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铜器具有设计科学、工艺精湛、造型雅致的特色,自隋代以来便成为贡品,其制作技艺因铸造与捶打不同而千差万别,工艺复杂,制造考究。“扬州铜器多”,制作铜器的作坊也多,至今在扬州城内,尚存有“打铜巷”,充分说明扬州铜器制作很早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手工业。
由于船村规模较大,建庄时间较长,人口较多,人文历史丰富,千百年来流传着诸如“船村的由来”、“烈马饮水”、“嫦娥探村”等许多反映当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热爱生活的传说和故事。
新集周氏铁具制作技艺源于清末民初,历经三代,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经周氏打制的修脚刀灵巧、美观、脱滑、耐用,深受修脚工的喜爱。
兴化蒋庄都天庙会每年三月初九举办,三天庙会期间,一年一度举办庙会纪念元末的豪杰张士诚,整个蒋庄村恰似上演一台精彩的民俗文化大戏。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原料,调和成不同的颜色,再用手和简单的工具,捏成形态各异的状物形象。据有关史料记载:兴化面塑匠人的手工制作始于汉代,传于唐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茅山东岳庙会始于明初,兴盛于乾隆年间和“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传承至今,距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庙会大致包含农历三月十七小迎会,农历三月十八大迎会。主要内容有祭祀、朝山、游行、舞龙、唱戏等。
银杏木雕在泰兴的传承至少已有几百年历史。雕刻题材多为宗教信仰、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和吉祥如意的内容。泰兴银杏木雕造型美观,具有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其与现代生活关系紧密,许多门匾、床、桌、椅、栏等都有银杏木雕的装饰。
扬中玉雕,2006年12月8日入选镇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名录。扬中玉雕约出现在清末,扬中玉雕制作工艺精细,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章法有致、自然优美、主题突出、空灵飘逸。
长江三宝是指长江中的三种鱼类,即刀鱼、河豚、鲥鱼。
桃林烧鸡虽然不能与郭家烧鸡,符离集烧鸡等齐名,但因其口味独特,采用优质小公鸡经独家秘方烧烤而成,肉鸡酥嫩,而且口味符合江苏北部连云港地区以及山东南部人的口味。
二度梅故事分布范围广,有评话、小说、戏曲等传世。流传范围从江苏常州、镇江、扬州、仪征,到浙江杭州、江西南昌,陕西长安、河南开封、山东济南等地,遍布黄河、长江流域。今仪征有二度梅衣冠塚。
姜堰酥饼,是江苏姜堰地区传统饼类名小吃。两片饼坯之间夹以火腿、笋丁、鸡丁、虾仁等所制馅心,捏实边沿,油炸成熟。其层次丰富,花纹清晰,色泽金黄,酥脆味香。
朦胧塔传说是以境内古塔——朦胧塔的来历衍化而成的民间传说。古塔位于建湖县宝塔镇宝塔村北射阳河西塘河交汇处。
西安丰镇拥有大小水晶生产加工企业110家,从事水晶工艺品制作工人6000多人。西安丰镇水晶工艺品有平面类、刻面类、动物生肖类等几十个套系,上千个品种。产品晶莹剔透、造型新颖、栩栩如生,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知名度,远销欧美、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集史家香店源于清末1845年,史家第一代制香人,从扬州南门福祥和香店学习制香技艺,从此史家的香店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传到第5代。目前史家的香店,在新集镇王庄组48号。
兴化民歌使用兴化方言,以民间口头演唱的方式表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保持原生态艺术价值,见证了人类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民间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痕迹。
葛村砂锅以肉、四件、香菇、平菇、金针菇、扁尖、冬笋等为原料炖制,口味鲜美、回味无穷,偏爱山鲜的你尽可饱享珍馐。
盐河古称官河,南至淮安杨庄运河闸,北至灌云板浦段,主干道在灌南县境内,开掘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明代重修,清代以后,多次建坝蓄水,以运盐为主,渐称盐河。盐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它的两岸,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
六套彭氏糖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及周边地区。列为响水县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兴元麦为半春性早熟品种,色泽亮黄,气味清香,籽粒大小中等,种皮薄,腹沟浅。泰兴元麦主要用于加工元麦粉,是粯(xiàn)子粥的主要原料,元麦粯子粥被誉为“泰兴咖啡”,闻之有香,食之有味,爽口滑溜,口感好。
靖江市新桥镇有座得圣桥,关于桥名的来历很多人都不知道。且听给你道来。传说一年初秋,乾隆皇帝从京城乘龙船南下,到古渡瓜洲才拐弯沿长江北岸东行,来到靖江境内。
九狮图,盐城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九狮图》中的舞蹈从传统形式上分为七个部分:狮王下山、群狮出谷、八狮拜王、双狮对嬉、九狮戏球、群狮追逐、拱王归山。
松冠牌葡萄因产自国家级AAA旅游区—灌云县潮河湾生态园而得名。汲取千里沂河晨雾雨露之浸润,以果大粒圆,蛋白质、氨基酸、多糖、钙、钾、磷、铁及维生素B1、B2、B6、C、P的含量高于其他同类产品而深受广大消费者之青睐。
