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鸭汤是福建连城县传统名菜之一,属于闽菜系。连城白鸭放养于山溪河畔,肉质鲜美,不腥不腻,汤味清醇,具有滋阴降火、祛痰止咳、宁心安神、开胃健脾等作用。与普通鸭子不同,连城白鸭长不胖,并且是论只卖,越老越好也越值钱。
漾豆腐是连城县四堡镇一带地方传统风味菜肴,已有数百年历史。四堡镇家家户户爱种黄豆、善做豆腐,用山泉水做出的豆腐特别鲜嫩,风味独特,远近闻名。漾豆腐的特点是浓香软嫩,清爽可口。
烂粉也是连城地方特色早点,以米粉煮烂加以滑肉,葱花或香菜为辅料,与油条或者灯盏糕实乃绝配。味道鲜香爽滑,浓郁香醇。
大桥上扁食是连城指的是开在连城县城南文川桥上的扁食店,因为开店之初没有招牌,所以被当地食客们称为"大桥上扁食"。皮薄陷大,鲜香可口。
兜汤是连城客家的叫法,连城有名的早点。把牛肉切成薄片,加上地瓜粉、精盐揉搓均匀,汆入沸水,加佐料熬煮,Q弹爽滑味道香!
白斩鸡,是连城逢年过节家家必备的传统菜肴之一,因鸡在烹煮时不加调味,故称白斩鸡。此菜色泽金黄,皮脆肉嫩,滋味异常鲜美,久吃不厌。形状美观,皮黄肉白,肥嫩鲜美,滋味异常鲜美,十分可口,那一碗汤汁更是超级鲜美。
宣和米冻是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客家人的传统美食。制作宣和米冻,需要用早稻米、槐米、黄金树等材料。宣和米冻的吃法多种多样,可炒,可油煎、也可煮汤或作火锅料,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灯盏糕,是客家连城城乡流行的一种小食,因其大小似碗、薄儿圆、形如旧时灯盏而得名。看这色泽是不是特有食欲,尤其是刚炸好的,味道特别香脆。
“珍珠丸”是 连城传统风味名点,是城关群众逢年过节必制的食品,素负盛名。珍珠丸是由水芋、鲜冬笋、五花肉、糯米为原料制作的一道菜品。
“拳头桃”,其实不是桃,而是连城县的传统名小吃,形似握紧的拳头而得名。该点呈乳白色,颜色与米质相似,外皮是用大米粉做的,皮的口感粘软,又不腻。
“金包银”,俗称“麻蛋”,是龙岩连城特色小吃。外面一层金色的皮,里头包着银白色的馅。品尝时,其表皮让人感受到特殊的酥、脆、爽、香;而细品内芯,咀嚼到的却有黏、滑、脆、甜。
七层糕又名节节糕,是连城十佳名小吃之一。七层糕以籼米为主,红糖米浆为辅制作而成,因有七层而得名。蒸熟出锅后趁热在表面撒上芝麻,食用时切成菱形小块,味道香甜可口。
芋子饺皮呈白玉色,形如半月,食之皮嫩馅香,润滑适口,饺皮是用本地产的芋子和细木薯粉混合而成,内包猪肉、香菇、大葱等原料调制的馅心,是连城群众逢年过节必做的美食。
鳝鱼苦笋是福建连城一带的地方传统名菜之一,属于闽菜系。此菜鳝鱼营养丰富,肉质脆嫩,但性燥热;苦笋则清凉解毒,两者同炒,互为中和,食之则觉鳝鱼味美鲜嫩,苦笋苦中有甘,香脆可口,是连城群众喜食的菜肴。
连城传统火锅名菜,源于连南朋口溪流域一带,俗称“涮九门头”系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经过严格选料,精细刀功,辅以佐料、米酒和数味中草药制成。
年年除夕,连城客家人吃完年夜饭,家家户户都要蒸上一二盘年糕。年初一开门大吉敬奉天地、祖宗时,都会摆放年糕于供桌上,敬奉之后,大人便将年糕切成小块,分给全家人吃,并留下部分于盘中待客。
连城捆板亦称米粉板、卷板,是客家人祖先自北南迁后,因当地不种小麦,无面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创造,北风南味,别具特色。
“不出烊鱼不成席”,说的就是这道雪花鱼糕,又称鱼粄,是上杭、连城的一道名菜,选用鲜净鱼肉,剥除皮骨配以肥猪肉、地瓜粉、蛋清及调味品制成,装盘后观之如银似雪,食之鲜香滑嫩,又称雪花银片、佯鱼。
溪鱼焖豆腐是连城的知名美食,用特殊的调配法烹制而成,豆腐嫩滑,鱼肉鲜嫩,鲜香入鼻,营养丰富,也属“膳食补品”。
白鹭鸭,因其毛色洁白,也被称为白鸭,又因其产于福建连城县,也被称为连城白鸭。白鹭鸭的肉色深红、鸭皮亮白,由于运动量足,肉质紧实、纤维感强,吃起来香味浓郁、鲜美而不油腻。
