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马灯阵舞是江苏省句容市春城乡(现茅山镇)敬德、朱巷等村开展的一项民间艺术活动,也是一种江南地区的民间舞蹈。马灯阵舞又称“马灯舞”、“跑马灯”。
“京口面塑”历史悠久,清朝时期就因其形象逼真、生动传神、色彩缤纷而名震江南,主要是家族传承,至今已达五代,超百年历史,是极具镇江地方特色的一项民俗文化。
江鱼的味道自不必说,鲜美嫩滑,入口即化,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怎样做都好吃。“大火烧开,小火焖透,猛火收汁”。采用新鲜江鱼,必须在锅汤中捞过再入炒锅,其用火精细,味鲜诱人。
汤展文(1661—1724年),清雍正二年举人,享年63岁。他天资聪颖,博学多才,著作丰富,好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人称“丹阳阿凡提”,有关他的许多传说在丹阳及周边地区已流传300多年。
润州形意拳是我国一个功理功法独特、技击性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主要武术流派,与太极、八卦、少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拳。
射阳大米,江苏省射阳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射阳县位于苏北黄海之滨,光照足、无霜期长,钾含量异常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所产大米具有米粒饱满,晶莹剔透,香纯绵甜,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特点,驰誉上海、苏南等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发生在明万历年间瓜洲渡口的真实事件,当时“船上舟子和岸边闻声而来的过路人,纷纷痛责李甲的薄倖、孙富的阴狠。”并在当地产生多种说法,衍生出若干故事。
宝应乱针绣也叫宝应刺绣,是一种绣师们以针代笔,以线为墨,创作绣画的民间美术。宝应刺绣取材多样,由衣饰绣逐步发展为画绣,风格异彩纷呈,在针线的运用中,将艺人们的创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露筋娘娘传说是由当地劳动人民创造,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地域特色、众多的诗词咏唱的一种口头民间文学,集中流传于江都、高邮及周边地区。
金山翠芽,江苏省镇江市特产。金山翠芽扁平挺削匀整,色翠显毫,嫩香,滋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肥壮嫩绿明亮。冲泡后翠芽依依下沉,挺立杯中,形似镇江金山塔倒映于扬子江中,饮之滋味鲜浓,令人回味无穷。
扬州杭集船村民众自明代开始就有采摘田埂上的野青蒿与糯米面糅合为主原料做成清明专用食品“印子”祭祀祖先的传统。船村印子原材料紧扣清明祭祀主题、两种材料的糅合技艺、成品的使用时序等均有约定俗成的仪规。
制秤工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木杆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制杆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道道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
周氏家族在建湖从事冶炼铸造技艺已有700年历史。周庵冶铁技艺是建阳周氏家族传统的特色工艺,在江淮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工艺流程复杂,分为塑模、熔炼、浇铸、打磨等多个步骤。
硕集卜页是江苏省传统的豆制品,它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以硕集地产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浸、磨、煮、滤、浇、榨等传统工序精制而成,其色泽金黄,柔嫩细腻,薄明如纸,以其工艺精细,配方特殊,口味纯正,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而享誉远近,成为倍受人们青睐的土特产品。
高邮十大名菜之甓合珠联—高邮双黄鸭蛋。腌制后的高邮双黄鸭蛋,蛋白似白玉凝脂,蛋黄如红桔流丹,具有油露、松沙、鲜美、细嫩。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高邮人即以洁白的湖水和连续出现的珠光,与蛋白如玉、蛋黄成双作比喻,称高邮双黄蛋为“甓合珠联”,寓意吉祥。
兴化麦秸工艺,麦秸民间工艺源远流长,我们的先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麦秸编织草帽遮阳,编织草扇纳凉,编织手提包、提篮、针线匾子及装盛五谷的器皿作生活用品,成为我国早期文明发展象征。
花果山传说与连云港地区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凸现强烈的地域特色。传说中的石猴具备了人和神的特征,反映了古代花果山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花果山传说用了大量连云港民间说唱的方言口语的精华,有利于人们深刻理解乡土文化,突出了较强的文学价值和民俗价值。
