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金波酒酿造源于清朝同治年间。150年前酒坊老板王鉴和祖辈偶然获得金波酒酿造的宫廷配方,就依方酿造生产。具有酒蜜香清雅,落口爽洌,回味怡畅,色泽金黄透彻、增强身体免疫力等特点。
刘陈猪四宝,即猪耳朵、猪尾巴、猪舌头,还有猪唇,系泰兴的地方美食,它的美味于民间早就声誉鹊起,是道久负盛名的淮扬名菜。
泰兴花鼓发源并流行于江苏省泰兴市境内。因其以道具红灯照明并“日以继夜”地表演,亦称“夜火灯”。该项目已有150余年历史,系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传统舞蹈类项目。
兴化大麦酒采用特制的蒸馏器进行蒸馏,将大麦酒去除酒头与酒尾,留下“中段”(酒身),保持原浆精华部分,入口绵甜爽净。
姜堰的溱湖簖蟹有“南有澄湖闸蟹,北有溱湖簖蟹”之称。溱湖簖蟹蒸熟后,蟹黄呈橙金色,黄中带红;蟹膏呈凝脂状,细腻绵密;蟹香浓郁,鲜美微甜,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泰兴麻将雕刻以手工雕刻为主,制作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原材料必须脱脂后开料制坯、滚角、刨光、雕刻、作色,人物肖像、万寿图等特殊工艺麻将造型、作色更为复杂。
泰兴金叶子,是当地的一种纸牌。纸牌,源于汉代,称叶子戏,盛于南康,称金叶子。系高尚的娱乐工具,既开发智力又愉悦身心,从汉代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泰州生产小磨麻油,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而泰州麻油又因是纯手工“水代法”生产,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压榨法”,味正纯厚使得泰州麻油特别的醇香,而成为竞相争购的热门货。
“唐甸三月三庙会”起源于明代的嘉靖年间。几百年来,“唐甸三月三庙会”已成为城东地区的一个文化符号。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庙会,祭祈上苍为唐甸人赐福,保佑一方平安,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重大民俗活动。
兴化韩乐吾的故事 韩乐吾是誉及华夏的“东海贤人”,毕生笃学力行,与人为善,堪为楷模。他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传授理学的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
泰州白酒的酿造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汉代唐代已经很有名,并曾作为接待外宾用酒,泰州白酒酿造集古代泰州"雪醅"、"秋露白"、"枯陈"美酒酿造技艺之大成 。它以高粱、糯米、小麦为原料。
涨烧饼是江苏泰兴的一种美食,也叫支前烧饼,这是一种酵水和面粉混合制作而成的烧饼。涨烧饼的主要原料是酵面、油、芝麻。涨烧饼有大有小,小的碗口大,大的有铜盆口大、酵盆大,一般视情况而制。
河豚鱼烹饪有“一查二拣三洗四烧”一整套烹饪技艺,是靖江一个很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主要有河豚品种的选择、河豚的宰杀、河豚的清洗、河豚的烹制、河豚食用等流程。
天目山的西周古城距今约3100年,由于历史悠久,形迹尚存,经代代相传,有不少集人神一体的神奇故事,家喻户晓。有《天目鹿女传奇》、《仙翁白日飞升》、《善人坊》、《天目樵歌》、《山桥渔唱》等故事约四、五十篇。
刘氏兄弟状元的故事,流布于泰州、姜堰及周边地区。姜堰区桥头镇状元村雁子墩刘氏家族由明至清五百年间武功显赫,将才辈出,以“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闻名于全国。
唱凤凰、唱麒麟起源于扬中地区,后因靖江涨滩,扬中好多居民移至靖江沙上居住,唱凤凰、唱麒麟的习俗也随之传入靖江,至今已有200年左右历史。唱凤凰、唱麒麟一般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和正月十五元宵节进行。
1949年4月,中国人民海军在“白马庙”诞生。“白马庙”因传说神奇而香火旺盛,由“一庙”而发展为“一庙五庵”,促进了家乡的佛教文化发展与传播。同样,“名庙名僧”的出现,又让“白马庙”的传说广为流传。
姜堰薄脆历史悠久。薄脆饼用头麸面发面,掺以麻油、白芝麻制成坯,烤焙出炉后,薄、酥、脆、香,入口香甜,老少咸宜,是姜堰人十分钟爱的点心和零食。
姜堰地区围棋历史可以上溯到宋朝,黄龙士是康熙中期围棋霸主,棋艺高超,棋风不苟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泪篇”,著《弈括》。当时人们对他棋艺与人品评价都很高,尊之为“棋圣”。
泰州嵌桃麻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糕点师傅在色、香、味、形上又精心设计改进,蝴蝶造型优美,多姿多彩。如今,泰州的嵌桃麻糕和泰州的麻油、麻饼一道被称为“泰州三麻”,成了泰州的美食名片。
