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是在明、清宫廷家具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大兴区栽培桑椹的历史已超过1500年
每年的5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立夏节。
北京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名菜。
都一处烧麦,烧麦的制作越来越讲究,应时当令,花样增多。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因制作工艺成熟于明景泰年间且逐渐兴盛,故称为“景泰蓝”。
京西百花山方圆百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圣莲山是百花山群山中一座名山,盛名之下
豆陷烧饼又称-吐蜜,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
门头沟龙泉务童子大鼓老会是北京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在1934年由村里开白灰窑的李福旺等十几户出资成立的。其传承脉络比较清晰,由发起到现在打大鼓的会员传承了六期,打锅子(花钹)会员传承了八期。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一种滋补性传统地方名点。
酸甜适中、爽口滑润的果脯已经成为了北京味道的代表之一
昌平苹果,北京市昌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阳坊涮肉起源于由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李胜利夫妇于1984年创立的阳坊胜利涮肉品牌
北京传统名菜,肉质香烂、肥而不腻、味道醇厚、最宜卷着荷叶饼或烧饼食用。
御皇李子,是密云区东邵渠镇特产的李子,清朝乾隆年间,就成为朝廷之贡品
五彩养生面是这个禅味小村的特色美食之一
后北宫善诚老会,是平谷区大华山镇后北宫村的民间花会组织,据传,组建于清朝中叶,以创始人“景善诚”之名命名,历经五代传承,会规会礼严格。
相传,古时候有一条黑龙,转世为人后,就降生在顺义衙门村。孩子的姥爷和姥姥看到孩子身后有一条尾巴,而且长相怪异,就心生恐惧,便偷偷地把孩子扔入山沟。不料,老两口刚一回家,就发现这孩子竟然早就返回了家中,实在是件奇事。
京味儿达人刘一达,笔名达城、如一,是当今文坛的畅销书作家,他从1980年就开始了京味儿系列的文学创作,迄今已创作出版10多部长篇小说,40多部纪实文学、散文、随笔等1400多万字的作品,获得各种文学奖、新闻奖50多项。
位于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帽山村的满族二魁摔跤历史悠久,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密云金丝小枣色泽殷红,果实小,果皮薄,果汁较多,味道极甜,即可鲜食,也可晒制干枣。
顺义区张镇自古就流传着灶王爷是张各庄人的说法。传说中,灶王爷是本地一位生性善良的张姓农户,在历经磨难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灶神”。现在张镇不少村民家中灶前,仍供奉着灶王爷的画像和灶王龛,保留着祭灶的习俗。
平谷区峨嵋山道教习俗,是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域的峨嵋山为载体,传承千余年并影响周边数十个村庄的民众生活俗信。其表现形式和内容包括:传统宫观建造技艺,传统建造习俗,道教科仪法事,道教节庆祭祀,祖先圣贤信仰,特色饮食民俗,传承善举,书法、绘画等艺术传承。
打花棍也叫“扒拉棍” 、“扒拉棒子”,曾广泛流传于中原大地。旧时庙会上,撂 地摊的艺人们往往用它来“打场子”,借以招揽观众和控制场地大小。北京市地方志编 纂委员会编纂、北京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北京志•文化艺术卷•音乐志 舞蹈志 杂 技志》第521页对“打花棍”的词条这样记述:“打花棍,传统节目,又称“扒拉棒 子” ,即用两根小棍,拨弄一根粗棍,耍出种种花样的手技节目。
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
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蒙镶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古老工艺
北京大兴素有“中国西瓜之乡”的美誉,“大兴西瓜”早已成为京城百姓信赖的品牌。
沙峪村竹马是以假马套在人身上进行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主要用于广场表演。