马良传说,盐城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自明朝崇德年间以来,传说元朝中期,淮安府山阳县城东有位叫马斯文的秀才(马良祖父)与其母在此营生度日。
北龙港剪纸,已有几百余年的历史,受扬州剪纸的影响,具备南方中部剪纸的特点,即:小巧玲珑,柔美工整。人们在劳动之余,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撕等手法,塑创出各种形象用于生活环境的装饰及节日、喜庆等活动的点缀。
沙头绿壳鸡蛋是江苏扬州广陵区的特产。绿壳草鸡蛋,以及草鸡、无公害蔬菜都是这里的特色美味。而绿色养殖的绿壳鸡蛋,属于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胆固醇、低脂肪的理想天然保健食品。
句容后莘行政村花岸组(原花岸村)龙灯会,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本村上空有青黄雌雄二龙翻腾盘旋的传说。旧时龙灯会出灯是正月十三,现为正月初六。
扬州琼花与琼花观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在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琼花乃是隋炀帝胞妹所化,炀帝为到扬州看琼花而亡国。故事版本很多,见《说唐》、《隋唐演义》等书。
兴化先民根据渔获物个体大小,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渔具、渔法。目前初步统计有十多个帮别,每个帮别均有自身特色的手工工艺渔具和渔法,具体制作渔具和各种不同渔法共有近60种之多,如:撇网、大网、弓网、丝网、撒网、花篮等。
长江三宝是指长江中的三种鱼类,即刀鱼、河豚、鲥鱼。
费氏肉松,松软酥嫩,香味十足;双港粉丝,祖传手艺,顺滑可口。费氏食品产品力求以纯正的肉类带给消费者别样的味觉享受、营养价值,开发了烘焙肉丝、豆粉松、肉酥、鱼松等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肉松产品。
作为民间曲艺艺术门类之一的盐城方言快板,其群众性基础非常广泛,有着独特的地域性。盐城方言快板表演由演员手持响板,自行打板表演。一人为“单口”,两人为“对口”,三个人或三人以上为“群口”。段落之间即过门,常常击节打板,演奏出各种花样的打击效果,以娱观众。
甘草山的故事流传仪征地区,歌颂的是民间英雄甘平不畏艰险上昆仑山求仙草,降服黑龙,为渔民治病而献身的英雄义举。
高邮咸鸭蛋,江苏省高邮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邮咸鸭蛋采用特色辅料和传统配方、工艺腌制而成。高邮咸鸭蛋久享盛誉,具有鲜、细、嫩、红、沙、油风味。
下蜀狮子头采用上好的猪肉,以肥瘦肉七三配比,切成肉粒,加以各种辅料,制成圆团,放入煲中文火慢炖,口感新嫩,乃当地风味名品。
乡月草鸡蛋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的特产。灌南县乡月养鸡专业合作社培育出的具有生命力强,肉质鲜美、鸡蛋营养丰富的乡月草鸡,所产的绿壳草鸡蛋营养丰富。
梁字五粮粥始于清朝末年,从皇宫流出的粥谱,距今约150余年历史。梁字五粮粥是以大米、小米、大豆、花生、玉米为原料,经过两个小时熬煮,将五种粮食融合,画龙点睛之融合,制作出沁人心脾的粥。
软糯爽脆,是射阳肉丸的惊艳所在。在射阳,肉丸是乡土味道中最为惊艳的菜色。射阳人吃肉丸,绝不贪肥腻,肉丸中包裹着的萝卜泥或碎荸荠,是肉丸油亮清香的诀窍。
九龙口传说主要包含祭奠忠烈公传说、龙蟒搏斗传说等。祭奠忠烈公传说讲述的是南宋名臣陆秀夫背着皇帝投海殉国后,百姓在九龙口祭奠陆公的故事;龙蟒搏斗传说讲述的是上古时期,东海龙王的九个龙子降服黑蟒的故事。
盐城龙舞(恒济龙舞)起于清,盛于民国,繁荣于当今,已有近三百多年的历史,由最初的扎条龙求雨逐渐演变为动态的龙舞。
龙冈面塑,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
东台烙画,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始见于西汉末年,又称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西安丰镇拥有大小水晶生产加工企业110家,从事水晶工艺品制作工人6000多人。西安丰镇水晶工艺品有平面类、刻面类、动物生肖类等几十个套系,上千个品种。产品晶莹剔透、造型新颖、栩栩如生,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知名度,远销欧美、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泾河(金禾)西瓜有“特小兰”“特小凤”“黑美人”“抗病苏蜜”等多个优质品种。泾河西瓜甜爽多汁,是盛夏时节家家户户的消暑佳品。
楼王鲫鱼为当地特色水产。楼王鲫鱼品种以异育银鲫为主,该鱼具有良好的杂种优势,增产效果明显,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离水存活时间长,可在低温、无水条件下中短途运输活鱼。
巴斗黄泥螺,选用本地优质黄泥螺,以酒渍食,味道鲜美、清香脆嫩、咸中藏鲜,可久藏,是佐餐的佳肴,有补肝肾、润沛、明目、开胃生津等功效。该制作技艺已传承五代人之久,秘制配方,技艺精湛,其所醉制的泥螺,既保持海产品特有鲜美,又保证生鲜食品久藏不变,广受欢迎。
扬州明清式家具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清代,扬州为全国家具三大制作中心之一。它制作考究、精巧,与扬州擅长的工艺结合。风格文雅秀美,书卷气息浓郁。扬州制作明清式家具的名师辈出,世代相承,沿袭至今。
