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宝葛根茶是一种以茅根、宝兰根和葛根为主要原料的中药茶。茅宝葛根茶已经成为句容当地市民走亲访友,对外交往的一张靓丽名片。
九里季子庙会又称嘉贤庙会,是丹阳市境内较早的庙会之一,也是江南古老的庙会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十三,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吴氏宗亲很多都会来到季子庙祭祖。
吕蒙烤饼在丹阳俗称吕城烤饼,历史悠久,在吕城已传承有两千多年。每年中秋佳节时,按传统习俗,吕城家家户户,都制作韭菜烤饼。吕城韭菜烤饼香软可口、风味独特、老少皆宜。
“汉韵二胡”制作技艺起源于清顺治年间,历经百年沧桑,“汉韵二胡”琴体采用黑檀、老红木、紫檀木等名贵木料,通过纯手工刨、锯、打磨、抛光等工序制作而成。制作出来的二胡具有无噪音、音量大、声音通透、爆发力强等特点。
镇江句容三阳地村的龙舞《二龙戏珠》,以“珠引龙舞、云随龙翻、云龙穿插、二龙戏珠”为主要内容。龙舞二龙戏珠属低架龙,其架上能缀满蜡烛,龙架任意游动翻滚,烛火始终向上,尤其在黑夜表演,宛如闪电,俗称“火龙”,堪称一绝。
丹阳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享有盛名。
丹阳剪纸以丹阳地区为主,历史悠久,鼎盛于明清时期,当时剪纸(字)作品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成了传统节日、结婚礼仪、民间刺绣等活动中的必需品,还被大量用于“送夏”等丹阳民间习俗中,成了丹阳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装饰品。
天鹅绒又名“漳绒”。漳绒盛行于明末清初,漳绒因采用蚕丝为原料,所以缎面光泽艳丽柔和,绒毛挺立、丰满有弹性,久压不倒。
宝堰干拌面的最大特点就是 “干”,没有汤,仅是少量的油汁。根根爽滑的面丝吸饱了汤汁,柔中带韧,在咀嚼中酱香、油脂香、蒜香等味道在口腔里汇聚弥漫……
丹阳陆鸣斋的“陆龙牌百草梨膏糖”首取冰糖、白砂糖、蜂蜜、雅梨汁,既味觉甜润又具润肺清凉功效,再加入26味中草药粉末熬制成固体块状,便于携带,便于服用,入口甜蜜而不觉苦。
镇江华山太平泥叫叫的制作,源于南朝,它是华山村特有的民俗儿童玩具,有一千余年历史。
镇江肴肉,原称“硝肉”。古时镇江酒海街酒店的小二,误把硝当盐腌猪蹄膀,烧煮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香味浓郁,食味醇厚。后来,人们嫌“硝肉”一名不雅,改为“水晶肴肉”,流传至今,成为镇江的传统名产。
陵口当地农民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萝卜和制做萝卜干的习惯经验,制作技艺秉承了当地古代农家传统的加工工艺,采用风脱水和盐脱水相结合的技法,经半发酵、再经调味后在密闭容器中候熟数十日形成,具有特有的醇香味,久嚼回味醇厚。
“丹剧”的前身是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曲艺“啷当”。根据史料记载,它是由丹阳善增观中的道士发起,及后在清代道光年间开始盛行。
茅山道教音乐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茅山上清宗坛斋醮科仪》音乐;二是《茅山上清派日诵早晚课》音乐;三是后传入的全真派科仪音乐。
“赵氏二胡”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其祖先在丹阳古城内开设“赵氏琴坊”,主要制作古琴和胡琴(二胡)为生,因战乱和时代的变迁,古琴制作在清中期相继失传,后人则专工二胡制作。
恒升酱醋由丹阳市恒升酱醋厂生产,该厂原名“恒升号官酱园”,始创于清代同治年间,该酿造工艺古老独特,酱和酱油味道鲜美,香醋酸而不涩,香而微甘色浓,属绿色食品。
虎头鞋是一种中国传统民居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
天王白斩鸡在烹鸡时整鸡下锅,只需加盐、生姜片,白开水煮熟,食用时随吃随斩,故称白斩鸡。特色是色泽金黄,形状美观,皮黄肉白,皮脆肉嫩,肉香鲜美,久吃不厌。