弶港海边故事,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包括古迹、地名的传说故事,如《弶港地名的由来》《五大沙州的传说》;鱼类、贝壳的传说故事,如《海蜇和听事虾儿》《黄鱼穿金袍》;民俗风情的传说故事,如《十二生肖在渔船上的应用》。
漆器制作,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镇江在数千年的漆器工艺发展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装饰方法,工艺发展已达到很高水平。
数年前,阜宁人在拓掘金沙湖时,惊现一块奇石。整个石块图像清晰,纹络分明,栩栩如生。形成一个天造地设、富有神韵的恩爱场景。原来,这惊世奇石,是恒与艾的化身。她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一场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
古琴斫制技艺,第六批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斫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技艺,远在唐代就已十分精湛。
灌河“船工号子”有其特殊的艺术价值,它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真实地记录着响水船工们的泪水与心酸,展现了劳动人民勇于与大自然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它也是我国人民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丹阳“三乐”又名“散乐”,属江南丝竹的分支体系。后流传于民间,至今被称为“老三乐”。乡里村民婚丧嫁娶、寿筵、房屋落成时,在来客前表演,一般场合在空地、堂前天井、院落或打谷场上演奏,也有行进中演奏。
燕子窝狮舞是燕子窝山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舞在旧时称"太平乐",而到了唐代时更得到广泛的发展。
宝华玉笋茶是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宝华镇的特产。句容宝华玉笋茶条索挺直紧结,色泽翠绿,鲜活显毫,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浅绿明亮,叶底嫩绿匀齐。
青狮舞以其狮毛青色而得名。青狮狮头夸张,狮身长而扁,属岭南派狮舞风格。青狮舞来自民间,舞姿乡土味浓厚,可在地上、桌上、椅子上、凳子上做动作,有跑圆场、板凳倒立、麻雀跳、乌鸦展翅、金鸡啄米、窜桌跳、托举、抱月、打呼、舔毛、蹿步跳等20多个表演套路。
石梁河葡萄,江苏省东海县石梁河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石梁河镇出产的葡萄色泽鲜亮,皮薄肉脆,酸甜适口,果穗中等紧密,果粒均匀,以糖度高、酸度小等特性深受消费者喜爱,享誉苏北鲁南,被誉为“中国葡萄之乡”、“苏北吐鲁番”。
扎染,古称绞缬,始于秦汉盛于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防染艺术品种。扎染画缋既是一种绘画性的作品,也是一种装饰性的绘画,具有着一定的形式美和装饰美,清新、明快、隽永是它的风格。
缝纫机绣是在民间传统手工刺绣的基础上传承发展起来的一种绣品。按照手绘画稿,对照打的花样,机绣工人通过脚踩缝纫机踏板,手动控制图形,变换色线来完成。
“白沙窑釉陶制品技艺”是一种以地产陶土为原材料,通过造型、烧制等多种工艺流程,创造出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的特殊技艺。
芦江张家鎲是句容市后白镇芦江村张家祠堂张姓族人开展的一项鎲舞表演活动,源于汉代。它是由西汉初年政治家、军事家张良进行完善并加以布阵,逐步形成的武术与舞蹈浑然一体的民间艺术。
“两页半”碑帖装裱技术要求高,线条必须严丝合缝。中国画装裱工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到了宋代和清代初期,裱画的技术水平达到最高峰,格式最多也最讲究。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得以保藏久远,装裱后也为画面增添了色彩。
盐都跑旱马具有地方特色,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民的风采。盐都跑旱马是民间舞蹈艺术大花园中一朵永开不败的鲜花,在大家共同培育下,将会更加鲜艳夺目。
溱湖刻纸是流传于东台市溱东镇近600多年历史的一种民间美术工艺雕刻,其色彩艳丽、堂皇。多采用多色逗景,略加彩绘,深色托工制作而成。
溱潼虾球是当地的特产美食,取新鲜河虾去壳,斩成茸泥,加入二成肥膘(猪肉)茸泥,辅以调料加水调成糊状,用手揽拌,最后加盐收膏。拌好的虾茸用手挤成球状至油锅内炸熟。烧好的虾球色泽牙黄,浑圆如珠,美味爽口,肥而不腻。
孙氏太极拳是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优秀拳种。
弶港排斧,在日常渔业生产过程中,渔民们为了给新造渔船壮船胆,祈福海龙王保佑出海安全,从而取得渔满舱的好收成,同时结合木工师傅的造船、修船的实践,逐步形成步调一致的排斧造船技艺模式。
东岳庙会因庙而名,因庙而兴,东岳庙始建于明代。东岳庙会一年有几次,如正月元宵会,三月春会,七月河灯会。
镇江工匠每年七月初七要开祖师会。因为七月初七是个“巧”日子,手艺人做事要讲究个巧气。会上,师兄弟,师徒合在一起,挂祖师像,吃家常饭,师傅要叫徒弟看巧云,敬祖师,讲祖师的故事,又叫“讲手艺经”。
打春牛,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鞭春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何氏笛子采用苦竹、紫竹、红木为原材料,音准极好、外表装潢美观、音色极佳,目前供专业团体和专业老师、学生使用和外国友人及笛友珍藏。
剪纸和剪字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术的奇葩,它浓缩了地域的生活习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