梁徐董记牛肉制作技艺主要流传在姜堰区梁徐镇。梁徐从事牛肉制作的有十几家,其中以董记牛肉更具知名度。清朝光绪年间董万友为生活之计在梁徐街上开设牛肉摊,杀牛卖肉和制作牛肉。经过董万友、董家宝、董荣才、董元林几代人的努力,梁徐董记牛肉制作技艺已形成“从牧场到餐桌”的绿色链条。
泰兴砖雕,顾名思义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泰兴地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靖江“生祠堂与白衣堂”的传说,泰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传说南宋皇帝赵构与宰相秦桧狼狈为奸,欲与金兀术求和,把精忠报国的岳飞视为眼中钉,一天连发12道金牌,急诏岳飞回杭州(临安)。
泰州丝光薄荷糖具有百余年生产历史,是纯手工生产传统食品,产品价廉物美、质地坚脆,色泽透明,嵌条清晰、美观大方,并保持适中的薄荷清香。色泽透明,嵌条清晰,浓浓的薄荷清香,具有生津解暑、清心提神的功效。
桂香糖是泰兴市享有盛誉的汉族名点,已有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系选用生仁、芝麻、桂花、白糖、饴糖等原料精制而成。具有桂花香、生仁香、芝麻香和皮脆心酥的特点。口感酥脆,口味甜而不腻。
华港镇地处姜堰市西北隅,有很多与岳飞抗金有关的地名故事。岳飞率部进泰州到离开泰州仅仅72天。在北上援楚和回防泰州过程中,与金兵发生大大小小数十场战斗,在战争故事便以地名方式中流传下来,流传至今。
姜堰大炉烧饼创制于清代,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是姜堰地区地道的美味小吃。现在姜堰东桥大炉烧饼店是还在用传统技法制作大炉烧饼的店铺。
兴化红皮小麦出粉率高、粉色白、灰份低;面筋数量适中,稳定性高,面团弹性好;食品加工性能好,适合制作优质馒头和面条,也能搭配制作花面包;食用品质好、色香味纯正。
溱潼鱼饼,江苏泰州著名的传统小吃,烧鱼饼需将鱼饼切成块状,配以笋片、肴肉片、鸡丝、青菜芯等,放入鸡汤加熟猪油烹之,起锅时在碗中浇少许麻油。 上桌时,雪白粉嫩,香味扑鼻,味美爽口。
茅山佛教音乐中的“吹打”是为佛理离世俗身旁,得以传播而发展。到明朝初年放焰口增添乐师,为吹打闹台增添热闹场面,传承至今。
泰兴花生,江苏省泰兴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泰兴盛产花生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上乘,为泰兴市传统的“猪、油、酒”三大特产之一。泰兴花生外观秀美,以两粒为主,籽仁大小中等,色泽鲜艳,口感甜脆,营养丰富。
竹泓制香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制香技艺,起源于中国宋代。它以竹子和泓水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精细的处理工艺,制成具有特殊香气的香品。竹泓制香不仅具有浓郁的香气,还富含了竹子的天然气息,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泰兴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剧艺术。木偶戏亦称傀儡戏,泰兴是我国的木偶之乡。泰兴广陵镇是木偶之乡的发源地,这里的木偶剧起源于清朝中期,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
“牵驴花鼓”是一种说唱艺术。表演者为一男一女,扮演一对小夫妻,表演时,“丈夫”牵着小“毛驴”带“媳妇”回娘家。一路上,“小夫妻”扭动着秧歌步,以乡音土气的说唱、夸张诙谐的动作来表现小夫妻回娘家时的欢乐。
泰兴雪梨,江苏省泰兴市特产,“泰兴雪梨”已成功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果皮翠绿色,果面光滑,果点小,果梗周围有褐色锈斑,果心小,果肉雪白色,肉质细脆,石细胞少,汁液多、味甜。
高港口岸“虎头鞋”造型多样别致,工艺独特,制作精细,图样题材广泛,富有民族特色。高港口岸“虎头鞋”品种有“虎头鞋”“猫头鞋”、“兔儿望月鞋”、“五子登科”、“龙凤呈祥”、“喜鹊登梅”、“荷花莲子藕”、“麒麟送子”等,形态逼真,鲜活俊逸,栩栩如生。
泰兴白果,江苏省泰兴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泰兴白果营养丰富、药食兼用,果仁中蛋白质含量11.27%,淀粉73.24%,脂肪3.93%,总糖3.17%,另外还含有16种氨基酸、26种矿物质和22种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食疗佳品。
蟹黄汤包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随着制作工艺和配方的不断改进,蟹黄汤包以其皮薄如纸,吹弹即破,味道鲜美、健身美容,深受大江南北美食家的青睐。明、清时期已经享有盛誉。
“唱凤凰”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文艺形式。逢年过节增喜庆 敲锣打鼓唱吉祥——海陵唱凤凰。
溱潼会船民俗活动又称“水上清明节”,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每年清明节前后,姜堰溱潼周边二百多座村庄有千余供船、龙船、篙船、划船、拐妇船参加表演与竞技,参与者及观众十多万人(次)。
