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瓜篓籽,安徽省潜山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采用传统工艺加工后,入口咸(甜),破壳后籽仁鲜美,润脆可口,香、咸(甜)纯正,具备壳薄、仁肥、质脆、香浓、口感好的特色。
马陵打瓜子又称打瓜子:盛产于安徽宿松东乡许岭一带,安徽六安延淠河一带也盛产。瓜瓤分红、黄、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壳薄仁香。南京建都后马氏亲口将打瓜命名马陵瓜,打瓜籽定为贡品。
方记秘制草本熏蒸肉是源自安徽省桐城的一种传统美食,是桐城“桂林方”家族中六房一道家传菜。其历史悠久,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方记秘制草本熏蒸肉的成品色泽金黄,肉质鲜嫩多汁,余味悠长。
望江土鸡蛋是指产自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土鸡所产的鸡蛋。土鸡,又称本地鸡或走地鸡,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放养,以天然食物为主食的鸡种。由于土鸡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方式较为自然,因此其产出的鸡蛋通常被认为比普通鸡蛋更有营养价值,口感也更为鲜美。
弹腔,是潜山古老剧种之一。潜山弹腔,即老徽调。在明朝就已流传于民间,流布地区以潜山为发祥地,周围辐射至安庆六邑。弹腔一直以皖江地域为核心流传地,因此成长历程深得皖江文化之浸润。
痘姆古陶红烧肉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的一道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烹饪工艺和醇厚的口感而闻名。古香古色,肉质酥软、色泽红亮,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这道菜的历史悠久,与痘姆古陶有着密切的联系。痘姆古陶是一种有着6000多年历史的陶器,其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岳西桑皮纸,安徽省岳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岳西桑皮纸纸张质地纤维细密,纹理清晰,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吸水性强,色泽洁白,墨韵层次鲜明,不腐不蠹。
岳西锅粑汤是安徽省岳西县的一种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锅粑汤的口感独特,汤水洁白如乳,锅粑焦黄松软。尝一口,鲜美;品一口,甘甜;咂一口,醇厚。
舒席古称“竹簟”,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工艺品。王河盛产水竹,篾工巧匠甚多,自古有“竹席之乡”的美誉,潜山历史上称“舒州”,舒席因此而得名,又称竹席、凉席,是潜山特有的竹编工艺制品,有近2000年生产历史。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鱼面口味独特,是皖西南地区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每年到冬腊月的时候,制作鱼面成为当地农家的一大乐事。据悉,宿松鱼面为县级非遗,口味独特,是当地的美食头牌。
太湖状元糕是太湖县的一种传统糕点,因在糕点上刻有“状元”二字而得名,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这道糕点口感软糯香甜,老少咸宜,深受大众青睐。
弹腔,又称“弹戏”,即老徽调。明末清初在以怀宁县石牌为中心的安庆地区形成。其主要声腔一梆子腔,高拨子,西皮,二黄的音乐资料均有积累。
潜山琴书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曲艺,起源于唐朝贞观年间,当时有一个道士叫王蝉,以击鼓说唱的方式向弟子们传授道教,由于中年双眼失明,不能击鼓,后来改用二胡伴奏,于是大鼓书和琴书慢慢相传下来,逐步演变的民间艺人行走江湖养家糊口的手艺。
二祖禅茶是一种源自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的传统茶叶,产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太湖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峰峦叠嶂,云缭雾绕,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具有外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气高长,滋味浓醇鲜爽等品质特点。
会宫镇位于枞阳县中部,东与浮山镇隔湖相对,南与官桥乡毗连。会宫镇更是文化之镇,世代文人辈出,源远流长。朱元璋“划剑分水”的故事是一个民间传说,而枞阳会宫镇也就因此得名。
“牛灯戏”自古有之。相传唐朝初期,名将尉迟恭遭贬至江西鄱阳湖一带。他亲学耕田,边耕边唱。其后人在元朝时迁至怀宁县洪铺镇汪河屋,从此牛灯戏在该地世代相传。2010年,“牛灯戏”被列入安庆市第二批“非遗”名录。
怀宁凉亭狮子灯会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俗活动,起源于安徽省怀宁县凉亭乡双湖村后湾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项活动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以其独特的舞狮表演和灯会庆典而闻名。
望江中华鳖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一种特色水产品,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岳西高山茭白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以施农家肥为主的耕作方式,茭白嫩如脂、鲜如笋、白如雪,自带田野芬芳。红椒红,青椒青,口感鲜脆香甜,营养丰富。