三岔猪头肉是江苏省句容市的地方名吃,三岔猪头肉选用精瘦猪头肉经陈年老卤卤制,色质棕红,口味咸鲜,卤味香浓。
“上党挑花”流传于镇江南乡上党镇及周边地区,是当地妇女日常制作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秦淮灯彩,亦称“秦淮花灯”,源于六朝时期,为句容和南京秦淮河一带沿袭至今的传统灯彩制作习俗,流布于江苏省秦淮河流域。
镇江蟹黄汤包,花纹均匀清晰,皮色洁白晶莹,映透出微黄油亮色。汤汁鲜美、蟹香诱人,皮薄有劲、滋味隽永。
扬中箫笛在造型上,有一种流动的韵律感,加之笛身雕有精美的书法、绘画作品,并配上缠线、配饰等外在装饰,乐器显得非常精致。
燕子窝山歌流传在蒋乔镇韦岗村燕子窝组,它是由河南民歌演变而来,至今有150余年历史。燕子窝山歌分劳动歌和表演歌两大类。
鮰鱼狮子头制作:取鮰鱼肉,制作茸调味,制成形似雄狮的头,清炖45分钟配以西兰花点缀。其形美观大方,营养丰富、口感细嫩、创意新颖,顾客赞不绝口。
丹玉香醋传统酿制技艺,工序繁杂,操作要求细致严格,因此酿出的醋具有色、香、酸、醇、浓的特点,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扬中有着悠久的舞狮传统,扬中九狮图起源可追溯至清同治年间。在各种节日、庆典仪式、集市开张、聚会联欢等民俗活动中,“九狮图”都要大显神通,大助其兴。
茅山大刀豆腐用陈年老卤泡制,经油炸辣汁,色质金黄、外脆内嫩、异香扑鼻、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时遍尝美食,却对其情有独钟,盛赞美味。
丹阳封缸酒历史悠久,仅文献记载已有1700余年,丹阳封缸酒以优质糯米为原料,采用淋饭法工艺精酿而成,酒色棕红、明亮,香气浓郁,口味香鲜。
丹阳酒最早的文字记载为晋代王嘉的《拾遗记》,该传说又以南朝梁武帝萧衍《舆驾东行记》的记载最为典型。南北朝时“曲阿美酒”开始风靡大江南北,元代时已作为贡品献入皇宫,故有贡酒,宫酒之名。
柳茹庙会,是丹阳境内最早的庙会之一,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庙会之一。
“秀山号子”是典型的劳动歌曲。追溯源头可至7000年前甚至更早的“吭哟吭哟”的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从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用以统一步骤、调动情绪、宣泄疲劳和调节氛围的。
五渚坊香会在每年正月二十七或二十八(分大小年)“动会”,农历二月初八“落会”。历时11—12天,有“动会、敬拜、讨喜、唱戏、落会”等内容。
镇江恒顺酱菜制作,源自创建于1840年的朱恒顺糟坊,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以“鲜、甜、脆、嫩”的独特风味扬名海内外,先后在国内外展会上获奖,深受国内外食客欢迎。
宝堰米酒又称为“三仙酒”,源自清代,当时家家有作坊,户户有酒缸。宝堰米酒色泽淡黄,黄中透红,色泽均匀,无沉淀。品尝米酒,入口后有一股淡淡的酸味,酸中透着香、无苦无涩、气味醇正、味美可口。
丹阳精细木作技艺源于光绪年间王鹤年创办的“上珍堂”精细木作工坊,历经四代人传承,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扬中盛产三种经济作物,即芦苇、杞柳和竹,它们合称为“江洲三宝”。扬中芦、柳、竹制品生产历史悠久。
扬中织毯的图案简洁,题材广泛,色彩亮丽,立体感强。毯面做工精湛,柔软细腻,质地紧密平匀,具有端庄典雅、富丽堂皇之气派。
句容草莓是主要种植于江苏省句容市的一种酸甜口味,汁水多的草莓。有“中国草莓之乡”的称号。
大麦粥绝对是丹阳的一大特色。在丹阳家家户户都有喝大麦粥的习惯,特别是夏天,来两碗冷大麦粥,比喝其他饮料不知要强多少倍。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文学家刘向的《孝子传》,在元代被列入郭居敬编录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后广泛流传。元代《至顺镇江志》云:“汉董永墓,在丹阳延陵,有碑记其事,地名董碑,亦名董坟。”其地理分布以丹阳为中心向外辐射。
