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孩儿戏,是发源于山西省应县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流传,流行区域不断扩大,直到山西大同、怀仁、山阴等晋北地区。耍孩儿传承久远,发现文字记载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应县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应县以山美水美人美闻名于天下,吃过应县滴溜的人忘不了它那特别的味道。滴溜,采用优质玉米,制成玉米面粉,再加水兑至糊状,搅至稀稠适中,锅内再加上些土碱。成品滴溜黄莹莹颤悠悠,灿如美玉、细如脂,看似柔嫩,实则筋韧,富于弹性,好象小蝌蚪一样,为充饥饱腹的美食,具有清凉消暑的功能。
应县凉粉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用马铃薯淀粉制成。其特点是清凉爽口、解暑解渴,入口滑溜,软中有顽,筋中有香,香中透辣,使你吃过口内余味无穷。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凉粉摊尤多,街头巷尾比比皆是。
杂割,为山西应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还是忽必烈之母所赐。应县羊杂汤香浓郁,味鲜微辣,色香俱全。制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对汤四步程序,工艺精细。
山西应县的油糕是当地的一道风味食品,主要以黄米面(即软黍米面)为皮,以糖料或枣泥、豆沙为馅,经油炸制的一种节日食品。应县油糕外脆内顽、精而甜,是主食中的精品。“吃糕”也是当地婚丧嫁娶的代表词。
莜面栲栳栳(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应县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属于晋菜。其中栲栳栳就是“犒劳”二字的谐音。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释放的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
应县块垒,当以莜面、玉米面为主流。是各高、中档餐饮食业不可缺少的风味主食之一。是一种塞北小杂粮类的风味主食,其中以原料命名的就有,玉米块垒、莜面块垒、高梁块垒……在这种翻炒的过程中,块垒玉米的米香和马铃薯的薯香混合,清香四溢,起来就特别诱人。
刀削面,是山西省的一种特色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山西刀削面中厚边薄,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享有盛誉,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
揪片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在山西无论城市与农村,揪片是一种家常便饭。将揉好的面团擀成薄片,用力将面一片一片地揪成纽扣大小、中间有凹的小片,甩进锅里,面片飘起即熟。这种揪片嚼 起来感觉有劲,面片清利,食之有味。
牛腰是应县的传统食品。传说有个叫于义的掌柜,因生意不好,做饼时不慎碰翻糖稀碗,无奈将白面与其掺和,捏成小饼炸熟后,其味道香甜,且颜色似牛腰,因此流传开来。
塞上冻兔肉,味鲜肉嫩,营养丰富,消化率高达80—90%,颇受消费者青睐。兔肉所含蛋白质很高,比猪肉、羊肉多一倍,比鸡肉多1/3,甚至比蛋白质丰富的牛肉也高出1/6;它的脂肪含量又低,仅为猪肉的1/16,羊肉的1/7,牛肉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