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兴蒋烧鸡是鹤壁浚县的一道传统名吃,至今已传200余载。义兴蒋烧鸡造型美观、皮色鲜艳、风味独特、肥而不腻、熟烂离骨,具有滋补之功效。
铺牛肉是浚县特产,以后寺庄王记铺牛肉为上等。起源于清朝年间,为外地所罕见,王记牛肉浓香扑鼻,色泽红润,香、甜、咸、麻、烂,味道可口,久食宜脾胃、补肾亏,其特点是: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烂而不浓,醇香可口,营养丰富。
浚县角场营汤元亦称元宵,城南3公里素称"汤元之乡"的角场营生产的元宵为最佳,有300多年的制作历史。该村元宵的特点是:个大均匀,皮薄馅多,色泽雪白,起绒头,汤清软糯,味道鲜美,吃到嘴里,松软细腻,香甜可口。
鹤壁市浚县的传统名吃之一,始于清朝末年。是用黄米和红枣制成的。制作好的黏火烧颜色金黄,香而不腻,暄而不松,香甜可口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小吃。
在浚县,但凡婚丧嫁娶,多以八大碗宴客。八仙桌上,十个盘、八个碗、两个汤,好吃又好看。传统意义上的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
香焦酥花生米是浚县六大名点之一,起源于明洪武年间,发展于清,成熟于民国延续至今。花生米洁净匀称,色鲜味美,香焦酥脆,其销量为全县同行之冠,远销安阳、新乡、郑州、开封等地。
浚县石子馍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特色小吃。子馍也叫做石子馍,因在鹅卵石上烘焙制成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子馍采用的都是上等面粉,配上油、葱花等制成火烧,然后再加入肉丝放到烧得滚烫的鹅卵石上面炕熟,最后浇入鸡蛋烤熟即可。油酥咸香的火烧,配上丝丝嫩滑的鸡蛋和肉丝,外焦里嫩。
浚县泥咕咕具有色彩稳重艳鲜,造型简炼丰满、淳朴生动、粗犷豪放、形简神妙等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泥咕咕的尾部有两个小孔,形成巧妙的结合,吹时能发出“咕咕”的声音,所以取名为“泥咕咕”。
浚县正月古庙会始于后赵时期大山大石佛雕凿落成时,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浚县正月古庙会自正月初一始至二月初二终,历时月余,规模宏大,事项众多,参会信众数百万之巨,士农工商结队到会,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性的以信仰活动为中心的综合性文化活动。
浚县民间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中期已有很盛行,是蕴含着人们祭祀神灵,祈盼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活动。浚县民间社火的表演内容非常丰富,主要表现形式有舞狮、高跷、旱船、竹马、背阁、武术、秧歌、花船、抬老四、二鬼板等十多种琳琅满目。
浚县是西路大平调的发祥地,西路大平调俗称“大梆戏”。大平调西、东路之分由来已久,就是“自清乾隆50年”算起,西路大平调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西路大平调的表演艺术阔放质朴,直取率真。
黄河古陶在全面继承传统的手工工艺技法的基础上,大胆使用了浮雕、高浮雕、镂空等新技法,色泽上突破了传统的灰、红、黑三色,运用高科技技术焙烧出了桔黄、石青、仿青铜、石碣等颜色。黄河古陶已经得到了众多艺术家和文物家的肯定,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还走出国门,远销日本、法国,使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走向了世界。
浚县石雕技艺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浚县石雕亦名浚县青石雕刻,其技艺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工艺流程,严谨有序,层次分明。
浚县九流渡添仓会祭祀活动以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气势恢宏,庄严神圣闻名于三市五县。据《浚县志》、《玄帝庙建立碑记》记载,九流渡添仓会祭祀活动已有600年的历史了。其分布区域涵盖浚县、滑县、淇县、卫辉、延津五县、影响鹤壁、新乡、安阳等市。
浚县落腔独具一品,形成演出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其流布区域涵盖晋、冀、鲁、豫交界区域。落腔的表演艺术纯真质朴,乡土气息浓郁,非常贴近生活。
浚县“面人张”的面塑艺术自1889年代代相传以来,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和“面人张”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传承,如今焕发了新的活力。
泥猴张,本名张希和,他被人们称为艺坛怪杰、鬼才,他因为专门从事泥猴创作和猴画享誉海内外而得名,其作品以塑造泥猴为主,在书法、绘画等民间艺术创作和研究上都有独到的见解。
浚县道教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分布区域:浚县浮丘山(碧霞宫)及周边地区,属于典型的地域文化;
浚县木旋制玩具在唐中期已有雏形,至宋其制作工艺、产品已经形成,明清至民国发展成熟,延续至今。浚县木旋玩具基本内容有:活头人、宝葫芦、彩蛋(响蛋)、响槌(棒槌)、帽篮、木碗等生活用品二十多个品种。
三寸村民家家户户均以制作木杆衡器为生,所产衡器除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外,更大批量则随着商品流通渠道销售北方各省区,遂使浚县木杆衡器名声大振,誉满华北。至于浚县木杆衡器起始何时,仍无确考,按《浚县志》载,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浚县莲花落是源于元代末期流传在浚县及周边县市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莲花落由一人说唱,说唱时两手拿牛骨板,板穿铜铃,随唱拍击,唱词为艺人触景生情,即兴编唱。
中国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最早的文字记载是1700多年前的魏晋时期,到了唐宋时期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蒋氏传统手工书画装裱修复为本地区文化艺术所需应运而生,装裱修复分为去污、揭画心、修补画心和全色四个步骤。
浚县万福虎,又叫布老虎,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万福虎又分三个系列,即画虎、剪贴虎、绣虎。
浚县剪纸烫刻画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感觉的艺术效果。其烫刻有:小圆孔、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十多种技法,这些技法在其历代作品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浚县古称黎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泥玩之乡,位于河南北部,黄河、大运河、卫河于不同历史时期穿境而过,孕育了众多文化艺术品,康氏泥玩民居根植黄河故道,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浚县柳编根植黄河故道绵柳之乡,乘舟车往来之便,传承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了,其流布区域涵盖整个华北大地。浚县柳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全部制作反复而有序,原始又精细,层层讲章法,道道有技艺。
浚县善堂老秧歌属地秧歌(区别于高跷秧歌),是浚县社火表演的主要艺术品类,《浚县志》有起源已难确考“清中期已很盛行”等记载,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郭家银饰行起源于明朝,举盛于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属于典型的民间手工技艺,产品由人工打造而成,其产品分为头饰、项饰、手饰、脚饰、衣饰、帽饰等6个系列近百个品种,素有“郭氏银饰纯,货全价又真”之美誉。
李新寨村青铜乐器始于明朝初年,兴盛于乾隆年间(公元174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来享有“新寨铜器响,十里有颤音”的美誉。为浚县及周边的民俗文化活动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