银杏木雕在泰兴的传承至少已有几百年历史。雕刻题材多为宗教信仰、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和吉祥如意的内容。泰兴银杏木雕造型美观,具有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其与现代生活关系紧密,许多门匾、床、桌、椅、栏等都有银杏木雕的装饰。
射阳农民画是从现代民间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一些农民在耕作之余,自发地利用墙壁、黑板,开始创作壁画、漫画,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
马躲寺的传说,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征辽时,遇辽将盖苏文不敌躲马于寺院,蒙佛保佑平安无恙,唐太宗为感念佛恩遂赐名马躲寺,然众说纷纭,无从实考。
里下河渔民婚俗礼仪以其腹地“锅底洼”的北龙港街道和大纵湖镇为代表,两地在远古时代就是水多、河多、芦荡多,广泛的水域和丰富的水产资源给渔民提供了一个生产生活的大环境。
夏集庙会源自于东岳庙“祝诞”香会。始于元代至正年间,兴于明清,复兴于民初,繁盛于解放初期。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生日这一天举办庙会,四乡八镇的人都来赶集,便称为“夏集”。近年来,夏集庙会已办成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水乡商贸节”。
霸王城传说讲述的是楚汉相争时,项羽与韩信斗智斗勇的故事,最终证明项羽有勇无谋,韩信以智取胜。
延陵抬阁是老百姓以欢庆胜利、祈求国泰民安、百姓乐业的一种娱乐形式。融戏曲、音乐、舞蹈为一体的传统民居文艺之一,躲在庙会、迎神赛会、庆典等喜庆场合表演。
金山灯彩作为传统的民间工艺,是镇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唐宋时期镇江寺庙众多,尤以市内金山庙会、都天庙会为甚,主办者多以各种灯彩吸引游人烘托氛围。
滨淮镇葡萄产业基地是滨海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建成约1500亩,亩均年产量3000斤左右,“晴王”“夏黑”“超级皇后”等多个品种、多种口感,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喜好。
涟北村挂廊,历史上,使用挂廊多集中在新年前,农村村民喜爱一年更换一次门廊,以便迎接新年,挂廊的制作销售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也成为一种手工艺产业。乡间邻里需要时去赶集购买,而制作挂廊的农民正当农闲,居家赶制,送到集市上销售,成为连云港地方新年的一道靓丽景观。
大酱烧老鹅是射阳县的一道农家美食,农家大灶制作大酱烧老鹅,香飘十里,秘制酱料不为外人得知,浓油赤酱的鹅肉,实在诱人。
水泥雕塑是在远古石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中华民族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能工巧匠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的发明创造,使这一手工技艺有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升华,成了人们装饰生活、美化环境、供人们艺术欣赏、同时激励人们不断上进的不可缺少的艺术瑰宝。
时堰木雕工艺精湛,以单面镂空雕刻为主,品种繁多,在构图及人物、动物的刻画上独具匠心,可称之为国粹中的经典。2013年,时堰木雕工艺入选盐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宝应乌鳢,又称宝应黑鱼,是当地重要特种水产品,养殖范围广泛,养殖历史悠久。宝应乌鳢营养丰富,富含丰富的蛋白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风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做酸菜鱼、烧汤或与咸菜红烧均口感鲜美。
《镗叉舞》是清朝中期以来,流行于仪征市月塘、移居谢集一带,是当地农民在正月灯会和重大节庆期间经常演练的一种民间舞蹈。它与民俗活动紧密相联,至今延绵不断。
新城水车制作技艺十分讲究,其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涉及到许多模数计算和力学范畴,是木结构传动装置的杰作,甚至是链条传动技术的先父,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先人科技运用水平。
松冠牌葡萄因产自国家级AAA旅游区—灌云县潮河湾生态园而得名。汲取千里沂河晨雾雨露之浸润,以果大粒圆,蛋白质、氨基酸、多糖、钙、钾、磷、铁及维生素B1、B2、B6、C、P的含量高于其他同类产品而深受广大消费者之青睐。
伍子胥的故事流传时间久、地域广,佐证资料丰富,情节曲折生动,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很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具有极强艺术生命力与感染力,形成了蚂蚁山、鸡留山、伍子胥白发之迷等内容完整、形象生动的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