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雪梨瓜,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香气浓郁、爽甜多汁、纤维细、风味佳等优点闻名遐迩,每年热销往珠三角及港澳等地,成为乐平的一大特色名片。
双皮奶,是一种粤式甜品。清朝时起源自佛山顺德,用水牛奶做原料。上层奶皮甘香,下层奶皮香滑润口。吃起来,香气浓郁,入口嫩滑,让人唇齿留香。
侠家拳是传统南派拳术,起源于清朝,由少林和尚开始传出。侠家拳的特点:“放拳如猛虎,出枪似蛟龙”,“拳法刚烈,威猛。动作长桥大马,大开大合”。
石角扣肉是广东省廉江市石角镇的一道传统名菜,它是当地人在节日庆典和家庭聚餐的必备佳肴,廉江石角扣肉以其浓香馥郁、软稔入口、留香久远的独特风味而著称。其肉质鲜嫩多汁,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与酸菜等配料的搭配更是相得益彰,使得整道菜品口感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雷州白斩狗,以客路镇白斩狗扬名,有“一进雷州狗肉香”美称。雷州白斩狗以其肉香味美、口感鲜嫩而著称。狗肉本身具有温补脾胃、补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的功效,是冬季御寒的佳品。同时,雷州人吃白斩狗时还讲究佐料的搭配,使得这道菜在保持狗肉原味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层次。
三水黑皮冬瓜,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皮硬肉厚,瓜肉白色致密清香,瓜瓤少,营养丰富,还含有微量的硒,是三水传统名牌农产品之一。
廉江山姜头鸡汤是廉江市的一道特色美食,黄竹山山姜头鸡汤,用黄竹山产的山姜头及独特的汤料配制而已成,该汤纯白如牛奶,味道微甘,沙姜头独有的清香和鸡肉的香气相结合,喝下去十分鲜甜可口,让人难忘,特别适合秋冬饮用,特别暖身。
沙栏鸡又名三角鸡,也称石岐鸡。主产于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为广东省优质地方鸡种之一,因其做成的白切鸡皮薄、肉嫩、油少、色靓而闻名,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销往港澳地区。
洪拳又称洪家拳,是中国南派武术中的精华,流传区域甚广。小榄洪拳的套路内容多,手法丰富,腿法较少,讲究桥马。动作简朴,讲求实用,以气催力,发声助威,具有鲜明的外家功夫风格。经常练习可强身健体,强壮筋骨,磨练意志、陶冶性情。
粤西白戏(廉江木偶戏)是以白话方言演唱的、有特定的音乐伴奏和以多种板式唱腔综合运用的一种杖头木偶戏。其流行于广东省湛江市的廉江市。粤西白戏,其木偶造型,形象逼真、做工精细、惟妙惟肖。尤其偶头活动部件的制作与操控,更加科学巧妙。
三水臭屁醋食俗是佛山市三水区的一种饮食文化,三水臭屁醋的酿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533年前,距今有近1500年的历史,最早在《齐民要术》成书前已有记载。
状元糕是吴川的特产之一。它以大米为主料,经高温烘烤而成,色泽白中带黄,呈长方形,松脆香甜。
南头灯酒习俗是由民间信仰活动世代沿袭流传下来,与群众的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南头灯酒习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有一套严格而完整的扎灯、开灯、挂灯、祈灯、投灯、饮灯酒习俗。
顺德永春拳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技法的武术流派。顺德永春拳据传起源于福建九莲山少林寺,由至善禅师所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吴川三绝”之一,广东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于唐末宋初,由梅菉镇瓦窑村民兴起。
明昌鸡仔饼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一种特色美食,与盲公饼、杏仁饼、老婆饼并称为“广东四大名饼”。
廉江甜薯羹是广东省廉江地区的一道传统小吃,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蛤仔跳塘”,廉江甜薯羹的口感软韧、爽口、清甜,入口的厚重感与清甜的感觉在口中和谐共存,令人回味无穷。
小榄民间剪纸,流传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传统美术,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榄乡的剪纸文化是南宋开村时由中原传入的,小榄民间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花鸟、触、走兽、人物、山水、传统纹饰等皆可入画。
神湾菠萝,广东省中山市神湾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果身圆形或椭圆形,果丁较深。果肉金黄、香甜多汁、蜜味浓郁、爽脆无渣。
南海里水有道美食叫霸王鸭,原本叫莲王鸭,因为酿入鸭肚的配料主要是莲子。这道菜的色、香、味俱全,入口香嫩软滑,肥而不腻,堪称席上之霸,于是,霸王鸭的美名便流传至今。
糖祖习俗是广东省遂溪县一项富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糖祖习俗起源于隋朝,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遂溪有着“中国第一甜县”的美誉, 是我国较早种蔗和制糖的地方,以糖为主的民俗文化独特而丰厚,遂溪糖祖习俗和古法制糖技艺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仪式完整、组织严密,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遂溪县广藿香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和芳香食材,在当地具有显著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目前,在遂溪以乌塘镇为中心,辐射多个乡镇都种有广藿香,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
