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峰亭,又名七峰阁,位于金山西侧的金鳌岭上。相传后人是为了纪念爱国忠臣岳飞和爱国僧人道月而在金山建阁,名曰七峰阁。之后屡经兴废,改建为七峰亭。现今这座亭仍旧屹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孙权19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击败了黄祖。后东吴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击溃了曹操军。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
苏轼在京口留下了许多歌咏京口山水的名篇佳句,足可为江山生色。他初次过京口,就兴致勃勃地游三山,写下了《游金山寺》、《自金山放舟至焦山》、《甘露寺》等杰作。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三国时,刘备中年丧妻,他很烦恼悲哀。吕范先对刘备表示慰问,然后就讲清来意:“人若无妻,就像房屋没了梁一样。所以我不避嫌疑,特来做媒。”接着就把东吴要招刘备为婿的事及此事对刘、孙两家政治军事上的意义都认真诚挚地说出来。
紧靠江边北固山的后峰,叫甘露寺。古时候,北固山上的甘露寺砌好了佛殿。当家和尚看了又看,望了又望,心里欢喜得不得了。可还有一件事感到美中不足,那就是缺少一座宝塔。
镇江城东,有座梦溪园,是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晚年定居京口的住宅。
在很久很久以前,象山这块地方还没有名字,但这里山清水秀,有树林、茶园、鲜花,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有一天,从天庭宫苑中走出来一群大象,它们悠然自得,由于喜欢这里,就留了下来。
古琴艺术(梅庵琴派)是中国古琴流派之一,起源于山东。梅庵琴派一改传统琴乐的审美观念,强调古琴音乐的艺术性,重视演奏技巧,突出旋律之美,体现了积极的革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镇江华山太平泥叫叫的制作,源于南朝,它是华山村特有的民俗儿童玩具,有一千余年历史。
铜版彩画,是一种传统的全手工艺艺术品,该工艺首先传承了中国明末清初墨盒上的铜刻技法,在此基础上,把手工刻绘改为铜版腐蚀(用强酸等),铜版经过刻绘腐蚀后,再经过抛光、打磨、上色等工序,然后在彩画的外表覆盖上透明的保护层。
扎染,古称绞缬,始于秦汉盛于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防染艺术品种。扎染画缋既是一种绘画性的作品,也是一种装饰性的绘画,具有着一定的形式美和装饰美,清新、明快、隽永是它的风格。
“两页半”碑帖装裱技术要求高,线条必须严丝合缝。中国画装裱工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到了宋代和清代初期,裱画的技术水平达到最高峰,格式最多也最讲究。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得以保藏久远,装裱后也为画面增添了色彩。
漆器制作,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镇江在数千年的漆器工艺发展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装饰方法,工艺发展已达到很高水平。
鸦片战争镇江抗英故事、歌谣,真实地再现了当时镇江人民不惧豪强、奋起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气概,是镇江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人们口耳相授,代代相传。
镇江工匠每年七月初七要开祖师会。因为七月初七是个“巧”日子,手艺人做事要讲究个巧气。会上,师兄弟,师徒合在一起,挂祖师像,吃家常饭,师傅要叫徒弟看巧云,敬祖师,讲祖师的故事,又叫“讲手艺经”。
蛋壳雕画源于战国时期,其工艺含有微雕、浮雕(阳雕)、线雕(阴雕)、镂空、透雕、立体创作等传统雕刻手法。画面气韵生动,布局精巧。
“汉韵二胡”制作技艺起源于清顺治年间,历经百年沧桑,“汉韵二胡”琴体采用黑檀、老红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料,通过纯手工刨、锯、打磨、抛光等工序制作而成。制作出来的二胡具有无噪音、音量大、声音通透、爆发力强等特点。
“京口面塑”历史悠久,清朝时期就因其形象逼真、生动传神、色彩缤纷而名震江南,主要是家族传承,至今已达五代,超百年历史,是极具镇江地方特色的一项民俗文化。
剪纸和剪字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术的奇葩,它浓缩了地域的生活习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孙氏太极拳是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优秀拳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