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淮海锣鼓又称为“大鼓书”或“工鼓锣”,是曲艺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它主要流传于淮海地区,故被称为“淮海锣鼓”。它的表演者只有一人,道具只有一面直径不足八寸的铜面小锣和高、宽不超过五寸的皮蒙小鼓。
响水县双港镇制作粉丝的历史很长,由于原料正宗,制作工艺精细,顾品质上乘。响水粉丝细长、柔软、色泽透明、下锅不化、吃起来口感极好。因此,响水粉丝不但在本地受欢迎,还形成品牌在外地销路也非常好。
古云梯关位于今响水县黄圩镇境内,历史上被誉为“东南沿海第一关”。古云梯关系列传说将历史事实与美丽神话传说融会贯通在一起。主要流传于云梯关地区及周边县市。
蔡氏玻璃工艺在清末逐渐传入我国,是以普通玻璃为原材料,以高温灼烧融化将其制成船、龙、马等各种造型的技艺,制成的工艺品造型精美、惟妙惟肖、做工精细。
响水境内“五大宫调”传唱,是由“离调、南调、波扬、叠落和软平”五大曲牌和以“满江红”套曲组成在本地传唱的一种清曲。五大宫调追溯其渊源,有人说是一种宫廷音乐,但从词义上则看不到这一点。
响水县黄圩百叶是最具黄圩镇特点的豆成品之一,它存在奇怪的风味,以鲜洁、清香、素淡而闻名,是豆成品中的佳品。“百叶”,又称“百页”“千层”“千张”等,切成丝叫“干丝”,是豆腐的半干性成品。
响水刻挂廊技艺,“挂廊”又名“门笺”,是一种纯手工制作的刻纸艺术品。“挂廊”是过年时,贴在各家门楣、窗楣上的一种装饰品,据老人讲:它一是装饰,二是挡鬼,配合门窗的春联,既可增添节日的红火喜庆气氛,也有驱邪避害祈求平安幸福的功能。
南派淮海戏是响水县淮海剧团在根植于传统淮海戏的基础上,对道白、唱腔、剧目等方面全面创新,形成别具一格的体系,被专家和戏迷公认为不同于传统淮海戏的一大流派。
响水浅水藕是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盐城特产,其产自响水县,这里的藕品质非常好,具有白、嫩、脆、香的特点,可以炖汤、炒菜、煮粥等,无论哪种烹饪方式,都十分的好吃,在市场上也非常的受欢迎。
康庄水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人工除草,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建防渗渠输送沼液、用太阳能防虫灯诱虫,种出来的康庄大米香醇绵甜、筋道润滑、绿色营养,畅销苏南、上海等地超市,知名度也一步步地提升。
条虾又称白虾,是响水县境沿海特产之一。因虾呈长条形,取名条虾,又因虾外壳白里透青,故又名白条虾。其壳薄软,色质透明,肉嫩味鲜,营养丰富。传统生炝条虾,名闻遐迩,引来无数远近食客。
响水有一种特色农产品,当地称之为灌河四鳃鲈鱼,此鱼是一种洄游鱼类,身呈青灰色,两侧和背鳍上有黑色斑点,实际上也只有两个鳃,只是每个鳃盖上又多了一条较深的褶皱,外观好像四鳃,故得名。
响水海鸭蛋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海鸭靠寻觅小鱼、小虾、小蟹等天然海洋生物作为自身主要营养食料,养殖基地选择在无污染的浅海滩涂,所产蛋品外壳坚硬、蛋黄橙红,富含钙、铁、锌等10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响水西兰花,江苏省盐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西兰花“花球圆紧、蕾粒均匀、颜色浓绿、口感清爽”。响水县西兰花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目前为止已建成连片0.27万hm2(4万亩)种植核心区,带动全县形成了0.67万hm2(10万亩)规模种植。
“单氏耳灸”技艺创始于光绪年间,是由我县单炳琪老先生结合药熏,运用针、灸、捏、按摩等技法总结出的一套耳部艾灸疗法,这种耳灸疗法效果出众,很多外地的病人都慕名来到响水求医,单氏耳灸因此名燥一方。
江苏省响水县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延伸。
费氏肉松,松软酥嫩,香味十足;双港粉丝,祖传手艺,顺滑可口。费氏食品产品力求以纯正的肉类带给消费者别样的味觉享受、营养价值,开发了烘焙肉丝、豆粉松、肉酥、鱼松等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肉松产品。
六套彭氏糖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及周边地区。列为响水县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灌河“船工号子”有其特殊的艺术价值,它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真实地记录着响水船工们的泪水与心酸,展现了劳动人民勇于与大自然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它也是我国人民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