抓周,是潜山市民间流传已久的习俗,是在小儿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小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以新生儿第一件抓着不放的器物为准。
潜山十二月花神是一种流传于安徽省潜山市的传统舞蹈,它是潜山古代民间灯会、庙会中的主要文娱表演节目。潜山历史悠久,历经300余年,一直广为流传。“十二月花神”是潜山古代民间灯会、庙会中的主要文娱表演节目。
琥珀糕又名琥珀贡糕,为桐城传统副食品名产品。主要原料是本地生长的山楂。桐城人历来用熟果去皮核蒸烂和糖霜拌在一起做山楂糕。
倪桥的“倪”是以前的姓氏,“姓氏考略”上则指出:“倪氏即郳氏、郳氏,避仇改为倪,望出千乘”。倪桥的倪姓又秤砣“倪”指的是倪家祖先。
潜山采耳技艺顾名思义就是掏耳朵,起源于民间,掏耳朵兴起于剃头匠,他们发明了专业的掏耳朵工具,并且发明了专业的操作手法,这时候采耳才迎来了大家的广为赞誉,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对剃头匠的掏耳朵,青睐有加。
程岭大鼓书,俗称“说书”,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打鼓而得名。源于明末清初的宿松县, 300多年来,通过融合黄梅小调、文南词等唱腔,以及当地方言,形成了多种板式、独具宿松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
太湖红光栗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特产。太湖红光栗栽培历史悠久,色泽鲜艳,口感极佳。目前全县红光栗栽培面积达25万亩,年产量8000吨,销售市场广泛,深受消费者喜爱。
潜山糯米封缸酒酿制技艺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元和年间,潜山糯米封缸酒酒性中和、温烈相济,醇稠如蜜、入口绵甜、回味芳香,营养丰富、补中益气、有助于消化,色泽金碧自然,澄清明澈。
天柱山茶树菇是指在天柱山地区生长的茶树菇,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是中国历史名山之一,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天柱山茶树菇得益于天柱山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太湖禅菊是一种产自中国安徽省太湖县的特色农产品,太湖禅菊采摘于高山云雾中海拔600米的花亭湖周边群山,这种菊花汲大别山之精华,取花亭湖之灵气。颜色鲜艳、气味清香、无梗叶、碎瓣,由无菌无尘车间自动分装,恒温保鲜贮藏,保持纯正的原生香韵,为世人高雅品饮。
麦鱼,产于桐城沿湖一带水域之中, 形体及大小皆如麦粒,又于每年麦熟季节捕捞,故称麦鱼。麦鱼产量极小,且捕捞季节短暂,故物以稀为贵。可晒干储存,与鸡蛋或豆腐混合烹调,其味极佳。
米坯子,又称冻米,冻米坯子,一种用糯米蒸煮加工出的米,为桐城及周边地区所特有。米坯子炒成炒米,香脆爽口,味美纯正,吃法多样,又能久贮,故受百姓青睐,不仅长留着自家吃,还往往把它当作礼品赠送给外地的亲朋好友。
枞阳美味小杂鱼是一道以当地新鲜小杂鱼为主料的地方特色菜肴。小杂鱼指的是体型较小的多种鱼类,这些鱼通常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岳西芝麻糖是岳西县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岳西人习惯叫它麻切糖,它主料只有简单的芝麻、糖以及炮米,这样做出来的芝麻糖香甜酥脆、美味可口、老少皆宜。
二鬼扳跤是由一个演员扮演双人摔跤的舞蹈形式。是固镇县刘集镇传统舞蹈,是蚌埠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上绑一个假人,成为一对。演员和假人画以鬼脸。扑打相摔,以示鬼邪远离,人们平安之意。
在太湖乡间,人们喜欢线粉丝。“线”,做动词用,就是“做”的意思。线粉丝,也就是做粉丝的意思。这种粉丝的原料是红薯,做出来的粉丝细腻柔润,清爽可口,是纯正的乡村美味。
西乡花椒鸡是桐城市青草镇的一道地方名菜,旧时只有家中来了最贵重的客人才上这道菜。花椒鸡味道麻辣咸香,鸡肉嫩,味浓香,带有花椒麻辣,有跌打骨折调理、活血化瘀调理和高血压调理的作用。
望江黄鳝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特色水产品,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望江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非常适合黄鳝的生长。望江县的黄鳝养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养殖黄鳝的传统。
刘若宰(1595~1640),字胤平,号退斋,怀宁县平山大塅人,明崇祯元年(1628)文科状元、书画家。刘若宰出身于书香门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数千言可立就。擅长书画,楷、行、草书均精绝,戏作墨花也别有情趣,安徽省博物馆珍藏有他的行书轴和山水轴。
怀宁贡糕,至今已有近600年生产历史,呈白色或玉白色,呈长方形,棱角完整,切面平整,糕片密实,有弹性,不松散,口感香甜,柔软绵爽,入口即化,具有糯粉、白糖、麻油混合而成的香味。
“山里鹤”苦荞香茶是由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特产的一种健康茶饮,其主要原料为苦荞麦。苦荞香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健康益处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小蒜粑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特色米粉粑,主要由小蒜、腊肉和大米粉制成。
