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大城子碗坨,碗砣为喀左风味小吃。采用荞麦汁在小碗中蒸煮而成,碗砣 用时加入特制的醋汁,是当地人民却终十分喜爱的风味小吃。此为秋冬美食,可独食,亦可下酒。
饸饹、面鱼儿、饹豆子是凌源独特的面食小吃,无论一碗饸饹,还是面鱼儿、或饹豆子下肚,齿间的清香伴随舌尖的爽气,以及身体的每一根神经都凉爽惬意。历经岁月流淌,一脉相传,原汁原味保留了祖辈创造的制作技艺。
凤凰山位于朝阳城东六公里处,隔大凌河与朝阳城相望。由于它历史悠久,雄伟壮丽,历来被称为辽西地区的一座名山。
北票战国红玛瑙是指产自辽宁省北票市的一种珍贵红色宝石。它是一种红色玛瑙由于其颜色非常鲜艳、亮丽而受到广泛关注。北票战国红玛瑙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它作为中国文物和工艺品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红宝石”。
辽宁凌源地处凌河之源,牛河梁五千年灿烂的红山文化蕴育了这片神奇的地域文化凌源皮影。凌源皮影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是传统民间古老艺术奇葩,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
绿豆饹馇从清代起在凌源流传,至今有二百年传承历史。饹馇味美又保健,民间嫁娶必备菜。凌源绿豆饹馇菜肴深受周边辽吉蒙人喜爱,皆以一品为快。
凌源赵家豆腐脑制作技艺,凌源豆腐脑始于清末民初,是凌源风味小吃之一。凌源赵家豆腐脑历经百年传承,直至现在的第四代、第五代,店名皆为“赵家豆腐脑”。
喀左背歌抬歌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原民族同当地蒙古族、满族文化及生活习俗相融合的秧歌活动,喀左背歌抬歌是研究辽西地区民族、文化、民俗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北方民间舞蹈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该项目于2013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盛河酒,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特产,泉盛河酒历史悠久,始于请康熙年间,泉盛河酒大致分为高度酒和低度酒两大类,产品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杂质,高度酒具有明显的高粱酒陈香香气,酒体协调、陈香明显、余味悠长。
朝阳县的北四家子是水果之乡,有千亩苹果园和三千多亩桃园,唐杖子村共有350亩苹果园,其中八盘沟村有100多亩。 北四家子乡位于柏山山脉,有独特的小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酸碱度适中,特别适合种植果树。该乡种植苹果历史悠久,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种植,老国光苹果一直延续至今,现在还有普通富士、寒富、金冠黄元帅。
喀左民间大秧歌是指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一种古老民间舞蹈。历经多年演变和发展,现已成为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
凌源王廷柱粘豆包制作技艺,王廷柱粘豆包秉承家传工艺,手工制作,没有添加剂,成品外观黄亮、口感粘而筋道,深受人们的喜爱。
喀左大杖子李龙王赶香烟则是由山东“闯关东”者传于我省,以赶庙会形式出现,是一种“神与人”同娱的民间祭祀和民间艺术表演相结合的民俗节庆活动,时间从每年农历二月三十开始至三月三结束,至今已经延续200多年。
远近闻名的黄花滩“转塔节”是一项历史悠久、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农历四月十五日为塔的生日,这一天,众多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塔前,或朝拜、或求子、或祈祷、或求消灾祛病。
御泉寺庙会民俗表演样式繁多、精彩纷呈,被乾隆皇帝钦点为“皇会”,该庙会在辽西地区盛行百余年。寺庙虽几经风霜雪雨,几度损毁,几次重建,则庙会恢复,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样式和习俗。
朝阳红土泥塑是省级非遗项目,“泥人孙”即孙玉恩作为朝阳红土泥塑代表性传承人,朝阳红土泥塑源于千年庙堂文化传承,即搭木架、扎草、泥塑、彩绘工艺。
喀左陈醋,辽宁省喀左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喀左陈醋以传统工艺酿制而成,具有色泽紫褐,甜酸爽口,回味醇厚,久贮不腐之特点。已形成老陈醋、白醋、枸杞醋、蜜醋、香菇醋、饺子醋、贡醋等系列产品。
孟兆炎,字希尧,1893年生于承德府朝阳县黑城子平安地屯。12岁就给地主放牛,16岁离家外出谋生,18岁当兵,随东北军入关。23岁时在张宗昌部队先后被提拔为排长、连长、营长,34岁随二十五军到天津驻防任密探处处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天津参加了中华民族自救会,年末受北平抗日救国会负责人朱霁青的启发,联络旧部,回到家乡组建反满抗日义勇军。
凌源石家缸炉烧饼制作技艺,据石氏族谱记载和老辈人口口相传,最早由西域传入中原,古称“胡饼”与新疆烤馕同属一脉。“凌源石家烧饼”的传承从清朝末年的“闯关东”开始,据石氏祖上相传,制作烧饼一直是家族的祖业。
