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花生,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内黄花生果大饱满,色泽亮丽白净,口感好,且网纹清晰,质地饱满。据《内黄县志》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在民间被誉为“长生果”,有“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之说。
内黄尖椒,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内黄县独特的沙质地培育出具有油质重、颜色红、香味浓、辣度高的朝天椒品种——“内黄新一代”。“‘内黄新一代’在全国是高辣的代名词。内黄尖椒优质高产、色泽鲜、辣度高、椒形美、商品性好。
内黄大枣,河南省内黄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内黄大枣果酸含量为枣果平均含量的5倍,维生素C含量是柑橘的10倍,苹果的75倍,是名副其实的“百果之王”。因所产红枣味美量大,内黄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东庄羊头是内黄本地特色美食。一般选用不到1岁的内黄本地沙地土山羊,洗净后焯水,用花椒、茴香、白芷等14种配料加老汤炖煮1个小时即可出锅。东庄羊头香而不膻、瘦而不柴、软糯可口、别有风味,深受广大食客的青睐。
章柱烧鸡是内黄本地特色美食,以鸡肉为主料,按照传统做法制作。章柱烧鸡色味俱佳,造型独特,鲜香可口,香而不柴,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井店羊杂汤是内黄本地传统熟肉美食,以羊杂(羊头肉、羊血、羊肝、羊心、羊肠、羊肚等)为主料,按照传统做法高汤熬制。井店羊杂汤汤汁乳白,营养丰富,羊杂酥烂醇香,味道鲜美,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井店烫面包是内黄本地特色小吃,以面粉、五花肉、粉条为主料,按照传统做法制作。井店烫面包皮薄馅大,味美鲜香,肉质可口,香而不腻,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什锦老火锅,内黄本地特色美食。因食材一般为白菜、粉丝、豆腐、皮渣、鸡蛋、水汆丸、油炸丸、排骨、酥肉、红烧肉等十种食材,荤素搭配,使用老汤(高汤)作为汤底,故名“什锦老火锅”。火锅分为三层,文火煮沸后汤鲜味醇,有汤有菜,适合冬季聚餐食用。
馓子以它的物美价廉营养便利,深受咱们内黄人喜爱。以前,街头巷尾卖馓子的小摊不少,现在想卖几乎得碰运气,很是少见。近日在梁庄镇下乡工作时,碰到卖馓子的小摊,和几位同事每人买了一大兜子。
井店镇马蹄烧饼因形状似马蹄而得名,是内黄本地特色名吃,以面粉、芝麻为主料,按照传统做法烤制。井店马蹄烧饼外酥里软,外甜内咸,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的独特风味,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卤猪蹄是内黄本地传统熟肉美食,以猪蹄为主料,按照传统做法制作。卤猪蹄营养丰富,含多种胶原蛋白,具有养颜、抗衰老的功效,成品红润油亮,软糯酥烂,肥而不腻,口感脆爽,深受大家的喜爱。
梁庄壮馍是内黄县传统风味小吃,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具有外酥里嫩、皮薄馅大、香味浓厚等特点,深受当地广大群众的青睐。梁庄壮馍又被称为“状馍”,意为状元馍。相传古时梁庄有一书生上京赶考中了状元,在御宴上把自家制做的面饼呈上供皇帝食用,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
李官寨花糕是内黄本地特色美食,以面粉、红枣为原料,按照传统做法手工制作,有单层和多层之分。李官寨花糕造型奇特,惟妙惟肖,既保留传统,又追求创新,座座花糕都是难得的艺术品。一般每年元宵节前制作,元宵节期间食用,味道甜美,老少皆宜。
鸡窝烧饼,内黄本地特色小吃,以小麦面粉、酥油、芝麻等为主要食材烤制而成。因烤制烧饼的烤炉模样酷似鸡窝,所以被称为“鸡窝烧饼”。烧饼外焦里嫩,颜色金黄,咸甜可口,趁热吃口感更佳。
鸡蛋布袋,内黄本地特色小吃,由馃子面、鸡蛋为主要食材炸制而成。外焦里嫩,颜色金黄,鲜香可口,营养丰富,趁热吃口感更佳,是内黄人早餐最喜爱的美食之一。
黍米又称黄米、稷米等,颗粒大于小米,呈金黄色,粘度很大,为五谷之一,含有的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大米和小麦,尤其是蛋氨酸含量,几乎是大米和小麦的两倍。除食用外还可入药,中医认为黍米具有滋补肾阴、健脾活血的作用,是酿造黄酒最好的原材料。
灌肠,内黄本地特色小吃,创制于清朝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灌肠以猪血、猪肠、小麦面粉、香油、五香料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因其成品色泽里红外白,又被称为“血肠”,是人们喜爱的美食。灌肠口感光滑,软而不粘,香嫩不腻,搭配蒜汁,热吃为佳。
在内黄县南大街北段路东有一家烧鸡店,名叫泉盛号,也称为关保烧鸡店,泉盛号是一家百年老店,其前身名为“林和轩”,《内黄县志》有载。关保烧鸡型形如元宝,色呈浅红,微带嫩黄;食之,五香浓郁、骨酥肉烂、肥而不腻、咸淡适中、鲜嫩可口,被誉为“色、香、味、形”俱佳。
楚旺扒糕是内黄本地特色美食,以荞麦面为原料,按照传统做法手工制作。扒糕一般凉调,用芥末、香油、陈醋调拌,味道鲜美,筋道可口,既可消暑健脾胃,又有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内黄烩面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按照传统做法全部手工制作,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汤好面筋营养高,深受内黄广大食客的青睐。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老味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和鸡蛋烩面等。
落腔是一种河南安阳内黄县的传统戏曲剧种,原名落子腔,也称安阳腔。主要流行于豫北及与之毗邻的晋冀鲁交界的漳河流域。落腔由民间曲艺“莲花落”演变而成2011年05月,河南省内黄县申报的“落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内黄农民画是内黄县的传统民俗绘画艺术。内黄县民间绘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众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大胆吸收现代派艺术之长,展示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内黄县农民画艺术的主流。
扁担偶也称扁担戏、独角戏、筒子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河北吴桥传入内黄并被完善。一支扁担、一只木箱、一个布棚、一名演员,即可表演一台戏。演唱时扁担一支,布棚一撑,即成戏台。
内黄大锣戏是罗卷戏中单一锣戏的班社。据内黄县志记载,明代已有民间大锣戏班,由李官寨村的先民们传承延续至今。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锣戏属弦索腔剧种,艺术古老,风格独特,唱词为长短句,音乐为曲牌体。
内黄梅花拳是一个源远流长、古老而神秘的优秀传统拳种。习练时以五种姿势进行,并且呈梅花状,故称梅花拳。内黄梅花拳是明末清初由梅花拳第四代传人邹志刚、孟友德传入内黄。他二人一个传拳,一个传掌。
灯笼画是内黄县极具特色的手工制作技艺。内黄流传至今的歌谣:“灯笼会、灯笼会,打着灯笼排着队、灯笼灭了回家睡”;“贴门神、挑灯笼、点燃鞭炮过大年,年年都有好盼头”。内黄灯笼画始于清朝。2021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槐林腐竹是内黄县的特色手工制作技艺,腐竹作为精制的豆制食品,营养价值高,被人们称为“素中之荤”。安阳大槐林腐竹起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大槐林腐竹外观更透亮,色泽醇黄,口感纯正,豆香较浓厚,软绵清香,咸鲜微甜,营养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