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县新集大凤凰山庙会历史悠久,始于清朝乾嘉时期,初始的主要目的是为观音菩萨庆生。庙会一般从农历二月十五开始,至二月二十一结束,历时七天。期间主要活动有:花会、戏剧、杂技、马戏、歌舞、特色美食、百货售卖、礼佛朝拜、登山踏青等活动。
蛤蟆吞蜜小吃在迁安这座小城特别受老百姓的宠爱,就连唐山、北京的许多游客来迁安,都会吃上几个美味而不腻的蛤蟆吞蜜。要上几个蛤蟆吞蜜,再喝一碗迁安特有的“咯扎儿汤”,那感觉就一个字“美!”
老马识途其实这一典故就发生在河北省迁安市的龙(泉)山脚下滦河岸边。
高丽纸俗称红辛纸、毛头纸,迁安造纸始于汉代,兴于明,至清末李显廷将造纸技术逐步完善,达到极至。迁安的书画纸、高丽纸蜚声海内外,上世纪80年代一度有“南宣北迁”之称。
唐山绿豆咯扎(绿豆饹馇)是一种豆制品,因此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同时也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矿物质,营养价值极高。
柏各庄大米带壳果实大而圆润、果尖呈鸡嘴型;果壳表面麻眼明显而且光滑,呈白色、无黑点现象。果仁呈粉红色或浅粉色。果肉为象牙色。生食入口软糯,香而不腻。
“贯头山酒”秉承传统固态泥池发酵工艺,融入现代高科技成果,传承中华悠久酒文化,保持千年品质,所酿造的“贯头山”牌系列白酒:老白干、二特、特酿、酒王、新唐山酒王、千酒等,具有窖香浓郁、干洌清爽、纯厚绵甜、回味悠长之特点。
三屯营的火勺,表皮焦黄,咸香鲜酥,入口即化,是迁西人熟悉的小点心,也是三屯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枣栗子是迁西广为盛行的婚庆喜俗文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枣栗子与早立子谐音,寓意吉祥,代表百姓渴求世代薪火相传、家国兴旺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小山炸糕是唐山的特色小吃,闻起来香味扑鼻,吃到嘴里酥脆可口,香甜粘软,物美价廉。
曹妃甸东方对虾,我国多称为东方虾、对虾、大虾、明虾,也称为青虾(雌)、黄虾(雄),雌虾个体大,雄虾个体略小。
玉田胭脂米的原产地位于河北省玉田县亮甲店镇小泉村,也称其为御田胭脂米,与玉田碧粳米一道在清代是贡品。
“饹馇”一词源于满文或蒙语的发音,其意为薄饼,原本是遵化老百姓粗粮细做的产物(以绿豆和姜黄为主材,尖锅缓火摊置而成的圆形金黄色薄饼)。
源于道家的姚式太极拳,创立于我国著名武术家、遵化籍姚馥春(姚兰)先生之手,融合武当山、陈家沟太极拳和形意拳、八卦掌之精华,传承至今已历百余年。
党峪村始建于唐朝。村西有一最高峰名叫大堡子山,山顶上建一山寨,名叫党家寨,山大王为党氏三兄妹,即党龙、党虎、党赛花。
兰氏剪纸的人物、畜禽、花鸟、虫鱼都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既善写实,又能变形,在阴刻和阳刻的结合上,繁简有致,主次分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国内剪纸界所瞩目。
“刘乐”棋子火勺发明于明代隆庆年间,最早出现在戚继光军队中,为戚家军军粮,后流传至民间,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发展成为现在的形状和口味。
孤树金丝小枣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枣皮朱红鲜艳,果形中等,肉厚核小,含糖分高,干枣拉抻可出金黄色韧丝,故誉为“金丝小枣”。
团城安梨又称团城酸梨,是河北省玉田县特色果品,因主要种植于唐自头镇团城村而得名。有500年的栽培历史,果实扁圆形,果面黄色或金色,皮薄,肉细,汁多,出汁率大于70%,石细胞少,酸甜可口。
古今中外,举贤纳士,莫过于燕昭王。
在迁安,有一道非常独特的美味佳肴,叫饹馇,是用绿豆、小豆、爬豆等做主料,经过十八道工序加工而成的豆制品。它可荤可素,宜菜宜汤,营养丰富,老少皆宜,从百姓餐桌,到宫廷御膳,都有这道独特的食品,深受人们喜爱。
柿子形似如意,又因“柿”与“事”谐音,寓意“事事如意”。遵化人对于柿子,如所有北方人那样执着,无柿子树不成庭院,房前屋后必是要有柿子树的。
