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孩儿戏,是发源于山西省应县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流传,流行区域不断扩大,直到山西大同、怀仁、山阴等晋北地区。耍孩儿传承久远,发现文字记载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应县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一个美好的地名,一场激烈的厮杀,两者互不相及,却又叠加在一起,这就是亦真亦幻的金沙滩。杨家将血战金沙滩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千年,这是怀仁大地上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应县以山美水美人美闻名于天下,吃过应县滴溜的人忘不了它那特别的味道。滴溜,采用优质玉米,制成玉米面粉,再加水兑至糊状,搅至稀稠适中,锅内再加上些土碱。成品滴溜黄莹莹颤悠悠,灿如美玉、细如脂,看似柔嫩,实则筋韧,富于弹性,好象小蝌蚪一样,为充饥饱腹的美食,具有清凉消暑的功能。
右玉沙棘是山西朔州右玉县的特产。沙棘也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被誉为“神奇之果”。
山阴奶粉 : 山阴县生产的全脂奶粉为山西名产之一。1980年被评为山西省优质产品,同年被轻工业部评为全国奶粉品种中的特级品,产品畅销省内外市场。
怀仁旺火,俗称“拢火龙”,又称“大旺火”,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关于马邑建城有一个传说,晋代干宝的《搜神记》记载,“秦时筑城于武周塞内以备胡,城将成而崩者数焉。有马驰走,周旋反复,父老异之。因依马迹以筑城,城乃不崩。遂名马邑。”
山药抿八股是晋北地区人民的家常便饭,当年由于没有白面和大米,人们苦中作乐,便用山药蛋磨成土豆汁,发明了这个吃法。万万没想到这种食物现在成了预防糖尿病的佳品。我们为了丰富午餐食谱,可以加上几个家常菜,比如过油肉、土豆丝和凉拌苦菜。
糖麻叶是内蒙古,张家口、山西,宁夏一带的汉族小吃,成品金黄,糖泡鼓起,焦软,香甜,可口,右玉县的糖麻叶做工精良,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
怀仁油炸糕,又名油炸烩也叫油炸桧,是淳朴的怀仁人民,为了纪念抗金名将岳飞而设计制作的美食。人们最初只是将黍米面做成糕吃,后来出于对奸相秦桧的愤恨,人们又在糕里加了豆沙、菜馅、糖等,现已成为当地人招待亲朋好友的佳肴。
豆面八股又叫抿八股,属于山西面食,是山西高寒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属于晋菜,是地方传统特色面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称为“世界面食之根”。抿八股是用莜面和土豆制成的一种粗粮面食。
山阴燕麦是山阴特色农作物。燕麦,又名雀麦、野麦,禾亚科,燕麦属。燕麦一般分为带稃型和裸粒型两大类。在山阴被称为是莜麦,经济价值在我国人民日常食用的小麦、稻米、玉米等9种食粮中,以燕麦的经济价值最高,其主要表现在营养、医疗保健和饲用价值均高。
大肉丸是山西省朔州市怀仁的特产美食,也是山西省知名的特产美食之一。怀仁盛产土豆,好的日常食用,不能贮藏的便打了土豆粉,做成粉条烩羊杂。用粉面打芡,放凉以后,擦成沫,加入调料,肉沫,捏成形上笼蒸,熟后加汤油,葱花即可。
平鲁(包括战争年代原为朔县的下水头、下木角、只泥泉等公社和山朔县的朔五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付出过重大的牺牲,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辈出,英勇斗争的事迹举不胜举...
应县凉粉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用马铃薯淀粉制成。其特点是清凉爽口、解暑解渴,入口滑溜,软中有顽,筋中有香,香中透辣,使你吃过口内余味无穷。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凉粉摊尤多,街头巷尾比比皆是。
杂割,为山西应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还是忽必烈之母所赐。应县羊杂汤香浓郁,味鲜微辣,色香俱全。制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对汤四步程序,工艺精细。
邢培兰,怀仁县吴家窑村人,生于公元1912年。培兰的父亲为清末县学生员,虽一生熟读经书,却始终未能进入仕途,只好穷居僻壤,以教私塾养家度日。吴家窑是个大村子,是山西各地通往绥蒙的交通要道...