贾家刻纸,是平谷区王辛庄镇太后村贾左义的刻纸艺术,贾家刻纸是吸取家传手艺“皮影雕刻”艺术特点和形式,由刻纸质皮影衍化发展而成。
也记不得是上方山的哪一代禅师了,只说有两个和尚,老的法号玉智
宫廷绘画技法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同于现有的绘画技法,具有一定宫廷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表现技法,其蝴蝶画法尤为独特。 其传承谱系:第一代:李廷梁(1852—1943)第二代:王竹坪(1909----1984) 第三代:王玉文等 第四代:王 伟等
昌蜜红少籽瓜主要分布在昌平县南邵乡、崔村乡和昌平镇。
2012年平谷区荣获“中国书法之乡”称号。书法艺术在平谷,群众基础深厚,以王友谊先生为代表,后有刘建丰、王京陶、袁鹤松、马耘、马乾等名家辈出,各骋风流。
该美食种类繁多,有豆角粘卷子、豆角闷面、肉锅粘卷子、棒子饽饽炖小鱼等。
在房山岳各庄乡孤山口村的北部,有处悬崖叫“黄马岩”。关于它的来历,人们是这样传说的。
曹氏风筝工艺是北京市的传统民间风筝艺术
北京鸭梨,产地中国北京。特点:果皮薄,果心小,果肉厚、且细嫩而清脆,石细胞极少;外表光滑,呈淡黄色,有粽色斑点;果内水汁多,味甜稍带酸,并具有清香气味。
洪村大枣是大兴区特产,又称“洪村脆枣”、“贡枣”
相传当年大战辽军的女将军穆桂英,一行人马向南进发,路过此地,人困马乏,想找一处休息的地方。
玫瑰花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即有栽培,南宋以来已广泛用于制做糕点。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栽培玫瑰已有几百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的玫瑰之乡”。
聚顺店店训,是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店村胡永顺开的一家服务于往来客商的民宿店的店训,店训内容为:忠厚久常、百福具臻、舍利取义、真待宾朋。
烙画葫芦,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是一种寓意福禄平安,深受百姓喜爱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玻璃叶开包豆腐”、玻璃排骨、玻璃饭等传统特色美食,口感细腻、鲜美、爽滑、让您享受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及浓郁的乡情。
北京芙蓉糕是属于一种甜品小吃,也是深受大众的喜爱和欢迎,芙蓉糕因形态与色调如芙蓉花一般,故有此称芙蓉糕,它的口感吃起来的时候,没有沙琪玛那么粘牙,味道也是比沙琪玛更香醇一点,制作的工艺也是十分的讲究。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清末,御膳房的厨师把原皇家宫廷菜肴的制作方法带到了民间,后经五代传承至今。
卢沟桥传说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修建卢沟桥、卢沟桥上的狮子、卢沟桥墩斩龙剑、卢沟晓月、卢沟桥与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等方面。
面塑,俗称面花,又称礼馍、花糕、捏面人。
兴各庄村吹乐队成立于清朝末年,至今代有传人。吹乐队现有成员20余人,是专门服务于农村生活的自发性民间艺术团体。
房山的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经历了从业余到专业、从自发到有组织创作的过程。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
平谷驴皮影雕刻技艺,是伴随冀东皮影戏传入平谷域内,在与当地文化融合过程中传承、发展而成今日样貌。
礼贤镇东黄垡村同乐会成立于明永乐年间
大盖柿,又称大磨盘柿,是北京地区特产,尤以井儿峪村出产的最佳。果实个大,平均果重0.25公斤,大者可达0.45公斤。果皮橙黄色或橙红色,颜色明丽。果肉淡黄色,味甜多汁,无核、纤维少、肉软、易脱涩,以色、形、味俱佳闻名。含糖量16%以上,高于其他柿品种。 蛋白质、钙的含量比梨、桃高,磷的含量比苹果、梨高,而且还含有大量维生素、苹果酸、胡萝卜素。
仿膳制作技是北京的特色技艺。1925年,北海公园正式开放,几位清宫御膳房的师傅在公园北岸建起了小茶社,取名“仿膳”,意为专门仿照御膳房制作方法,经营风味菜肴及面点小吃。1956年更名为“仿膳饭庄”,1959年由北岸迁至琼岛漪澜堂、道宁斋等一组乾隆年间古建筑群中。
京西佛乐是与京城智化寺音乐并生并存的民间佛乐。
东智东的香椿以“红、香、脆”而闻名,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冰花酥是北京市传统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