召都巴绿豆粉丝采用有机绿豆为原料,佐以含有铁、锌、锶等多种微量元素地下泉水,历经二百多年的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内含人体必需的淀粉、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具有丝条均匀,色泽洁白光亮、柔韧爽滑、久煮不化汤等特点,又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北票长城区域是中国辽宁省北票市的一个区域,该地的春节习俗与中国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有所不同。
朝阳县民间鼓乐始于辽代。朝阳民间鼓乐具有显著的地域性、民俗性特征,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民俗音乐,主要用于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庙会祭祀、节日庆典等重大事件,发挥营造气氛、抒发情怀等作
尹湛纳希(1837~1892),是蒙古族小说家。乳名哈斯朝鲁,汉名宝衡山﹐字润亭。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人,成吉思汗第28代孙。清末蒙古族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北票市)人。
凌源高跷秧歌是辽南高跷秧歌的一个分支。据地方志记载,清代凌源高跷秧歌即已出现,清末民初进入鼎盛时期。凌源高跷秧歌是传统的群众性的民间舞蹈,为辽宁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凌源回族四海碗,已有三百年以上历史,是凌源回族人的生活印记,是回族人婚丧嫁娶大事小情必备的美食,既是极具特色的美味佳肴,又是交流传承的纽带。
吊炉烧饼因烤制时倒吊在炉顶部而得名,烧饼层次分明,外撒芝麻,内擦油酥,底部黄而不焦,形成“一酥二软三脆”的独特口感,堪称烧饼一绝。吊炉烧饼配凌源羊汤,是凌源早餐的最佳选择。
天成观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天成观庙会始创于清朝初期,历经2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集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武术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民俗仪式。
辽西打尜(gá)游戏流传久远,是民间传统竞技娱乐活动。其特点是借助简单器械,场地、人数要求不严,规则简单清楚。老哈河一带打尜儿多在冬春两季举行,参加者多为少年儿童。游戏竞技性强,趣味独特。
“先有三泰号,后有喇嘛庙”这种说法,在朝阳人人皆知。据传说,明朝中期,朝阳为大宁都司所在地,时明廷十七子宁王朱权任大宁都司总管,统辖南方汉军,管理东北五个军事卫所,统称塞外五卫。宁王所带兵丁管佐,大都是安徽、江苏、河南人,喜欢吃馍、喝酒,不喜欢塞外的高粱米、大黄酒。
建平小米营养高,富含蛋白质、粗脂肪、维生素、硒等。米色金黄,蒸煮后入口甜软,口留余香,有建平固有的自然清香味,无异味。201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建平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居住在建平境内的原喀喇沁右翼蒙古族,经数百年民族融合以后,无论居住、饮食、习俗、宗教信仰都有所改变。它的改变辽西民族变迁、民族融合、游牧文化退却、农耕文化发展的进化过程。
建平苦参,辽宁省建平县的一种中药材,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苦参别名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建平苦参味苦、性寒,具有明显的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举人杨国栋等请平泉州为贞节女李氏建筑石牌坊,故名贞节烈女牌坊。石牌坊,当地人叫“排放地”,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0米,面积9600平方米。
栾天林(1899~1937)泉巨永乡蓝家窑人。1899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37年8月中旬,栾天林只身来到泉巨永南平安地村,由于坏人告密,被伪警察包围在一个农家院内。他与伪警察战斗了两个多小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9岁。1987年1月1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追认栾天林为革命烈士。1995年6月,中共北票市委、北票市人民政府于大黑山森林公园为栾天林立了纪功碑。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位于朝阳城凌河西岸的雄伟壮丽的高大建筑——南塔,建于公元11世纪辽代时期。每当夏秋两季,自拂晓到黄昏,有成千上万只金燕终日盘旋萦绕,穿梭般地集翔上空“击甲!击甲!”叫个不停。你要好奇将耳朵贴于塔体上细听,又会听到从砖缝中传出“蚁父!蚁父!”的喊声。
北票永盛堂拨面是辽宁省北票市传统的面食之一,也是当地著名的特色小吃,源于清朝时期。讲究用当地出产的荞面,具体做法是:把荞麦面用凉水和好,揉成面团,面要和得硬一些,必要的时候掺些白面,因为荞麦面缺乏面筋,没有韧劲。
凌源羊汤起源于清代,以羊杂、羊头肉配多种作料,加羊骨老汤精制而成,故又称“羊杂汤”。凌源羊汤味道独特,汤汁肥而不腻,为羊汤中的上品。羊汤店对联有云:“品味滋补几多样,难抵此店一碗汤。”凌源羊汤配吊炉烧饼,是别具特色的凌源早餐。
