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大号是广灵特有的一种器乐,号筒如倒扣的瓮一般,当地人也称这种号为大瓮号。传统的大号是铜质的,重约4公斤,平时号管套在号颈内,演奏时将号管拉到号颈处,号长有60厘米。
斋斋面花是一种野生调味品。调佐素菜,素面最佳。佛道称吃素为吃斋。斋斋面花,因其佐素食的调味品,可能据此得名。斋斋面花晒干,用素油炝成焦紫色调佐菜肴,其味香,不用言表。
神泉堡驴肉以驴肉色泽鲜亮、香味四溢、肉滑不腻、口味纯正而闻名!是广大消费者餐桌上不可少有的绿色食品,也是走亲访友的不二选择!驴肉是典型的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养心安神、保护心脑血管,被大家赞称“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的美誉。
据说浑源的弦子腔是明末清初由河北冀中一带的灾民逃荒把当地唱腔带人浑源,经过长期演变,又融进晋北的方言和民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发展成为浑源弦子腔。弦子腔曲调高亢明亮,旋律流畅。
浑源扇鼓又名喜乐、迎春鼓。相传,浑源等县民间自古就有击鼓迎春的习俗。春耕前,民众手持羊皮圆扇形手鼓,且敲且唱,祈求消灾免病,故名喜乐和迎春鼓。以后巫婆、神汉将手鼓作为驱邪的工具,且歌且舞,俗称“跳大神”。
恒山白酒产于浑源。浑源酿酒源于明代,500多年来形成独特的生产工艺和产品风格,故有“吸水烟下兰州,喝烧酒浑源州”的民谚在华北一带久为流传。品种包括恒山特制老白干、北岳高梁酒、恒山大曲、特制高粱酒、恒山春、北岳烧酒、恒酒和二锅头等。
广灵苦荞,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广灵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适宜种植苦荞。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
浑源砂器制作年代深远,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代曾与平定砂货、宜兴紫砂陶齐名,被世人誉为“三鼎甲”。据《浑源县志》记载,浑源砂器制作始于唐代,从宋代起当地就涌现出大批砂器工匠,到明清时砂器制作已有着很高名气,并在民间广泛应用。
东方亮小米,原名“御米”,为明清两朝的“贡米”,后改名为“东方亮”小米,历史悠久。东方亮小米产自广灵,广灵小米不仅色泽鲜黄明亮、颗粒均匀圆润、绵软可口、清香甜美、富有弹性的感官特性,而且具有中等偏低的糊化温度及其维生素含量高、蒸煮评分高等优良品质。
灵丘黄烧饼是山西省灵丘县的传统特色小吃,由于其色泽金黄,味道可口,广受青睐。源于清期中叶,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形状美观、香甜酥脆、可口味美、油多不腻,日久存放,不变质味。
荞面饸饹是左云县的一道特色美食,在荞面中放少许干净的石灰水,再将面用冷水揉和好,用饸饹床子在汤锅上压,煮熟即是,荤、素调食皆宜。浇的汤是刮肉以后的猪、牛、鸡等骨架加全调味所煮之汤,味美异常,脍炙人口。
左云苦荞,山西省左云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左云苦荞被誉为“东方神草”,苦荞籽粒黑褐色、灰褐色、形状为圆三棱形或锥状三棱形。左云苦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和膳食纤维、纤维素以及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
唐朝时,在咱们县境内的青云山上,坐落着一处神奇独特的庙宇,名叫鹭峰寺。寺内供得尽是石头雕刻的佛像,当地的人称其为“自来佛”。提起这些石佛,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生长在马头山和助马堡地带的山丹丹花是新荣人的象征之花。山丹丹花虽默默无闻地生长在荒山野旷之中,不用人浇灌,不引人注目,很少被人发现。而却以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体现自身的价值。山丹丹花瓣可点缀食品而供人食之。山丹丹花根刨起来可入药为人治病。
玉米皮编 主产于灵丘县,现有茶垫、汽车坐垫、地席等10多个品种。造型精美,光洁舒展,富有弹性,透气良好,远销国外。玉米皮具有纤维长、拉力强、柔韧白洁的特点,是编织品的理想原料。
