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媒鸭,安徽省枞阳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枞阳媒鸭的养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该品种具有可野外放牧、觅食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天柱山主峰海拔1751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称为天柱山。天柱山民俗文化十分丰厚,除了有史书记载的古典文学作品外,还有一类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它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且绚丽多彩,充满艺术魅力。
七仙女传说中的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是一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的民间传说,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感情,所以它的神奇幻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深受民众喜爱。
龙关粉丝是中国的传统特产之一,其生产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龙关粉丝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因其原料好,气候适宜,加工精细,因而产品质量优异,其丝条匀细,纯净光亮,整齐柔韧,洁白透明,烹调时入水即软,久煮不碎不糊,吃起来清嫩适口,爽滑耐嚼,风味独特。
岳西盛产竹子,资源遍及全县,竹子质地坚韧,纤维细长,富有弹性,适于制作竹编工艺品和竹器家具。岳西竹器加工技艺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手工技艺,它起源于安徽省岳西县。
陆家湾老龙灯会是枞阳县枞阳镇陆家湾及周边区域的传统民俗运动。陆家湾老龙灯会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唐末(公元880年)。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
垓下传说是安徽省固镇县垓下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项羽的《垓下歌》和虞姬的和歌情真意切,令人荡气回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史册中的壮丽一页。2010年入选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潜山民歌是流行于潜山市域各乡镇的的各类民歌的统称,是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的民歌,是潜山人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抒发感情、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
“三月不吃粑,蛇咬归人家。”枞阳有三月三吃粑的习俗。“粑”与“巴”谐音,鬼节吃粑是为了“巴”住人的灵魂,不让鬼勾走了。所以这一晚家家户户都要吃粑,而且还要等天完全黑透了才能点灯,大概是想人在暗处躲着,不让鬼看见。
菱角米烧肉是一道结合了菱角和五花肉的特色菜肴,菱角米的加入使得这道菜在口感和营养上都更加丰富。菱角米烧肉的特点是五花肉肥而不腻,菱角米吸收了肉汁的香味,口感粉糯,整道菜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
潜山根雕以自然界天然根材的自然美为基础,从选材、构思、创作都需要经过技师的反复揣摩,技师要善于发现树根蕴含的美好寓意,最大限度地突出作品的自然之形、自然之美,将树根自然之美倾心展示出来,把朴素的高贵诠释的淋漓尽致。
岳西木雕是指岳西古建筑中的雕饰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艺术特征。它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雕刻风格自然古朴,隐僻典雅。
鲟鱼镇是桐城市东南方向的一块飞地,因鲟鱼镇与枞阳县枞阳镇下枞阳社区接壤的一处地方地形酷似鲟鱼嘴而得名。
灯彩,是一种用篾条扎成花灯骨架,再用彩纸裱糊成形、描绘上色的用于民俗活动的民间工艺品。岳西灯彩历史源远流长,制作技艺涉及竹编、绘画、剪刻纸等门类。
枞阳各个乡镇流传的民歌,各有特点,唱法多样。北部山区多为山歌,南部圩区多为小调。同一首民歌,地域不同,唱法也不尽相同。枞阳民歌以枞阳方言为主,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岳西狮舞,又称“玩狮子”、“戏狮子”。狮舞作为吉祥象征,是岳西灯会的核心节目,在灯会中要行“拜香火”等传统仪规,在“大场”中表演。是岳西灯会的核心节目。
董庙花车是安徽省固镇县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董庙花车表演形式多样,源于生活,贴近群众,流行于民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地方歌舞。
宿松民歌是流传在安徽省宿松县境内传统民歌(赣语)的总称。它语言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方风格,是宿松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流传的集体抒情诗。
天柱山道教音乐通常是道士们作道场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内容,传播的主要媒介是民间演唱团体、自乐班和鼓吹乐班子,他们大都以村为单位遍布城乡,自成一体。