山西应县的油糕是当地的一道风味食品,主要以黄米面(即软黍米面)为皮,以糖料或枣泥、豆沙为馅,经油炸制的一种节日食品。应县油糕外脆内顽、精而甜,是主食中的精品。“吃糕”也是当地婚丧嫁娶的代表词。
右玉边鸡是优良的肉蛋兼用型鸡种。因右玉县地处外长城脚下,当地人习惯称长城为“边墙”。于是,把这种生长在长城脚下的优种鸡叫边鸡。人们爱将右玉边鸡清炖、白煨、干炒、红煨,作为节日美餐和滋补食品。
耍孩儿又称咳咳腔,是山西大同地区观众所喜爱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它源于桑干河中游,曾活跃于大同、朔州及晋西北神池、五寨,内蒙的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深受观众喜爱。
今朔城区神头镇吉庄村有棵大槐树,五个人也抱不拢。相传,这棵大槐树至今已有六百多岁了,而且还与洪洞的大槐树有关系。明洪武初年,今山西、陕西、河北北部人烟稀少、土地荒芜。为了补缺,将大批汉族人向这一带移居。
“怀仁窑”,乍一看,这个名称的外延太宽泛。在怀仁,以“窑”冠名的有煤窑、砖窑、瓦窑、石灰窑、水泥窑、碗窑、瓷窑,而“怀仁窑”所指为何?请看《中国陶瓷词典》的解释:辽、金、元瓷窑,窑址在今怀仁市,分布在小峪、张瓦沟、吴家窑等地
平鲁的党组织是在抗战开始后建立的。最早开始发展共产党员是在1937年7月和9月两个月当时是由牺盟特派员屈健介绍,全县仅发展了几名党员。同年9月之后,赵仲池以中共晋绥边工委书记的身份,率领一批党的干部来到雁北平鲁。
平鲁处在塞外,畜牧业较发达,牛羊较多。在平鲁有一道特色风味叫做“羊拐弯”,其实就是羊腿关节的那一段。“羊拐弯”的做法很多,有的是直接用高汤熬,也有的是烤,常吃的就是先炸后炖,有一种蒙古烤全羊的味道。
含硒量居中国首位的平鲁红山荞麦,千粒重38.8克,硒含量0.73mg/g,受东南亚国家青睐,多次入选国宴。2008年,含硒量居全国首位的平鲁红山荞麦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莜面栲栳栳(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应县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属于晋菜。其中栲栳栳就是“犒劳”二字的谐音。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释放的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
右玉道情是一种传统戏曲剧种,泛指流行于山西北部道情系统的剧种。右玉道情是晋北地区喜闻乐见的剧种,在发展中它不断地丰富剧目,汲取了民间的表演技艺,从而增加了浓厚的生活气息。2006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区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属于晋菜。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
右玉羊肉,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右玉羊具有生活力强、善游牧、耐寒、耐旱的特点,故右玉羊肉肌肉细致柔嫩、肉块紧凑美观、脂肪覆盖不厚但均匀。右玉羊肉具有肉质鲜嫩、肥瘦相间、肥而不腻、食之爽口的特点。
山阴荷藕荷藕是山西朔州山阴的特色美食,荷藕学名为莲藕,又名荷、芙蓉,其果实称为莲,根茎称为藕,花称为荷。荷藕的营养价值很高,且都含有多种维生素。荷藕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它脆嫩可口,风味独特,既可生吃,也可熟食。