泰兴说唱,又叫泰兴唱书。据《扬州曲艺志》记载,泰兴说唱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手持唱本,无伴奏根据唱本说唱。以七字调、十字调为主,唱书书目颇多。
糖塑是一种历史悠久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一种食品加工艺术。因其既好玩又好食,深得广大儿童的喜爱。如今儿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
“锣鼓书”又叫“鼓儿书”,兴化城乡至今还在流传,是兴化本土最早的说唱艺术。鼓儿书源于古老的鼓词,鼓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先秦。兴化锣鼓书艺人用兴化方言演唱,曲调以“七字段”和“串十字”为主。唱的是民间疾苦事,说的是百姓心中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靖江宝卷宣讲是靖江民间的传统文化活动,其渊源可上溯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传扬佛经的梵呗和唱导。其基本形式为说唱结合,一唱众和,唱腔有【平调】【单调】【含十字】【滚龙调】【挂金锁】【打莲花】等。
兴化猪头肉完美结合了姑苏陆稿荐卤菜的精髓和兴化本土食材,最关键的是独特的老卤汁配方和精湛的卤制工艺。卤制好的猪头肉香、透、清的特点显著。兴化猪头肉肥而不腻、干净爽口,精肉红艳似嘴唇,肥肉如白雪,吃到嘴里一点儿不腻,酥烂清香。
溱潼镇窑业从清朝开始,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最鼎盛时,在不到0.3平方公里的湖西庄区域里,建有108座土窑。与窑业伴生的窑工号子汇合着喜鹊湖的流水声,独具特色,悠扬绵长。
三腊菜被誉为兴化市安丰镇一绝。三腊菜以野麻菜为主要原料,具有开胃通气、驱寒止痛之功效。当地乡民逢年过节制作、以备春节食用的特色菜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泰兴香荷芋,江苏省泰兴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泰兴香荷芋属天南星科、芋头属的一个优良农家品种。泰兴香荷芋种植历史悠久,是传统的粮经兼用作物,主要分布在泰兴中东部高沙土地区10个乡镇。
兴化米甜酒是苏北里下河的传统产品,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兴化米甜酒的制作选用本地特产的圆头糯米作为原料。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酿造完成的米甜酒色质金黄、清晰透明,香味浓馥、味美醇厚、风味独特。
提起姜堰民间艺术,没有人不知道淤溪的面塑。“面人王”王迪飞所塑作品造型别致、色彩鲜明、细腻可人,鲜活俊逸。既有生动形象的外形,又有人物精神风貌的展现。
茅山会船起始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清明节(茅山会船)是水乡人民在里下河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民俗祭祀活动,具有民间自发性,规模宏大、场景壮观,文化内涵丰富。
出生于兴化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先生创作的“板桥道情”唱词精炼、曲调优雅,是“道情”艺术的精华。板桥道情雅俗共赏、寓意深刻,受到群众欢迎,传唱至今。
曹松庆说书是用靖江方言讲述故事的一种表演方式,曹松庆说书是跟其父曹全保所学。曹全保已于1983年病故,享年73年,他生前说书50余年,师从靖江康兴德裕庄人张金和。
高港根雕是以废弃树根(包括树干、树瘤)为原料,利用自然形态,辅以人工雕饰,进行艺术创作,成为工艺品。根雕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根艺贵在自然,难在发现,巧在加工,美在传神。
姜堰撂石锁,相传石锁起源于唐代军营。士兵常用石锁、石担子等锻炼身体,后流传于民间,演变为一项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体的传统竞技项目,盛于清道光年间。
兴化铜器的品种和样式繁多,制作工艺精湛,形成了百里水乡铜器的一大特色。铜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祭祀用器,如香炉、烛台、花扦等;二是日常生活用品,如手炉、脚炉、茶壶、汤壶、酒壶、面盆、铃铛、火锅、箱角、门圈等。
孤山泥狗子,又称“叫鸡”是一种泥哨,靖江传统民间工艺品,已有数百年历史。该工艺品由孤山周围的一些民间艺人选择孤山东南角的黄泥制成的。
靖江民歌形式和音调非常丰富而多彩,内容多样。有号子、山歌、小调、渔歌及民间歌舞曲、说唱曲。形式齐全。
河横大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河横大米口感、色泽、维生素等指标超过国内外其它名米,蒸煮时,饭粒完整,米饭柔软油润,浓香持久,米饭冷后不硬,且有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