糕馓又称糕花,是阳高以及周边地区民众喜爱的一种传统油炸食品,也是一种地方性美食。糕馓的主要原料是黍子,黍子在晋北地区种植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北方种植黍子有五千年的历史。
很久很久以前,采凉山红石崖附近有个小村庄,村中住着一户人家,全家父母儿子三口人。但火喷喷一家赶上个连年干旱,父母双双饥渴而亡,只剩下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
云州区百草羊肉肉质鲜嫩,味道纯正,无膻味,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滋味醇正肥嫩香烂,尤其是“盐煎羊肉”为本地一绝,具风味。羊杂把羊头、蹄、心肝、肠肺以及羊血洗入锅内,放一块羊尾油,还可另加细粉条,煮好令人垂涎欲滴。
踢鼓秧歌以打击乐(锣、鼓、钗)伴奏。鼓点有乱鼓、起鼓、行进鼓、切鼓四种。近年,踢鼓秧歌不断吸收借鉴外地精湛技艺,引进戏剧和武术等艺术形式,逐渐丰富发展、精益求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活泼健美、豪放刚劲、表演严谨有序的艺术风格。
五香瓜子是广灵县的著名产品。广灵县生产的葵花籽,是有名的士特产品,颗粒大、籽仁饱满、品质优良。葵花籽经过腌煮加工、凉干、搓皮后,嗑起来干脆喷香,深受群众欢迎。
广灵种植仁用杏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朔到明朝,民间吃杏仁的习惯流传至今。盛产于斗泉乡的仁用杏,素有“贡品杏仁出斗山,斗山杏仁香千里”的美誉,它以饱满,酥脆闻名。广灵杏仁产品的制作融合了传统工艺的精华和现代技术的精湛,产品醇香可口。
广灵香菇是香菇科、香菇属的一种大型真菌,可以食用。香菇可煲汤,炖食或炒菜。在香菇的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而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香菇就占了7种。香菇还含有多量的谷氨酸、各种糖类等,而这些正是构成香菇的营养价值固有的清香、风味的重要物质。
红石塄秧歌剧最早可追溯到清代的中叶,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现今流布于山西省东北部,始创于1927年,红石塄村1945年创建了红石塄秧歌业余剧团。红石塄秧歌,主要唱腔以咳咳为主,内容以传统小戏为主,人员少,不受舞台大小限制,台词生动活泼。
地皮菜是附着寄生在荒野地面上的可食菌类物质。形似木耳、食之像菜,故新荣人称之为“地皮菜”。地皮菜可烹炒作菜,也可作汤,尤以作馅料最好。
玻璃饺子:用去了皮的熟山药插入山药粉面,揉和成光滑的面块,面捏成饺子皮儿,包以荤或素馅儿,捏成饺子,上笼蒸熟,蘸醋、油炝辣椒等食之。饺皮乳白半透明,从外可隐约看出内馅儿,故名曰"玻璃饺子"。食之筋、香、松、软,独具特色。
山西灵丘气候寒冷,无霜期短,适合种植莜麦。莜麦经过淘洗、晒晾、炒熟、磨制成面,名曰“莜面”。莜面的吃法花样非常多,有推窝窝(即拷栳栳)、搓个卷、推刨渣、搓鱼儿、压饸烙……等。
阳高杏脯,是产于山西省阳高县阳高山区所产的杏为原料,将杏去核、晒干后制成杏脯小食品。阳高杏脯色泽金黄透明,肉质柔软,酸甜可口,为果脯中之佳品,产品曾远销东南亚及日本等国,在日本超级市场上被誉为“中国名贵小食品”。
广灵滑子菇指的是生长在广灵的一种菌类,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对保持人体的精力和脑力大有益处,并且还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又名珍珠菇、滑菇、光帽鳞伞。
天镇赵家沟村的北面有个盆儿井村,可最早以前并不叫盆儿井,这是咋回事?传说在很早的时候,这个村吃水很困难,村里人们陆陆续续都搬迁走了。到最后只留下四、五户,二十来口人了,日子过的还算安稳。可是一遇到旱年,就抓瞎了。
二人台表演形式活泼,唱腔优美动听,生活气息浓厚,是大同、忻州地区以及内蒙古、河北等地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剧种。
云州烧麦,宴席主食,有时称稍梅。因出笼时状为梅朵而得名。边口雪白,中间可透过皮看到里边的肉馅。吃一口一嘴油,细嚼一团肉。大同烧麦闻名四海是当之无愧的。