潜山盆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源于中国安徽省潜山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盆景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岳西歌谣由人民口头创作、传唱,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或短小或宏大,贴近群众生活,直接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
旵冲麒麟灯据传创于清末,最兴盛于解放前期,舞麒麟是舞狮子的一个独特分支,从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流传而来。整个班子有20余人,锣鼓、唢呐、举灯(头灯、挑灯、排灯),所有人员各司其职。“麒麟灯”传承过程中顺应流变规律,如今的“狮子灯”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被人们誉为“麒麟”下凡。
旱船是固镇地区一种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舞蹈,它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思想感情,记录了地方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愿望及和谐欢乐的气氛。
安徽省固镇县的董庙狮子舞又称舞狮,民间多称为玩狮子、耍狮子,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其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泛,据说最早由西域传入,至唐代,已发展成为上百人表演的大型集体歌舞,进入宫廷表演。此后,流行民间,深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
神仙杈豆腐是岳西较有特色的时令菜肴,它以山区特有的腐婢树叶特制而成的,因其季节性强、量少而尽显珍贵。是岳西老百姓只能在夏季品尝到的食品。
《一夜妃的传说》是一个源自安徽天柱山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女主角桃花与乾隆皇帝的一夜情缘。
太湖县绒毛蟹依靠泊湖丰富的天然饵料养殖,规格大。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泊湖绒毛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珍贵水产品,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是当地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
万佛湖鱼头是一道源自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地区的特色美食,万佛湖鱼头以鳙鱼头为主要原料,配以纯清的湖水和独特的佐料,经过精心烹制而成。其口感鲜美,肉质细嫩,汤色乳白,肥而不腻,腴嫩汁浓,且含有丰富的钾、钠、铁、磷、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食品的追求。
龙舒贡席,又称舒城舒席、舒城贡席,是安徽省舒城县驰名中外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舒席色泽鲜艳,柔软光滑,折卷不断。舒席具有凉爽消汗、不腐不蛀、经久耐用、携带方便等特点,是夏令佳品。
舒城板栗烧鸡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的一道传统美食,舒城是远近闻名的板栗之乡,这里的板栗个头硕大、果肉饱满、香甜软糯,与鸡炖在一块真是美味又营养!
舒城皖西白鹅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特产,同时也是安徽省地方优良鹅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早期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羽绒产量高且品质优。
舒城小兰花,又称小兰花茶,安徽省舒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烘青绿茶中的珍品,因其冲泡后如兰花开放而得名。
桃溪瓦罐汤是舒城县桃溪镇的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以其滋补鲜美的特点享誉大江南北。瓦罐汤源于民间,历史非常悠久。做法非常考究,必须要以当地的土瓦罐为容器,主料可以是附近的散养老鸭、乌鸡、新鲜的排骨、筒骨或猪肚,然后再小火慢熬两三个小时,汤汁清澈,喝起来滋味醇厚。
舒城大饺子是安徽省舒城县的一道特色美食,又叫米饺,是舒城人最爱吃的早餐之一。舒城大饺子经过农家亲榨的菜籽油烧热油炸后,变得香喷喷、脆生生、鲜嫩嫩。
舒城狮子头是安徽省舒城县的一种特色小吃,舒城狮子头和我们印象中的狮子头并不一样,它是一种油炸面点小吃,可以当早点,也可以作为茶点,还可以佐酒。吃起来口感酥脆可口,油而不腻,内部软嫩多汁,香辣咸鲜。
舒城蒿子粑粑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的一道传统美食,每年春天,当地人就会到田间地头采集野蒿,用来制作蒿子粑粑。如今,在很多农家菜馆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蒿子粑粑,非常受欢迎。
舒城板栗是安徽省舒城县的特产,舒城板栗已有数百年历史,是舒城名特产品之一。舒城板栗的特点是色油亮、籽粒大、肉质松、味香甜、糯性大,总营养价值高于大米和小麦,被视为上等食品。
万佛湖胖头鱼,作为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的特色水产品,享有很高的声誉。胖头鱼通常是一鱼多吃,鱼肉用来制作红烧鱼,鱼头用来制作鱼头汤,还可以制作铁锅鱼、椒盐鱼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