小市米粑是怀宁县小市镇地方传统类早点,也被当地人称为“丰糕”或“发糕”。它是小市乃至怀宁地区的一种传统早点,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小市米粑的外形雪白,内里蓬松,表面光滑微反光,带有米的清香和发酵的香气。口感酥软不粘牙,慢慢咀嚼时会有一股酸甜味在嘴中散开。
麒麟灯艺是流动表演形式,因而每到一处,家家户户喜放鞭炮,烧黄表迎接,乡民们都祈祷人丁兴旺、幸福美好。
太湖县花亭湖蜜桔是太湖县花亭湖地区的特色水果之一。花亭湖蜜桔以皮薄、甜畅、汁丰无渣的绝佳品质,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部优产品”,畅销江淮大地。果肉细嫩多汁,味道甜美,香气浓郁。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C、钾、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质。
桐城春秋称为“桐国”,汉名“桐乡”,皆因桐而名,盛产桐油。传统油漆技艺在桐城民间流传悠久而广泛,鼎盛于明清时期。制作时,将压榨的生桐油经过适当的高温处理变为熟桐油,再勾兑适量土漆,便可用来装饰各种木质家具。是传统建筑、器具防腐美化的智慧结晶,在当今古建筑修复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关孟河茶干是一种源自安徽省桐城市大关镇的传统食品,由方氏祖辈方子贤于民国时期创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原料选用优质黄豆为主要原料,工艺沿用古法,手工研磨,手工沥浆,二道熟制,传统压榨精制而成。口感质地紧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望江肉蒸面是一道源自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地方特色美食。这道菜以其鲜美的肉质和独特的蒸面技巧而闻名。肉质酥烂,面条劲道,汤汁醇厚,味道鲜美。
潜山肉蒸面是一道源自安徽省潜山市的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鲜美的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面条劲道,肉末鲜嫩,口感丰富。色泽金黄,诱人食欲。
罗汉除柳是一种传统舞蹈,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罗汉除柳俗称赶柳,是一种带有剧情表演的民间舞蹈,相传在清末前就流传于安徽省太湖县大别山区望天乡及湖北英山一带,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和农村手工业者。
望江县的莲湘舞是一种流传于该地区的民间舞蹈,因其使用的道具而得名。莲湘舞的表演者手持一种特制的竹竿,这种竹竿长约三尺,比拇指略粗,两端刻有槽子,并插上销子,串上铜钱或金属圆圈,横竖间隔排列,两端系有红绸带或铜铃。
枞阳胡琴书主要流传于枞阳沿江圩区,由瞎子算命演变而来,以二胡伴奏,用通俗易懂的枞阳俚语说唱。曲调用民族 “徵” 调式,唱词多以二二三句型,夹白夹唱非常自由,叙事抒情方便,题材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小说。
龙窑柴烧是以松树枝为燃料烧制陶器的方式,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最早见于明代《天工开物》“陶埏篇”,可见其历史悠久。从大量的考古发现,痘姆乡境内曾经古窑密布,现存有红元、叶炉、红星、蛇尾子窑等龙窑遗址。
太湖县水菊粑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一种特色传统食品,主要在清明节期间食用。水菊粑主要由水菊和大米粉制成,是当地人在清明节表达对亲人思念、祈求健康和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方式。
岳西采茶调曲调优美,其结构完整,曲调优美缠绵,柔和细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在岳西县境内流传广泛,历史悠久。
龙山吴氏龙灯会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据传,现在双港镇“龙山村”以前叫“双龙村”,此地有两条老龙,又称“双龙会”,一条为黄氏老龙,一条为吴氏老龙,遵照祖先传承下来的规矩,每逢喜事或春节前后,老百姓自发组织,扎灯舞龙,那时候舞龙现场双龙齐舞,热闹非凡。
山粉圆子烧肉是枞阳的一道地方特色私房菜,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腻、香脆可口。山粉圆子烧肉色黑香甜,柔韧筋道,最大特色在于利用山粉把肉的香味和油腻都吸进去,这样虽然饱含肉香,却不油腻。晶莹剔透的圆子,让人视觉和味觉都能得到满足,回味无穷。
潜山木偶戏又称“菩佬戏”或“扁担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据潜山县志记载,木偶戏在潜山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清末以来木偶戏风行,深受群众喜爱,主要集中在五庙、黄铺一带,凡有祭祀、节庆和民俗活动都要请木偶戏演出。
油坝乡小龙虾是潜山市油坝乡的特色水产品,油坝乡的小龙虾以其肉质鲜美、口感细腻而闻名,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油坝乡从事“稻虾”共生产业的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有30余家,稻虾产业面积达6000余亩。
枞阳鱼圆子是安徽省枞阳县的一道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口感而著称。鱼圆子主要使用草鱼或白鲢鱼作为主料,通过精细的加工和烹饪,制成圆形的小丸子,口感细腻,味道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