金沙滩羔羊肉,金沙滩地处塞外,羊儿主要靠吃野草、野菜为生,再加上广袤的原野,羊儿活动量大,肉质细腻鲜嫩,热量高,经常食用,可以活经养血,强身健体。从宋辽开始,羊肉便很受当地民众亲睐。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特产——塞上冻兔肉。塞上冻兔肉,味鲜肉嫩,营养丰富,消化率高达80―90%,颇受消费者青睐。兔肉所含蛋白质很高,比猪肉、羊肉多一倍,比鸡肉多1/3,甚至比蛋白质丰富的牛肉也高出1/6;它的脂肪含量又低,仅为猪肉的1/16,羊肉的1/7,牛肉的1/5。
应县块垒,当以莜面、玉米面为主流。是各高、中档餐饮食业不可缺少的风味主食之一。是一种塞北小杂粮类的风味主食,其中以原料命名的就有,玉米块垒、莜面块垒、高梁块垒……在这种翻炒的过程中,块垒玉米的米香和马铃薯的薯香混合,清香四溢,起来就特别诱人。
右玉流传一句话,右玉三件宝:莜面,山药,羊皮袄!右玉县因海拔高、气候凉爽,是种植莜麦的最佳环境,所产莜麦色美,味香,营养成分较高。
油果子是山阴县的特产小吃,它主要是用面粉制作而成的,它香脆可口,油而不腻,非常美味,它除了美味之外对我们的胃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是一款非常不错的特产小吃哦!
尉迟恭文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为山西朔州,2006年申报成功。平鲁为唐代开国功臣尉迟恭故里,在中国民间为妇孺皆知的门神。有关他的戏剧、故事广为流传。
神头海是桑干河的发源地,古时候叫 “ 漯水 ” 。多少年来海水波光粼粼,长流不断,这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五花营羊肉是山西朔州的特产,五花营是朔城区滋润乡的一个小村庄,位于市区东部。这里的羊肉久负盛名。五花营的羊肉看上去色泽鲜嫩,白里透红;闻起来气味芬芳,异香扑鼻;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可口而无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荞麦中含有优质蛋白质、易消化吸收的糖、丰富的硒元素、独特的维生素、种类齐全的微量元素。平鲁荞面做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猫耳朵、拔鱼、柳叶面、手擀面等。因其是无糖食品,因而也是糖尿病患者的美味佳肴。
平鲁有一种很家常但也很大气的菜叫披头烩菜,是平鲁传统特色美食。正宗朔县披头烩菜的四宝是山药蛋、白菜、粉条、豆腐,也可以任意搭配。平鲁人对披头烩菜情有独钟,婚丧嫁娶、满月席、寿宴,几乎都离不开烩菜。
右玉燕麦片,山西朔州特产 燕麦(裸燕麦)又称莜麦,俗称油麦、玉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燕麦片即精选塞北高寒山区的裸燕麦加工制成的绿色食品。
怀仁特产糖干炉又称闪塌嘴,起源于宋辽时期,兴盛于清代,工艺精湛,经后世传人不断潜心研究创新,制作出不同的风味,尤其是“油干炉”:香、酥、脆,甜而不腻,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特色食品。
相传,隋炀帝三女儿南阳公主(俗称三皇姑)因不满其父荒淫无道,欲出家为尼而落难白草寺。隋炀帝听说后大发雷霆、骂皇姑辱没门风,派兵火烧白草寺。玉帝听说后派二郎神下凡相救,托皇姑出火海至清凉山下。二郎神迹脚印还留在清凉山。
刀削面,是山西省的一种特色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山西刀削面中厚边薄,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享有盛誉,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