阳高泥塑已有百年历史,在民国初期,阳高的老艺术家用特制的胶泥捏泥人、各种动物和其它物品,解放后,老艺术家用胶塑造了造型独特、神态各异的泥塑作品,这种具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技艺一直传承至今,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烙画,也称烫画,是以烙铁代笔,以高温代墨,在竹木,宣纸和丝绢上烫出的艺术作品。具体地说,就是用烙铁笔进行勾勒、点染来表现作品的层次、疏密、聚散;用适当的温度,力度来表现作品的主次,深浅、虚实;用速度进行色彩的渲染,使作品达到层次丰富、色彩细腻的艺术效果。
西村、东村南面的山岗名叫“龙探头”。山上蕴藏着岩石为砂石岩,其中有一种灰白色的沙石纹理结构匀称,颗粒密度合理,硬度适中而且耐风化。当地人将其石头开采下来,经过打凿成立体矩形状,用于磨砺刀具,称为磨石。因龙探头的磨石磨刀,磨擦力大,快锋利,不卷刀还不损刀。素有“龙探头磨石,吉铁炉上的刀,搁搁搁触三两遭”之评说。过去龙探头的磨石很受人们欢迎。尤其内蒙古后大大滩察右中旗一代割莜麦费镰刀,就用丰镇市马家圐囵吉氏铁匠打造的刀和龙探头磨石。因此龙探头磨石不但销往本地,还远销内蒙等地。龙探头的石头又是打造碾磨的上等石料。打造出的碾磨,磨面效率高,而且使用年代长久。价格能高于其它石料的碾磨,旧时龙探头的石头是当地人致富的财源之一。
广灵黑木耳,采用棉籽壳、木屑等仿野外种植,自然晒干,无污染,且气候条件及无任何污染的河水浇灌等因素,生产的黑木耳色黑、肉厚、质地肥嫩、味道鲜美,晶莹剔透、质量上乘。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久食不厌,有“素中之荤”之美誉。
"抿面":用冷水将豆面搅和成软糕状的面丝,分成适当的块儿,放在"抿面床子上"(用铜或铁制成的床底,布满小孔的工具),将"面丝"抿于汤锅中成短粉丝状的一种面食。亦为豆面之代表饭,通常人们所说的吃"豆面"即指"吃抿面"。
灵丘荞麦,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荞麦食味清香,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荞麦食品是直接利用荞米和荞麦面粉加工的。荞米常用来做荞米饭、荞米粥和荞麦片。荞麦粉与其它面粉一样,可制成面条、烙饼、面包、糕点、荞酥、凉粉 、血粑 和灌肠 等民间风味食品。
黄花粉丝是一种菜品,此菜是由黄花菜与淀粉制成的粉条相配而成,具有健胃。止血、安神、利尿的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肺结核咯血、小便赤涩、尿血、内痔出血等病症。
灵丘熏鸡是山西省灵丘县的传统名菜,已有270多年的历史。灵丘熏鸡烹制加工时又加入了多种中药,所以这种熏鸡具有益脾健胃、补虚理气、消食健脾、因精养神的效用,很受百姓的欢迎。
天镇豆腐干,有五香豆腐干和熏豆腐干两种。咸豆腐干又有豆腐干和豆腐筋之称。天镇豆腐干,制作历史悠久,是用传统的工艺精制而成。且选料精细,用上等的黄豆为原料,黄豆颗粒饱满,无疵瑕,磨出的豆浆、豆汁洁白鲜嫩。
广灵小米原料是当地盛产的大白谷。大白谷成熟后,谷穗形如狼尾,谷粒凝重饱满。剥碾成米,光灿如金;熬粥品食,则香糯醇厚、滑润可口 。特别是以该米熬粥,有“代参汤”之美称;以该米蒸饭,米粒饱满,粒粒金黄,又有“黄金饭”的美誉。
阳高栽培杏树已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王官屯种植杏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县已培育出10多个杏树品种。而主栽鲜食杏品种有两个,其中水蜜大金杏是鲜食杏中最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杏果,“京杏”是制作杏脯的上乘原料。
恒山老白干产于五岳之一的恒山脚下浑源县酒厂,为山西省传统名酒,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恒山老白干系清香型新曲酒,晶莹透明、清香味正、醇和绵软、回甜爽口,色、香、味俱佳。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大同烧麦,山西传统小吃,宴席主食,有时称稍梅。大同烧麦,因出笼时状为梅朵而得名。边口雪白,中间可透过皮看到里边的肉馅。吃一口一嘴油,细嚼一团肉。
碓臼沟秧歌是流布于大同市北部新荣区的西村乡碓臼沟村的民间歌舞,是活跃在晋冀蒙等省份的一个民间剧种,因其唱腔多调、活泼、明快、旋律优美,兼有中原细腻和塞北粗犷的双重风格。地方特色浓厚,故颇受当地群众欢迎。