乾坤掌起源昆仑道派清拳,最初传承不详,几经周折有无名道人传授给赵英祥,在抗日战争期间,训练民团,强身健体,保家卫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于咯扎(饹馇)名称的来历还有一段典故呢。椐说当清王朝在遵化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的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
景忠山的庙会历史久远,它诞生发展于明朝中后期,辉煌鼎盛并贯穿于整个清代,发展到今天依然历久不衰,并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在景忠山所有的民俗活动中,规模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就是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的两次传统庙会。可以这样说,庙会因景忠山而越办越火,景忠山以庙会而名扬八方。
三屯营苦水芹菜于明初屯田兵引入种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当地水质富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尝之微苦,被誉为“苦水”,而“苦水”培育出来的芹菜,即为“苦水芹菜”。
秧歌有两种:高跷秧歌和地秧歌。高跷秧歌:舞者在扭秧歌时踩木制假腿,木脚高低不等,多在1米以上,迁安不少村庄有在年节踩高跷扭秧歌的习俗。地秧歌:又称“地跑子”,兴于元末。
遵化香菇子实体为半球形,由菌盖、菌褶和菌柄三部分组成,中等大至稍大。菌盖直径4—6厘米,呈扁平至稍扁平,表面淡褐色至褐色至深肉桂色,中部往往有深色鳞片,而边缘常有污白色毛状或絮状鳞片。
喜峰口烧酒也叫抗战烧酒,源于清朝同光年间,以清澈山泉水和纯粮酿造而成,酒香馥郁、口感醇厚、绵甜爽净、口味悠长,求之者广、赞之者众。
唐山骨质瓷是以动物的骨炭、黏土、长石和石英为基本原料,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形象地概括了骨质瓷的四大特性。
景忠山酒起源于明代隆庆初期,当时朝廷调戚继光为蓟镇总兵,驻守三屯营。戚继光到任后,修复长城,多兵种配合,抵御外敌。为鼓舞将士势气,从民间招募酿酒名师,选用玄武山泉酿造优质白酒。
田景儒陶瓷生产技艺全面,尤其擅长传统工艺拉坯成型,能手制小件,精巧实用。
迁西棋子烧饼,经传统古老的制作手法,严格精准的优质配菜,咬一口,真是鲜香四溢、唇齿留香。
唐山酥糖是河北省唐山市地方传统名吃,拥有上百年历史,入口非常香甜酥脆,余香沁人心脾,且营养丰富,连没牙的老人和小孩也极爱食用。
迁西大福影是唐山皮影戏的一个重要分支,大福影的产生缘于民间祈福,故称“福影”。早期大福影演出多在白天,借日光显影,多为富家酬神还愿,祈福纳祥、消灾避祸、尊仙敬神,祈求风调雨顺、富贵平安。
迁安徐流口有三绝:温泉罗非赛蟹肉,开车能上长城口,徐流口豆片吃不够。徐流口豆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
遵化皮影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更是到了鼎盛时期,同时演出的皮影剧团多达七十多个,皮影艺人有几千之多。在文艺生活匮乏的年代,皮影戏大大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蜂蜜麻糖制作技艺是唐山市传统手工技艺。蜂蜜麻糖制作技艺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1577年),几百年来,都是居家旅行,馈赠亲友的必用家品。
戴家烧鸡主要把功夫放在煮鸡上,煮时要精心,老鸡煮4个小时,新鸡2个多小时即可。煮鸡的佐料要全、花椒、大料、肉桂、丁香、白芷、三艾、葱、蒜、姜、酱油,缺一不可
在迁安市建昌营西街,原大西门里路南,有一条小胡同,人称“仁义胡同”。此胡同宽1.1米,两人相对仅可擦肩而过。据说,原先西大街与其南面的鸡市街本不想通,有了这条胡同以后,两街才沟通了。胡同内铺地面的石头是明代建筑用的条石,展示着明代建昌营石材建筑技术,见证着古镇悠久的历史。
迁安桑皮纸手感柔软细腻、结构均匀、拉力强、吸水性好、不腐不蛀、搓折无损、永不变色,在书写和绘画方面,对墨的洇渗恰到好处,有“重彩”“重水”“重墨”的特点。有书画纸、新闻纸、办公纸、毛头纸、大力纸(红辛纸)、擦镜纸、伞篷纸、复写纸、打字纸等10余种。