扬中面塑,据记载大多出自乡村家庭主妇之手,它多以米粉、面等原料制作而成。其形式、用途、色彩均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紧密相关,题材广泛,神话故事、戏剧人物、花鸟虫鱼等无所不包。
镇江江蟹是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的特产。镇江江蟹人文历史源远流长,镇江江蟹蒸熟后蟹黄鲜美,肉质嫩滑,回味甘甜;气味腥香浓郁。
扬中青铜铸造历史悠久,其特点是青铜上工艺图案清晰逼真,精细优美,造型舒展流畅,沉稳庄严。产品畅销十多个省市和东南亚地区。
句容葡萄是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的特产。句容葡萄的果肉适中、糖分适宜、营养丰富,有着皮薄肉嫩、籽小汁多、久食不腻的特点。
踢毽子源于我国汉代,自六朝开始盛行,至清末达到鼎盛。丹阳几乎家家有毽,人人善踢,现已普及到全丹阳地区,每逢春节街头巷尾到处可见踢毽之人。
丹阳风筝制作技艺,2006年12月8日入选镇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名录。
宝堰香干是宝堰万源酱园的传统产品,价廉物美,分方圆两种,黑里呈黄,富有光泽,具有韧性,咸淡适度,香味可口,是直接食用或烹调配料的佳品。
茅山上清派是道教的重要流派。茅山上清灵符,是贯穿道家法术,结合儒家学术思想,以古人为鉴,以皇家为倾的神韵状态的文化显现,以书法和绘画集为一体的独特风格,加以道家通神的符合,形成一种象征意义的道家文化。
南乡田歌可追溯至7000年前的耕作文化时期。这里地处“吴头楚尾”,当地农民劳动伴歌,已为习俗。田歌,又称秧田歌、插田歌等,是长江流域广大稻农插秧除草、车水、挖地时传唱的一种民歌。
扬中西来桥镇舞龙传统由来已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是集武术、舞蹈艺术、民族鼓乐等综合因素于一体,通过鼓乐的击打节奏将武术和舞蹈有机结合起来。
根雕艺术约源于战国时期,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它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然生成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不同的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
扬中河豚肉质鲜嫩肥美,独特的宰杀及烹饪工艺声名远扬。扬中河豚文化已演绎成为当地的一种独特的民俗现象,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河豚宴也成为扬中江鲜菜的代表,使之成为我国餐饮文化中的一大瑰宝。
丹剧源于丹阳民间曲艺瞽目啷当,新中国成立后,文艺爱好者用啷当曲调配上新词进行时政宣传,后丹阳宣传队得到启发,按戏曲特点,以啷当调为基础,定谱定调定腔,编成一套唱腔,被群众称为“啷当戏”,后正式定名“丹剧”。
东乡羊肉是一道以羊肉为主料制作的菜品,又名佛跳墙,是江苏镇江著名特色菜。东乡羊肉又名“佛跳墙”。东乡羊肉不仅具有营养丰富,滋补温中,强骨壮阳的功效,而且肉质细嫩,不膻不腻,醇香可口,鲜美无比。
在丹徒高资,取石雕刻的历史远在明代,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高资石雕主要以龙亭龙拄、琼楼玉阁、佛堂神坛、飞禽走兽、花草器皿、历代书法绘画的雕刻为主。
高资跳面制作技艺源自清代,有二百多年历史。所谓“跳面”,就是把和好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人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反复叠加挤压成薄薄的面皮条长爽滑,柔韧有筋,汤溢浓稠,菜味鲜美,色泽匀称,醇香诱人。
丹阳泥塑是以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成形,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它造型生动、拙朴幽默,风格鲜明,民间色彩强烈,内涵极其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