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子焖沙箭鱼是东兴一带的特色菜肴。是一道由沙箭鱼、味精、蚝油等做成的美食。这道菜肉嫩鲜,带有榄子的香气,是人们食粥下饭的搭配菜肴。
虾籺是东兴的特色小吃之一,因籺上放有虾而得名。虾籺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红薯、食用油、海虾、盐。虾籺做好后呈圆形,颜色金黄,香味四溢,外酥里嫩,美味可口,有着一种独特的海洋风味。
水籺通体洁白晶莹,口感滑嫩有弹性,配以酱油、醋和蒜等调味料,酸咸可口。而且水籺一般都有4—5层,吃起来比一般的籺多了种层次感。
京族一般在过节或重要日子时制作白糍籺。刚做好的白糍籺,大小匀称糯香浓郁,细滑柔香沁甜可口。刚做好的白糍籺,形如包,大小匀称,洁白粉嫩沁甜可口。
东兴的海鲜粥很有特色,海鲜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味道纯正、远近闻名,这里煮出来的绝妙粥品,深受当地人和游客们的青睐。海鲜粥里有大米、车螺、沙虫、螃蟹、红螺、泥丁、鱿鱼、肉丝等。
东兴卷粉是80年代初在本地兴起的一种小吃,卷粉吃法不复杂,在碗里盛碗汤后加入些许葱段,将卷粉整条放入汤里泡着就可以吃了,一条成功的卷粉非常筋道,嚼在嘴里粉条极富张力。吃时配以特制的卤汁,味道鲜香浓郁。
煎堆,又名录堆。一种用糯米和绿豆做成的煎饼,色泽黄亮,外脆内软,香甜可口,是江平镇人民常做的一种传统美食。
屈头蛋,鸡、鸭蛋在胚胎刚刚开始孵化成型的时候,中止孵化的蛋。在越南、广西防城港等中越边境地区为常见风味小吃。
猪头肉粉是东兴的一道深受欢迎的地道美食,弹有劲的手工粉,再码上软嫩的猪头肉,一定要带点半透明状的筋,加上一勺长时间熬煮的“靓汤”,撒上些许葱花,既暖胃舒适又解馋饱腹。
东兴牛腩粉香醇可口,吃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精心挑选的牛腩肥瘦均匀,经过长时间的焖煮软烂入味,熬制了很久的灵魂汤底,色泽鲜亮,香味浓郁,是连汤都要喝光的美味!
防城港的猪脚粉十分普遍,小街杂巷都可以找到卖猪脚粉的小店,炸得香酥再卤制的猪脚肉,外酥里嫩、Q弹爽滑、肥而不腻,加上些黄皮酱、辣椒酱,更添风味。
泥丁又名土丹、泥虫、土虫或土钉,住在沿海烂泥或咸淡水交界处的浅滩里,但泥丁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同样苛刻,如果环境受过污染的地方,泥丁基本上是不可能存活的。
东兴八角最出名的要数马路镇栽种的,因为这里的八角不仅栽种历史悠久,而且成品果实大,肉厚,味道香,历来就凭借这些特点从而闻名于世,其产出的八角也是畅销海内外,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
肉桂的树皮常被用作香料、烹料及药材,枝叶、果实、花梗均可提制桂油。主产于东兴市马路镇的“东兴肉桂”,栽种历史悠久,以其肉厚、油多而闻名于世。东兴市肉桂种植面积13万亩。
东兴红姑娘红薯是东兴“三宝”之一,红姑娘薯,又名荔枝红、妹子薯,主产于松柏村,江平镇、马路镇亦有分布。每年种植将近10万亩。肉则淡黄或白色,熟食味甜,爽口;适宜在沙地、水田冬种,一般亩产1000—1500公斤,高者可达2000公斤。
青蟹又叫做锯缘青蟹,其青蟹的壳非常硬,而且呈椭圆形,而且胸部非常结实,两只爪子非常硬,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尤其是将要怀孕的雌蟹体内会产生红色或者黄色的膏,有海上人参之称。
东兴对虾又名北方对虾,是一种名贵产品。东兴市拥有3.1万亩对虾养殖基地,是广西最大的对虾养殖基地。对虾体长大,肉质嫩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东兴对虾源源不断地远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
皇帝果,广西东兴市特产之一,其形状酷似沙糖桔,被称为“柑桔之王”,来源于“南丰蜜桔”,其味香甜,鲜美,口感好,老少皆宜,实属果中精品,是送亲朋好友之佳品。
