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官寨花糕是内黄本地特色美食,以面粉、红枣为原料,按照传统做法手工制作,有单层和多层之分。李官寨花糕造型奇特,惟妙惟肖,既保留传统,又追求创新,座座花糕都是难得的艺术品。一般每年元宵节前制作,元宵节期间食用,味道甜美,老少皆宜。
内黄农民画是内黄县的传统民俗绘画艺术。内黄县民间绘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众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大胆吸收现代派艺术之长,展示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内黄县农民画艺术的主流。
汤阴木版年画起源于唐代初期,盛行于宋元明清及民国初年。相传,汤阴县东高韩村的韩姓人家,唐初时在京城经商,闻知太宗将尉迟恭、秦琼画像贴于寝宫门前以驱邪祟,国人皆以效仿。认为此乃商机,于是急忙赶回汤阴家中,亲刻木版印制花祃(音mà)投于市,使作坊日益强大,兴盛达数百年之久。
苏奇灯笼画是安阳市苏奇村的传统民俗工艺品,属于彩画灯笼。当地民间艺人就地取材,用高粱秆儿扎制成约六七寸高,四寸宽,四面或六面形体的骨架,然后再裱糊上事先印好的彩画,灯的四周以彩线装饰,中间插上蜡烛,燃着之后,小巧玲珑。
内黄大枣,河南省内黄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内黄大枣果酸含量为枣果平均含量的5倍,维生素C含量是柑橘的10倍,苹果的75倍,是名副其实的“百果之王”。因所产红枣味美量大,内黄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曲沟抬阁原名干戈沟,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春秋时,群雄逐鹿,曲沟所处之地连年战事不断,故被人称做“干戈沟”。起初之意是让远去的孔子仍能回望到高桌上的歌舞,后来,村民们在喜庆自娱时,仍延用了这种歌舞形式。因为抬着歌,故有“抬歌”。“抬歌”即是最早的抬阁。
楚旺扒糕是内黄本地特色美食,以荞麦面为原料,按照传统做法手工制作。扒糕一般凉调,用芥末、香油、陈醋调拌,味道鲜美,筋道可口,既可消暑健脾胃,又有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安阳庭院种植栝楼历史悠久,药用和食用栝楼产量高、品质优。栝楼的果实和根都是中药材,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化痰、去燥降火、利气宽胸、舒肝健胃、护肤美白、止痒杀菌的功效。据医学典籍记载,安阳栝楼和安阳天花粉在同属药材中品质最好,药效最佳。
林州特产中的板栗,位于河南省林州市。以城郊、姚村、合涧等乡镇为盛产区。板栗作为林州的特产,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它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
内黄烩面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按照传统做法全部手工制作,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汤好面筋营养高,深受内黄广大食客的青睐。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老味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和鸡蛋烩面等。
内黄花生,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内黄花生果大饱满,色泽亮丽白净,口感好,且网纹清晰,质地饱满。据《内黄县志》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在民间被誉为“长生果”,有“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之说。
灯笼画是内黄县极具特色的手工制作技艺。内黄流传至今的歌谣:“灯笼会、灯笼会,打着灯笼排着队、灯笼灭了回家睡”;“贴门神、挑灯笼、点燃鞭炮过大年,年年都有好盼头”。内黄灯笼画始于清朝。2021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馓子以它的物美价廉营养便利,深受咱们内黄人喜爱。以前,街头巷尾卖馓子的小摊不少,现在想卖几乎得碰运气,很是少见。近日在梁庄镇下乡工作时,碰到卖馓子的小摊,和几位同事每人买了一大兜子。
内黄尖椒,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内黄县独特的沙质地培育出具有油质重、颜色红、香味浓、辣度高的朝天椒品种——“内黄新一代”。“‘内黄新一代’在全国是高辣的代名词。内黄尖椒优质高产、色泽鲜、辣度高、椒形美、商品性好。
大盖柿是一种以任村、东岗、采桑等乡镇为盛产的地方特色特产。大盖柿制成的柿饼品质柔软,霜色乳白,味甜似蜜,因此在市场上享有盛誉。此外,大盖柿的种植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使得大盖柿的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周易文化是古老而又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在《简易道德经》里,周是周到圆满,易是运动变化无不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