玉田老酒酿造历史悠久。史载唐太宗东征,击鼓之前饮玉田老酒,得胜后封玉田老酒为御酒;辽金时代驰名北方,谓之“圣水”;明清时期酒香鼎盛,畅销华北。
古船模制作技艺是始于宋代的一门老手艺。那时的工匠,为了造船更精确,会事先制作出船的模型,然后依据模型和图纸再进行施工。
葫芦砑花也称作押花、掐花,此工艺源于明清时期,葫芦砑花手工技艺利用钝刀将诗、画砑于葫芦表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层次分明的砑花作品赋予葫芦更高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
迁西栗蘑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铁、硒、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氨基酸。迁西栗蘑子实体肉质,短柄,呈珊瑚状分枝,末端生扇形至匙形菌盖,重叠成丛,大的丛宽40厘米-60厘米,重3千克-5千克;菌盖直径2厘米-7厘米,灰色至浅褐色。
迁安手工造纸主要以当地盛产的桑树皮为原材料,经过去皮、扁皮、切皮、打油、抄纸、晾晒等工序(均为手工操作),制成毛头纸、红辛纸、书画纸等,是迁安独有的特色产品。
忍字口背杆起源于清朝,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它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民间花会形式,主要道具是一副上下可以嵌合的铁架子。
京剧《连环套》中有这么一段唱: “保镖路过马兰关,一见此马喜心间。无有胆大的英雄汉,不能到手也枉然。”这是黄天霸为诓窦尔墩说出盗得御马一事的唱段。其间提到的“马兰关”,就是东陵陵圈儿里的马兰关。
迁西桑葚是唐山迁西地区的特产,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农人喜欢摘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
玉田泥塑,俗称泥人、泥笛,是一种用泥土塑造形象再经彩绘而成的民间泥玩具。玉田泥人生产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其产地主要分布在戴家屯、西高丘等几个村。
玉田白菜种植历史悠久,优良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蔬菜品质,玉田白菜,因耐贮藏、产量高、不抽苔、叶色深绿、叶脉细密、味甜嫩脆等特点而闻名中国,素有“玉菜”之称,是白菜中的上品。
玉石雕刻是和美玉相伴相生的一门古老的雕刻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玉石雕刻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一门被许多人忘却的技艺。
遵化西关回民,马二把(马贵富)的羊杂,味道鲜美,又香又烂。
“抬杆”因无史料记载,关于该舞的产生和发展演变情况,目前很难予以考证。“抬杆”(亦称“抬阁”),是冀东民间传统花会形式之一,是我国民间独有的一种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奇葩。
路北剪纸(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已有千年历史,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
迁安跑旱船始于清乾隆年间,有“双乘双船”、“单乘双船”,一般表演,两船对行,以便相互交流。唢呐伴奏。
河北迁西是安梨的原产地,在迁西的莲花院乡安梨随处可见,另外安梨在青龙境内各处均有栽植,官场乡是有名的“梨乡”,主要盛产安梨,八道河乡天桥沟安梨更是久负盛名。
漆器髹饰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具有八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
吴兴洲在老师的指点下完成的古砖砚作品,刀法锋利有度,线条简约凝练、遒劲挺拔,历经千年的沧桑古砖,在他的手中又获得了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