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准备铸造一口大钟,作为京城的镇物。于是,永乐帝下了一道圣旨,派工部大臣修建钟楼,铸造一口2万斤重的大钟。工部大臣接旨后,马上把全国各地有名的铸钟匠人一一过目后,选了一名最有名的匠人邓老头,做铸钟的总监师,在鼓楼西侧开了一个铸钟厂。
羊霜肠又名羊双肠,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旧唐书》说安禄山、思顺翰一同朝见唐玄宗,唐玄宗赐宴调解,命射生官射鲜鹿取其血,煮其肠,谓之“热洛河”以赐之,是因为思顺翰喜食。由此看来北京小吃的羊霜肠是唐宫廷菜品“热洛河”演化而来。羊双肠虽是羊类为原料的小吃,但不属清真小吃,因为回族同胞不食羊血。
通背(臂)拳(祁氏)由清代河北祁信所创,祁信之徒陈庆、黄九经仍按祁信原传之通背拳授徒,称为老祁派。
八宝山地区北依八宝山、黑山、老山三山,南面是永定河冲积形成的微倾斜平原,最南端衙门口等地又与永定河相临,有山、有水、有平原,八宝山地区地理条件真是得天独厚。 多元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八宝山民间传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深厚的历史积淀又为八宝山传说储备了丰富的资源。
石景山古城村秉心圣会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1576年走的会。秉心圣会由“花十档”组成,包括:灵官旗、栊框、钱粮筐、公议石锁、太平歌会、龙旗牌棍、中军、四执、娘娘驾、督旗。主要民俗活动为“十一踩街、十二扬香、十三朝顶、十四还乡”。
中医正骨疗法又名“伤科”或“骨伤科”。早在商代甲骨文已有记述。张氏传统整骨技法主要治疗人体骨关节紊乱,于1890年张培煌在河北省石家庄灵寿县南托村创立,历经家族内五代有序传承,已有130年的历史。
杏石口的确是个隘口,是石景山和海淀区的一处分界点。你从下庄东路上山二里左右后,东行不到一里,路北有一处不起眼的山口,就是杏石口。口子南北向,最窄处只可通过一辆汽车,西侧山崖高耸,东侧小丘伸向射击场的后山。口子南是平原旷野,口子北可俯视南北辛庄,遥望香山。口子南边的杏石口村,早已搬迁后消失,原来从口子北行奔香山西行通八大处的老路,已被堵死,山口的作用也就名存实亡了。虽然现在能确指杏石口的人不多,但它在历史上却极为有名。
模式口古时被称作“磨石口”,1923年宛平县长汤小秋给改成了“模式口”,可是在人的嘴里还念“磨石口”。磨石口专出产做磨刀用的石头。当地人对于能够解决他们生活问题的磨刀石,是看得很重要的,故事就打这里传下来的。
尚氏形意拳,源于心意六合拳。由清末山东乐陵人尚云祥在师承的基础上独创,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
武子门子母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道家拳种。武子门子母拳历史悠久,从清朝起至今有五代传承人,在京西流传广泛。拳技包括:子母拳套路、器械套路、实战散手技击术、养生功法等。
剑书是一种以宝剑作笔的书写技艺,是书法与剑法的完美结合。剑书一般选择狂草书体,用剑尖走笔顺,使招套招、招连招,书法作品狂放恣肆,千变万化,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更能从中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精神。
八宝山的地名来源多认为是:出产红土子、耐火土、青灰、黄浆、白土、马牙石、沙石和板石八种矿产。
它似蜜又名蜜汁羊肉,是一道传统清真菜。它似蜜通常以甜面酱、湿淀粉浆制成羊里脊片,用油炒至白色。换油并加入调好的芡汁,快速翻匀使里脊沾满芡汁,淋芝麻油即成。
“安祖寨” 原先写作安祖砦,是古代京西永定河畔的一个地名,今天似乎已无踪迹,但该地名却出现在《宋史》上,而且牵扯到今北京地区三处地名的由来,这就值得重视了。寨(砦),在唐宋时期都是较大的军事重地,如瓦岗寨等,地理位置上都是或扼守关口,或处于交通要道。历史记载表明,1000多年前,今石景山一带有一个辽宋双方都非常重视的军事重镇叫安祖砦(寨)。它存在于永定河畔的出山口附近,距离那时东边的北京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幽州城有三四十里地。地理形势上,安祖寨北控西山古道,西扼古永定河,是古代北京城的西部屏障。
京韵大鼓是北京民间说唱艺术的一个主要曲种,形成于清末,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京韵大鼓从河北省河间府的木板大鼓演变而来。木板大鼓流入北京地区至少有200多年历史。
八极拳历史悠久,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中心八极”、“开拳”等。
北京鸭梨,产地中国北京。特点:果皮薄,果心小,果肉厚、且细嫩而清脆,石细胞极少;外表光滑,呈淡黄色,有粽色斑点;果内水汁多,味甜稍带酸,并具有清香气味。