朝阳小米,辽宁省朝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朝阳小米颗粒均匀、香甜可口、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用途较广的特点,对于治疗肝脏病、心脏病、神经官能症、贫血等有一定辅助作用。食用可做成美味可口的稠粥、小米发糕、煎饼干、小米锅巴、小米面饼等二十余种不同风味的食品。
喀左皮影属中国北方皮影的一个支脉,相传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开发利用价值。“喀左皮影”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北票玉米皮烙画是辽西民间的一项特色工艺艺术,结合玉米皮的光泽和纹理,经过熏、蒸、漂、染、剪、贴粘、修、烫、裱等近十道工艺加工处理而成,纯手工制作,收藏时间可达数十年不褪色、不变形,具有较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捎卖就是现在的“烧麦”,在保持传统制作技艺基础上,工序细腻,日臻完善,馅的品味多,展现了回族特有饮食文化,现已成为域内外广受欢迎的辽西特色小吃。
羊杂汤是喀左县的一种地方特产小吃,闻名遐迩,久负盛名。取汤锅中羊杂切成条状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汤,由顾客按自己的口味加上盐、胡椒粉、辣椒末、香菜等,配着煎饼或烧饼一起吃。
槐树洞又名古槐山,位于朝阳县南双庙乡三官村境内。其形如狮,因此也称狮子洞,其主洞阔达70米。据民国19年《朝阳县志》记载:“山半腰平坦处有大小古洞数间,下有龙庙一所,洞内塑供佛像又有一菩萨殿一所,两旁有大槐树数株,参天拔地,枝叶葱茂,阴翳半山,故洞以此为名。”
喀左紫砂以紫砂泥料浑朴深厚、透气性强、不需要添加任何色素便能形成天然水色、环保健康等特点享誉业内。经过加工的喀左紫砂又极具收藏价值,用紫砂壶泡茶既能长久保持香气,又能使得口感长久不变。
喀左剪纸中国北方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朝阳县红辣椒,是指生长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境内的特色辣椒品种。这种辣椒通常具有鲜艳的红色外观、辛辣的味道和辣度适中的特点,是朝阳地区的传统佳品之一。
凌源火勺,也叫肉火勺。民间有云:来到火勺店,未进味先知。进了火勺店,不饿也想吃。风味独特,以酥、松、咸、鲜,深受域内外食客的青睐。
北票红干椒,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特产,北票红干椒形正、色红、皮厚,尖为鹰嘴型,口味辛辣、营养丰富。北票红干椒辣椒红色素及辣椒素含量高。其红干椒的色价含量为15-17,高出其它辣椒产区3-5个色价以上,其它营养成份也均较其它省市红干椒产区为高。
建平荞麦,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平荞麦” 米粒浅褐色,无明显感官色差;米粒棱状、饱满,大小一致;荞麦米蒸煮后具有谷香味;建平荞麦粉色泽呈浅白色,和成面团具有较好的粘着性和韧性。
蛋壳画就是用禽类色泽各异的蛋壳,拼贴成画作,它色彩自然。在我国,蛋壳贴画属于创意贴画之一,也是工艺美术范畴。
凌源切糕、粘豆包、油炸糕蜚声域内外,其工艺制作具有辽西鲜明特色,粘而不腻,百吃不厌,吃在嘴里,甜在心间。
柏木烧鸡是凌源的一道特产美食,优选凌源本地土鸡,外形美观,咸淡适中,表皮呈紫红色,鸡肉韧而不柴,香气浓郁,乃烧鸡中的上品。柏木烧鸡,制作精良,口感独特,是您“鸡”动人心的选择。
辽西打野球,顾名思义,是在野外或户外进行的一种民间游戏活动,流行于建平县朱碌科镇杨杖子、水塘沟等村庄,覆盖于周边一些乡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野球应该看作是现代垒球的肇始。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流传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一种口头文学。民间讲述家以传统的口头讲述、演唱的方式,广泛地、多侧面地传诵着自远古以来本民族的文化,它不诉诸于文字,而是把书"著"在人民群众的心里。是以民间传承的故事、民歌、歌谣、谚语为载体,是包括思想、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社会观念在内的民族文化。
荞面锅烙是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的一道特产美食,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外焦里嫩,香脆可口,肉馅香而不腻,素馅清淡可口。
自清朝,凌源多民族汇聚融合,在习俗上兼容并蓄,形成了在元宵节吃元宵的凌源地域习俗,产生了笸箩逛元宵制作技艺。历经几百年发展,凌源笸箩逛出的元宵口感粘而不腻、香甜筋道,老幼皆宜。
荞麦拨面是凌源传统面食之一,爽滑劲道,口感清香,食后令人回味无穷。荞麦拨面入口爽滑劲道,食后唇齿留香,在沉静美好的生活中,散发着独特诱人的魅力。
二鬼摔跤是一人背驮着二鬼摔跤道具而进行表演的民间舞蹈,又叫“二娃摔跤”、“二喜摔跤”。在建平县主要流传于北部黑水镇。
纺车秋千是喀左县秧歌汇演中的传统项目,已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已失传近百年,2011年经当地有关部门和民间艺人近一年的共同努力,终于在今年春节重现广大观众面前。现在这个项目和其他项目一起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