安铺鸡是广东地方良种,主要产于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安铺镇,又称土种鸡、本地阉鸡或三黄阉鸡。其皮脆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并具有脚黄、嘴黄、皮毛黄的特色,故又称三黄阉鸡。
高明粉葛扣肉是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的一道特色美食,在逢年过节、婚娶喜事等重要场合,粉葛扣肉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高明粉葛扣肉口感独特,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吃完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三水沙琪玛,作为佛山三水地区的特色美食,承载着当地人的甜蜜记忆与情怀。沙琪玛凭借其酥松绵软、甜而不腻的口感,成为点心界的“八大金刚”之一。
安铺锣鼓是一种鼓乐,俗名“安铺锣鼓头”。原系每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民众为男丁挂灯时,作贺灯祈福、驱邪助兴、竞威赛响所用。所以,民间又称之为“添丁贺灯鼓”。
吴川飘色始于清代,以儿童乔装各种人物,站或坐在“色板”上面,在游行时手舞足蹈,飘飘如仙,惊险美妙,被誉为“隐蔽艺术”和“东方飘游艺术”。
沙古菜头仔是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沙古地区的一种特色腌制食品,也是遂溪三宝之一。菜头仔又称萝卜干,沙古菜头仔色泽金黄,清香爽脆,入口回甘,有利消滞开胃,解热健胃,生食熟食均可。伴肉炒、鸡蛋煎、鲜鱼蒸、炖汤搭配等皆有独特风味,成为湛江民间的特色小吃。
崖口云吞是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的一道特色传统美食,崖口云吞以皮薄肉少著称,个头虽小,但在汤水中清透分明,内里馅料隐约可见,更显小巧玲珑。
“吴川八宝饭”于1922年在吴川梅菉镇创制的,是腊八节的节令菜肴。吴川八宝饭口感纯甜、软滑,气味芬芳。吴川八宝饭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糯米富含淀粉和蛋白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红枣、莲子等配料则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
遂溪制糖技艺,广东省遂溪县传统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遂溪传统制糖技艺采用12世纪南宋王灼撰写的《糖霜谱》和17世纪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石辘榨蔗,锅灶熬糖,瓦器分蜜。”的方法。
阜沙单人农艇赛,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的传统运动,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阜沙镇单人农艇赛由验艇、放龙、比赛、夺标、领奖、吃龙舟饭、收龙等多个环节组成。每次比赛都有数十只艇参加。
中山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主要产自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罗氏沼虾的肉质细嫩、鲜美,口感极佳。无论是清蒸、红烧、油炸还是煮汤,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美味。
醉龙,又称转龙头、舞木龙、舞柴龙、舞龙船头,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醉龙是古代广东中山民间特有的一种舞蹈,它起源于宋,盛于明清,原为自发的即兴跳神舞蹈,后发展成道具舞蹈,每年在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的巡游活动中表演。
徐闻良姜,广东省徐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徐闻良姜种植历史超800年,全县种植面积约6万亩,占全国的90%,鲜姜年产量约为12.5万吨,干姜年产量约为3.1万吨,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超过28亿元,多年畅销海内外市场。
廉江石角傩戏起源于明崇祯年间,成熟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延续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廉江石角傩戏是一种以宗教祭祀文化为主的原始的传统戏曲形态。集傩祭、傩舞、傩歌于一体,祭中有戏,戏中有舞。
小榄菊花肉是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小榄菊花肉口感爽脆不腻,清香可口,特别是菊瓣液香凝喉,芬芳扑鼻。它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同时带有菊花的清香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顺德蚕丝——早在宋代,此地便开始种桑养蚕,从未间断,是蚕丝中的上品。在宋代时,桑蚕丝丝织业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顺德蚕丝是广东的一种收入大、出口多的重要特产。顺德蚕丝还以其细腻、柔软、光泽度高而著称。
雷州珍珠,特别是流沙南珠,是广东省雷州市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自古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雷州采珠历史悠久,至少有2000多年,古时雷州素有“珍珠故乡”之称。
