩都会推着自行车卖自制的止咳梨。茌梨性质带寒,体质虚寒、寒咳者不宜生吃,必须隔水蒸过,或者放汤,或与药材清炖。
盐都草莓为盐城市地理标志商标。草莓是盐都的特色富民产业,主栽品种有红颜、宁玉、香蜜、章姬等。盐都区已经建成高架草莓连片大棚30万平方米,年产值近10亿元,品牌价值达7.1亿元。
大纵湖大闸蟹,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纵湖出产的大闸蟹个体硕大,壳青肚白,其以源清流洁、草食丰茂的湿地作为养殖水源,蟹肉丰腴、蟹黄似金、蟹膏软糯,可谓“蟹中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