传拓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摹印碑石或器物的复制方法。现为慈善寺文保所文保员的庞献坡承传了传拓大家宋致中的技艺功夫。
宫廷绘画技法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同于现有的绘画技法,具有一定宫廷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表现技法,其蝴蝶画法尤为独特。 其传承谱系:第一代:李廷梁(1852—1943)第二代:王竹坪(1909----1984) 第三代:王玉文等 第四代:王 伟等
京西地区山脉绵延,古有“大西山”之称。“西山秃,大都出”是一句流传了700余年的民谣,高度概括了元代建立都城时西山林木遭到大量砍伐的情景。永定河流经此地,提供了便利的水利资源。“永定河,水流长,卢沟桥北是家乡。家乡历史真悠久,村名就叫衙门口”,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
打花棍也叫“扒拉棍” 、“扒拉棒子”,曾广泛流传于中原大地。旧时庙会上,撂 地摊的艺人们往往用它来“打场子”,借以招揽观众和控制场地大小。北京市地方志编 纂委员会编纂、北京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北京志•文化艺术卷•音乐志 舞蹈志 杂 技志》第521页对“打花棍”的词条这样记述:“打花棍,传统节目,又称“扒拉棒 子” ,即用两根小棍,拨弄一根粗棍,耍出种种花样的手技节目。
葫芦因与“福禄”谐音被当作祥瑞植物, 葫芦範制是一种改变其自然形态的方式,在我国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它使用模具套在幼嫩葫芦上,随着葫芦生长填满模具,受限制的地方就长成特定造型或花纹图案。成品既保留葫芦固有的天然美,又有人工雕饰的巧思。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北京最早的文化现象首先出现在永定河一带。辽金建都北京,促成了秦晋文化与永定河文化的交融。“文化中心”首先迁移到了永定河一带,然后才进入了今北京城。在永定河文化中民间传说是其中之一。
内画鼻烟壶艺术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精巧美观的艺术神韵被海外誉为“鬼斧神工”般的艺术珍品,堪称中国一绝。
三皇炮捶拳起源明末清初,僧人普照云游四川峨眉山,遇峨眉道人,得其真传。此拳以天皇、地皇、人皇及其出手如捶、发拳似炮的特点,故被称为三皇炮捶拳。
聚庆斋在清代叫聚庆斋京果铺,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创始人田庆隆(字尉轩),直隶保定府人,早年来京,凭借祖传制作小面店的手艺,在清宫内务府分管皇家饮膳的“尚膳监”下属的“甜食房”当差,后因患足疾,回家休养期间被“开缺”。愈后再次来京,在亲友的资助下,筹措了八两银子,在前门外大栅栏路北和路南租房两间,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开设“聚庆斋京果铺”,制售各类京式满、汉饽饽点心。
冰花球是北京特色的油炸小吃。此小吃圆球形状,表面粘有白砂糖似冰花,而得名冰花球,口感酥脆香甜,具有桂花的香味。
大悲寺创建于辽金时期,明代称隐寂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增建大悲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修后,易名大悲寺。乾隆六十年(1795年),再度重修。早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帝曾到大悲寺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到18世纪和19世纪,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式,京剧脸谱在吸收各地方戏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家的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玲珑枕制作技艺是中华民族极具工艺价值的寝具文化之一,且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北魏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杨秀英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既有传统的花木兰、柜中缘、水浒传、金陵十二钗等人物,又有体现当代和现实的主旋律作品。她为宋庆龄基金会设计剪制的作品《金鸡图》被永久收藏。
李记面茶至今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其口味纯正、营养保健功效也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主要原料是小米和糜子面。小米有滋阴养血的功效,其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含量也高出大米数倍。