文亨红衣花生是连城县传统农家品种,具有较长的种植历史,因其种仁外包紫红色的种衣而得名。文亨红衣花生鲜果嚼感脆嫩润滑、细腻无渣,熟食香甜可口、食味好;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钙、铁、锌、硒等矿物元素。
宣和雪薯,福建省连城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薯长30—60厘米。表皮呈淡黄色至土褐色,表面长有细须,长且密,约为3—7厘米,横切面雪白,不易褐变,肉质细腻,水分适中。蒸煮熟制后具有清香、鲜美、微甜风味及细滑口感。
连城地瓜干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连城县境内的林坊乡、莲峰镇、隔川乡、揭乐乡、北团镇、文亨乡等地。连城地瓜干以其独特的原料取材与制作方法出名,是著名的“闽西八大干”之一。
四堡雕版印刷起源于南宋,发展于明朝,鼎盛于清朝,流传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四堡镇。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堡与北京、武汉、江西浒湾并称中国古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是客家人在迁徙中把古老的中原文化习俗带到闽西,并与当地原有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独特的客家节庆习俗,其形式主要有游大龙、走古事、花灯、烧炮等。
连城宣纸制作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明代,主要制品有连史纸、宣纸、苦竹纸、玉版纸等。主产地分布在姑田、曲溪、莒溪等乡(镇)。连城宣纸具有纸质薄韧、颜色洁白、吸水力强、纤密耐用等优点,是精装印刷、复制描绘、书画装裱的好材料。
连城客家木偶戏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连城县境内。连城客家木偶不仅有目前我国提线木偶中块头罕见的近1米高的木偶、有“王乞佬”这一特有喜剧角色,还有各种特色表演、技艺,以及独创的木偶书法技艺。
连城县是“全国武术之乡”,练拳习武历史悠久。连城拳被誉为福建省八大拳种之一,流传于福建省的连城、上杭、长汀等地,又称“连城少林拳”或“少林独门拳”,内又可分“黄家拳”和“巫家拳”两种,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四堡锡器历史悠久,工艺繁杂,制作精美,品种繁多,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堡锡器制作技艺有着7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已有26代。
“连城青狮”又称“客家青狮"。其历史悠久,渊远流长,从清朝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是连城客家人心目中的神兽、瑞兽和吉祥物,为南派狮子中的“三狮”(广东狮、闽南狮、客家狮)之一。
“九厅十八井”为闽西客家富裕家庭的典型民居样式。“九厅十八井”的显著特征一是面积大,一般在数千平方米上下;二是左右对称布局;三是以木结构为主;四是 “三合土”地面;五是注重安全,面积较大的“九厅十八井”内往往有水塘,以作救火水源。
连城是闻名中外的福建兰花的主产区和发祥地之一,连城兰花资源十分丰富,品质优良,名冠八闽。民间有句俗语流传:“宁可出门不提篮,不可家中不栽兰”。
铁皮石斛,连城当地人叫其吊吊兰,生长于海拔达600米以上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连城人开发利用石斛已有200多年历史,清嘉庆、道光年间,连城民间已利用野生鲜石斛作凉茶退低烧、治喉痛、胃痛、止血排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