黄圃三六九墟市习俗,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的民俗,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六九墟市是清末民初诞生在黄圃的民间商贸习俗,历经搬迁,已逾百年,传承至今。
腌粉,又叫凉拌粉,是徐闻当地出名的小吃,在当地很受欢迎,每个人都喜欢隔几天吃上一碗。这是徐闻人最常吃的早餐,既可凉拌也可拌汤。
廉江市是我国荔枝的发祥地之一,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廉江荔枝以其果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味甜而著称。
雷州风筝节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信仰文化活动。以广东省雷州市为主,辐射雷州半岛部分乡镇,于端午节期间表演竞放风筝的庙会活动。每年五月初一为“风神节”,雷城北门风神庙有放风筝娱神活动。庙会日,四乡八里的群众抬着巨大的风筝前来放飞比赛,非常热闹。
中山咸水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咸水歌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歌唱形式。
板芙白溪瓷釉彩烧制技艺,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板芙镇的传统技艺,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板芙白溪瓷釉彩烧制技艺是以白溪村的白泥为原料,延用土窑烧制的釉彩烧制技艺。白溪瓷釉彩浑厚朴实,有黑、蓝、绿等颜色,是中山市板芙镇白溪村的传统釉彩。
海味腐乳是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的一种传统特色食品,遂溪县海味腐乳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这种传统食品不仅在当地深受喜爱,还逐渐走出遂溪,成为更多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遂溪三宝之一的海红米(海稻米)又称长毛红米。生长在西湾桥河段,此地是杨柑河的出海口,历经千万年海潮冲刷沉淀,淤泥深厚,有机腐质多,咸淡水交融。此红米营养丰富,有益肠健胃,口感亦佳,为遂溪著名的土特产。
吴阳海蜇,作为广东省吴川市一带的特色海产品,原名水母,吴川人俗称海蜇为“捞”,吴阳沿海的海蜇最为出名。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
南朗崖口飘色,又称“出会景”“枭色”,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的祭祀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南朗崖口飘色源于唐代耍菩萨的祭祀习俗,后逐渐发展成现在的表现样式,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时,崖口村都要举行飘色表演。
沙溪扣肉是广东中山沙溪镇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以其鲜香可口、丰腴甘香、肥而不腻的口感赢得了食客们的青睐。
灵龟塔传说是流传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一带的民间传说,传说中神龟的勇敢、无私和牺牲精神,也激励着高明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胥江祖庙庙会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的活动,胥江祖庙,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内有北帝庙、观音庙、文昌庙,集儒、释、道三教合一,与悦城龙母庙、佛山祖庙并列为广东省最有影响的三大古庙。
中山粉果是广东中山地方传统名点之一,历史悠久,其中以金吒为代表。粉果金吒口感清香、肉鲜皮脆、味道鲜美。其外皮晶莹剔透,馅料丰富多样,咬一口便能感受到满满的馅料和浓郁的香味。
九江双蒸酒,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海九江“三宝”之一,九江双蒸酒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传统酿造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裹蒸粽是广东省湛江廉江市的一道地方传统小吃,尤其以端午节期间最为盛行。廉江裹蒸粽以其香滑可口、软硬适度而著称。蒸熟的粽子金黄软韧,蘸上蜂蜜或赤砂糖食用,更是甜蜜带香,别有风味。此外,用荷叶包裹的裹蒸粽还带有一股芬香的荷叶味,使得口感更加独特。
小榄炸鲮鱼球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起源于明代小榄山,由一群自北南下的移民传授下来。
廉江市良垌镇竹园村舞鹰雄起源于清末民初。采青乃舞鹰雄的主要内容,“青”寓意吉庆祥和,采青(摆青)阵法有银树挂金钱、五指山等100多种。
石岐鸽,广东省中山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石岐鸽由于体形大、胸肉厚、肉质嫩滑爽口,且拥有独特的丁香风味,一直受到食鸽爱好者的追捧。而经典菜式红烧石岐乳鸽的出现,更是把石岐鸽推向了全世界。中山市年出产乳鸽约200万只,产值达到1亿元。
中山芦兜粽是当地端午节的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其口感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芦兜叶的清香与糯米的香甜相互融合,再配上五花肉和咸蛋黄的浓郁口感,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