怀仁羊杂分为纯羊杂和粉羊杂。纯羊杂全部由羊肝丶肺丶心丶胃丶血、肠子等组成,有经验者五脏六肺所占量的比重,都有合口味的比例配方。羊油的熬制丶胡油比例都有讲究。多少年来,其制作方法经过民间烹饪高手不断的调理、完善、加工,逐步形成了极具怀仁地方风味特色的佳肴,流传至今。
平鲁面塑也称“面人”,是平鲁县的工艺品。用白面粉捏成各种禽兽、果品或各种人物形象,蒸熟再进行彩绘。可用作吉祥物品供人欣赏或馈赠亲友。
炒兔头是怀仁市的一道经典特色美食,把卤的半熟的兔头从中间切开成两半,然后用辣椒油炒,放入辣椒粉,花椒,青椒,油炸花生,孜然等很多香料,整锅抬出来。其肉味醇厚,香辣爽口,别是一番滋味。
块垒,传统右玉人最爱的主食之一,它兼具美味与耐饥的特点,主要原料是土豆和莜面,粗粮细做,做法传承,色味俱佳,齿颊留香。块垒主要是将掺有土豆末的莜面搅拌成细小块状的饭食名之曰“块垒”。莜面块垒是右玉美食的典范,粗粮细做,做法传承,色味俱全,一口下去,齿颊留香。
山西省怀仁市的饸饹面是当地民众常吃的一道美食。面条是用饸饹床压制出来,面自动下锅煮制,出锅后捞出盛碗,配上各种卤汁,吃着劲道利口,赞不绝口。
揪片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在山西无论城市与农村,揪片是一种家常便饭。将揉好的面团擀成薄片,用力将面一片一片地揪成纽扣大小、中间有凹的小片,甩进锅里,面片飘起即熟。这种揪片嚼 起来感觉有劲,面片清利,食之有味。
怀仁的盐煎羊肉是当地有名的美食,味道纯正,肉质鲜美,较平时的炖肉有过之而无不及,得到了当地民众的认可。也成为颇具地方特色的一道名菜,流传至今!据说还有一段故事哩。
怀仁凉粉是用土豆淀粉制成,只有当地的土豆,加上当地的水,才能做出纯正的怀仁凉粉。又白又细又利口,晶莹剔透,像水一样,所以在怀仁,不叫吃凉粉,而叫“喝”凉粉,将唇齿贴在一只大号的碗边,只轻轻一吸溜,那如水般滑嫩的凉粉就簌地喝下去了。
她是抗日战场上罕见的骑兵部队领导人,她带领骑兵驰骋雁北屡建战功,贺龙称赞她是女英雄,日本人悬赏5千元要她的头颅,阎锡山却称她是“美女狐狸“。可她牺牲前击毙6日寇,然后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喉部—— 记住英雄,传承历史。
踢鼓秧歌是平鲁传统的民间舞蹈,凭借粗犷、刚劲、风趣的艺术特点,深受老百姓喜爱。踢鼓秧歌是山西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每年元宵节的“重头戏”,当地对踢鼓秧歌进行了创新提炼,由过去16人表演增加至百余人,场面更为壮观。
右玉熏鸡是山西传统的特色名吃。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十分鲜美,易于保存,一般在夏季也可存放一周至十天不变质。右玉边鸡是山西著名的优良鸡种。右玉边鸡是国内著名的优良鸡种之一,这种鸡,生长快,肉质极其鲜美,是烹制鸡肴的上乘原料。
怀仁的踢鼓秧歌舞,本地人叫踢鼓子,是闹元宵文娱活动中重要的传统节目。踢鼓秧歌舞的产生时间,从主角戴的毡帽推断,基本定型于元代。流传范围也有限,只在晋北和内蒙古中南部十几个县流传。
墨玉瓷,特点: 因其釉面如漆,润滑生光,美如墨玉而得名。由于怀仁市附近粘土土质优良,沿用传统工艺所生产的墨玉瓷色泽光润、美观大方、结实耐用,备受好评。朔州的瓷器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时期,这里已经开始了瓷器的生产。
牛腰是应县的传统食品。传说有个叫于义的掌柜,因生意不好,做饼时不慎碰翻糖稀碗,无奈将白面与其掺和,捏成小饼炸熟后,其味道香甜,且颜色似牛腰,因此流传开来。
油炸糕是山阴县人民非常喜爱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招待客人,以油炸糕为上等食品。这里的油炸糕面软、油香,炸出来的油糕皮脆里嫩,绵软可口,并且配以精致的豆馅、土豆馅、韭菜,更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