京绣又称“宫绣”,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明清时期主要为皇家宫廷服务,与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并称为“燕京八绝”。
二十世纪初,旗袍的款式与制作工艺与现代化的工业接轨,旗袍的面料采用高科技织染的材料,制作的工艺从单一的手工缝制,发展为与机械化流程相结合。旗袍的款式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新,使中国旗袍以端庄、典雅、雍容华贵的民族风格与国际时装争艳。
扦瓜皮是北京地区地道的风味凉品,它是用黄瓜制作而成的美食,在加以一些独特的配料,其味道鲜美,是其他地域小吃所不具备的。扦瓜皮极脆,诸味均透,而瓜香犹在。
糊塌子是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小吃之一,也是家庭餐桌上的一个主食品种,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老幼皆宜。糊塌子在市场上虽有制售,但经营网点不多,不易买到。
八大处的深厚文化内涵中不仅包含着佛教文化,更包涵着浓郁的文化特色,这便长期流传在八大处附近村庄的百姓和信男信女们中的美丽传说。
地处京西古香道上的高井村,历史上是一个满汉混居的古村,村民们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五里坨高井高跷会视为自己的文化瑰宝代代传承。连续多年参加妙峰山香会,展示该项目的风采。
礼王坟村掼跤传统跤法起源于清末“善扑营”。
古琴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文化渊源。琴的实物从出土文物看,在西汉、战国、五代等时期都有出现。琴论的著作比比皆是,以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为代表,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少林八法拳起源于清代初年,属嵩山少林韦陀门功夫,流传民间已300余年。由于历史原因,从山西任、贾两家逐步传入京西一带,尤其在驼铃古道经过的石景山地区广泛流传,传承脉络清晰,拳种保存完好,具有独特的拳技特色和浓郁的地域特色。
空竹早为宫廷玩物,后传民间,历史悠久。本区衙门口人高宝山作为京城抖空竹第四代传人,早年拜国家级项目空竹传承人李连元为师,在本区组建空竹传承表演队,深入社区、学校传承空竹技艺,同时,还把空竹技艺表演送到驻区部队,为官兵们赠送空竹教具、带领其他队员做空竹展示表演。在众多的市、区级大型活动和应邀参加外区、外省的非遗交流活动,广受好评。
明清时期的京城宫殿、王府、显贵宅院、帝王陵墓、寺庙的基础阶条石和桥梁的拱架栏板,广泛采用了石府石材。除此以外,在金代建成的卢沟桥上、明代的历代帝王庙及清代的瑞蚨祥老门脸上也有发现。
北京酥糖是中国三大名糖(上海奶糖、广州水果糖和北京酥糖)之一,其中尤以红虾酥糖为上乘佳品。酥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京的酥糖一向享有盛名。
和香具有迷人的芳香气味和养生功效,可品闻、可净心,可驱疾、可供养、可把玩、可佩戴、可观赏。和香制品选料考究,加工复杂,耗时耗力来之不易,饱含着制香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探索,蕴含着手工艺人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寄托了民众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在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本地自有的地文景观和历史上当地居民利用本地岩土资 源进行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文化,也是“磨石口石文化”。这里的人对岩土的识别和加工 技艺,无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史载,天泰山名称的来历与其地形地貌有关,因此山形像鼻,顶部平坦如登天之台故而得名,初称“天台山”,并被列为三山五顶之一。其历史不但十分悠久,且文化底蕴颇深。早在唐代,名人梁丘子对此就曾有赞许的注文。至于天泰山的自然风貌,据有关资料中记述及《琉璃厂杂记》所载,翠微山西至天泰山一带,从前多桃林,其景致就恰似桃园仙境一般。由于天泰山风光秀美野趣无穷,一直被世人所青睐。从辽代的秦越公主,金代的章宗皇帝,到明代的王公贵戚和清代的顺治皇帝,无不为这壮丽的山川所迷恋。他们在此修建了多处别宫寺院,以供避暑游玩和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