京族是一个文化遗产丰富的民族,留下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字称为“喃字”,京族的歌谣、谚语、格言、故事传说和宗教信仰等,都有相应的历史文献资料,而这些文献资料就是用喃字记载的。
金花茶,花色金黄,雍容华贵,享有“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的美誉,是防城港市市花。具有降血糖作用,是上等的保健食品。
籺丝的制做主要以大米为原料,传统制做方法是:先将浸泡好的大米打磨成米浆,接着用蒸桶将摊匀在布箍上的米浆蒸熟形成如睡莲叶状的粉膜,再将粉膜放置在户外的竹篾笪上晒干,最后将晒干的粉膜切成粉丝即可。
东兴市江平镇是黄皮果的主要产地。其果色金黄、光洁耀目,根据性味可分甜、酸两个系统,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而且叶、根皮及果核均可入药,民间谚语云:“饥食荔枝,饱食黄皮”。
京族鱼露的加工制作十分繁琐复杂,各种小杂鱼和小虾加盐腌制,加上蛋白酶,同时利用鱼体内的有关酶及各种耐盐细菌发酵,鱼体蛋白质顺利水解,经过晒炼溶化、过滤、再晒炼,去除鱼腥味,再过滤、加热灭菌,鱼露就算做成了。
京族人还有一种特殊的捕捞海虾的方式,就是在排成一定阵势的虾笼里点上油灯,诱使对虾入笼而捕之。渔民用虾笼、支柱、拦网在海面上排成错落有致的几何队列。
粑螺,是东兴一带渔民在海边获取贝类的一种生产技艺。耙螺时,作业者鞠躬执耙、倒退拖行,将螺耙深入两寸深的沙子通过与螺贝触碰发出轻微响声,判断螺贝的存在,并弯腰把螺捡进竹篓中。这一习俗至今保留与传承。
拉大网是广西京族人民从事海洋捕捞中最常见的一种浅海作业方式,金滩,因为坡缓、滩平、无淤泥,是全国最适宜拉大网的地方。
花棍舞作为京族哈节送神仪式的祭祀舞蹈,是京族哈节代表性舞蹈之一,一般在哈亭外进行表演,旨为送神开路、驱邪赶鬼、神逐鬼疫而使村落安宁。
进香舞是京族哈节代表性舞蹈之一,舞蹈分为敬神的“跳香”和娱神的“跳乐”两部分,一般在哈节第一天仪式的最后环节进行表演。
“天灯舞”,因舞蹈表演者在跳舞时需要头顶“天灯”而得名。在标志着新一年哈节开始的“新贺日”的晚上,“桃姑”们要在哈亭里跳起天灯舞。边唱边跳,祈求神灵保佑全村老少平安。
风吹饼,又名“冰喇”,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酥脆可口的特点,在我国地方食品中独树一帜,成为名扬广西的休闲食品和送礼佳品。京族风吹饼大如草帽,薄而圆易被风吹走,故名京族风吹饼。
高跷捕鱼捞虾是京族古老而独特的捕捞鱼虾的方式,所用工具有高跷,”丫“形捞杂,敞口网兜。每年农历六月至九月为南虾捕捞作业期,渔民脚踩高跷,肩搭捞架柄,平衡用力在海里缓缓推动捞网,即可捕获南虾。
京族人民能歌善歌,生活中洋溢着歌声。京族民歌是京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传统民间音乐,主要用于总结生产生活经验,表达男女纯真爱情,树立社会道德规范,褒贬民间真善假恶等。
京族是居住在中国南部的渔业民族,所以服装显示出渔猎经济的特征,充满了渔家气息。女子穿白色、粉红等浅色无领长袖紧身衣和宽大的深色长裤,赤脚,头戴尖顶斗笠。
独弦琴顾名思义只有一根琴弦,是我国唯一海洋性民族——京族的传统乐器,独弦琴演奏的声音尤其灵活,能与所有乐器都搭配演奏。独弦琴主要分布于东兴市京族聚居区,每逢佳节,京族人都会弹奏独弦琴助兴。
哈节是京族最为重大的节日庆典。哈节文化主要分布于京族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的巫头、山心、万尾三个岛屿(俗称“京族三岛”)其及附近的村屯。由于各地京族迁到中国定居的日期各不相同,万尾、巫头两岛哈节举办的日期是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农历八月初十,红坎村则在农历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