白灵菇营养丰富,洁白无瑕,肉质细嫩,口感脆滑,味道鲜美,久炖不烂,可适用于各种烹调方法。如:炒、涮、炸、烧,做汤、做陷、凉拌等,可切丝、切片、切丁。可单独烹饪和随意配伍。
道情艺术历史悠久,起源于唐代教士道歌,道教经韵,是以宣扬道教教义的说唱表演形式转化为地方戏曲,清乾隆年间流入晋北,逐步登上戏曲舞台。
广灵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别名雪茸,因其子实体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鲍鱼的口感,故名杏鲍菇,其营养丰富,具有人体需要的 8种氨基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
大同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二十里荞麦面饿断腰。”说的是人们吃了莜面,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荞麦面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这里的人们对莜面特别钟爱,奉为至宝。莜面窝窝、莜面鱼鱼成为天镇独特的风味食品。
大同民间有“阳高妇女出巧手”之说,“阳高布艺”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有六代传承人。代表作品有布老虎、十二生肖、鞋垫、刺绣等。2011年6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莜面中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可以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莜面做法多样,分五大系:蒸、炸、汆、烙、炒,共有数十个品种。食法讲究,佐以各种菜丝,配以盐汤辣子,味道鲜香,清香爽口。
天镇县城的北面有条南洋河,而城西北角离河仅有五至六米,每年雨季一到,南洋河洪水滚滚,波涛汹涌,大有一口将天镇县城吞掉的危险,然而,有史以来天镇城还没有过被洪水冲毁的记载。洪水为啥不冲天镇城呢?老人们传说,那是因为西北角的城墙下有个避水猪。
山药又名土豆,是天镇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它不仅可以做菜吃,而且可做主食。山药煮熟去皮与莜面、白面、玉米面混合,可烙饼、打块垒、蒸饺、抿面;山药能与猪、羊、牛、鸡肉熬炖,可与各类蔬菜混炖,山药泥、拨丝山药、糖溜山药等菜肴是招待宾客的佳品。
大同刀削面是山西省大同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山西面食;山西是面食之乡,面食种类繁多,其中以刀削面最为有名,可谓“面食之王”,它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等特点,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
云州独角戏由一人表演,与“抱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节目有“猪八戒背媳妇”、“翠连逃婚”,通过寻路、过河、上坡、下坡等动作表情,边唱边舞,突出在特定环境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大同黄糕是用黄米面蒸制,类似南方年糕样的食品,唯其色泽金黄,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黄糕的味道却好极了。因言道“大同有两宝,乌金和黄糕。”
在大同的西北地区盛产胡麻,如今新荣区和左云县胡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万亩和3.8万亩。左云县的胡麻以其产量大,质量好,出油率高而闻名全省。胡麻,即油用亚麻。胡麻籽粒呈扁椭圆形,暗褐色,有光泽,可榨油。
灵丘大蒜产于山西灵丘,在夏季凉拌冷菜和凉拌面食中酌加此品,并能“解暑气”,增加食欲,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防癌、抗癌,减缓老化和保持健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