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口云吞是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的一道特色传统美食,崖口云吞以皮薄肉少著称,个头虽小,但在汤水中清透分明,内里馅料隐约可见,更显小巧玲珑。
“羊三味”是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的一道特色美食,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这道美食实际上包含了三种主要的羊制品,即羊粥、羊羹和羊骨汤,因此得名“羊三味”。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吴川三绝”之一,广东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于唐末宋初,由梅菉镇瓦窑村民兴起。
吴川市番薯要数苏村番薯最为出名,苏村番薯,广东省吴川市长岐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苏村番薯种植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苏村番薯主要品种是蕹菜薯,味道醇香绵甜,质地松软。一般番薯生长期为4个月,苏村蕹菜薯却需要6个月。
吴阳海蜇,作为广东省吴川市一带的特色海产品,原名水母,吴川人俗称海蜇为“捞”,吴阳沿海的海蜇最为出名。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
吴川月饼,广东省吴川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吴川月饼的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吴川制作的大月饼,从几百克至数千克不等,其用料考究、制作严谨、工艺精细,皮薄馅厚,香酥爽口,甜度适中,风味纯正,而且造型美观、色泽金黄、图案精致、花纹玲珑浮凸、饼皮柔软、色香味俱全。
廉江白粥是广东省廉江市的一道传统美食,以其清滑、爽口、解渴的特点而广受好评。廉江白粥以其清滑、爽口、解渴的特点而著称。
醉龙,又称转龙头、舞木龙、舞柴龙、舞龙船头,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醉龙是古代广东中山民间特有的一种舞蹈,它起源于宋,盛于明清,原为自发的即兴跳神舞蹈,后发展成道具舞蹈,每年在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的巡游活动中表演。
中山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主要产自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罗氏沼虾的肉质细嫩、鲜美,口感极佳。无论是清蒸、红烧、油炸还是煮汤,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美味。
沙栏鸡又名三角鸡,也称石岐鸡。主产于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为广东省优质地方鸡种之一,因其做成的白切鸡皮薄、肉嫩、油少、色靓而闻名,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销往港澳地区。
茂生围香蕉是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著名特产水果,茂生围香蕉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口感而著称。其蕉身特别肥大,皮包青黄而带小黑点(俗称“梅花点”熟香蕉),蕉肉特别丰厚嫩白,入口鲜美香甜。
腌粉,又叫凉拌粉,是徐闻当地出名的小吃,在当地很受欢迎,每个人都喜欢隔几天吃上一碗。这是徐闻人最常吃的早餐,既可凉拌也可拌汤。
合子饼,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饼类食物,也是徐闻县城最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其味滑润清香而诱人嘴馋。合子饼原有甜味和咸味之分,但现在制作多见的是咸味。合子饼的口感十分软糯,入口即化。
吴阳沙螺,学名为尖紫蛤,又名西施舌,吴阳沙螺在清朝为贡品,因产于鉴江河与海水交汇地方,咸淡水交融,其肉雪白清脆。吴阳沙螺以其个大、肉肥、肉质鲜嫩、美味可口而著称。
阜沙单人农艇赛,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的传统运动,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阜沙镇单人农艇赛由验艇、放龙、比赛、夺标、领奖、吃龙舟饭、收龙等多个环节组成。每次比赛都有数十只艇参加。
南头五人飞艇赛,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的传统体育,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南头五人飞艇赛包括了由起龙、放龙、比赛、夺标、领奖、吃龙舟饭、收龙等多项内容。南头五人飞艇赛主要流传于镇内各村,辐射至周边地区的东凤、小榄及珠江三角洲地区。
雷州青枣,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特产,雷州青枣果重80~150克,呈椭圆形,果皮光滑,呈淡绿色,果皮薄肉厚,果肉呈乳白色、核小、可食率达≥93%,肉质脆嫩、清甜多汁,口感佳,风味独特。
冈南李家拳,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冈南村的传统武术,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冈南李家拳有桩头、散手、李家长拳、李家平拳等拳术套路和多种器械套路,主要特征为长桥大马、侧身偏步、多肘法、善腿击,步法灵活多变,手法质朴刚劲。
三乡木偶戏,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的传统戏剧,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乡木偶戏从最初在“神诞日”演出的神功戏发展为能够演绎古代剧目和现代剧目的综合艺术,演出剧目丰富多彩,其布景、灯光、伴奏、唱腔等都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港口龙艇制作技艺,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的传统技艺,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港口龙艇制作技艺自清末民初诞生以来,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小榄荼薇花制品加工技艺源于明嘉靖年间,至21世纪初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一带。小榄镇当地居民将荼薇花用作观赏、熏茶、酿酒、蒸露、制糖、入食及入药,其中以荼薇糖、荼薇蛋卷、荼薇酒等产品较为著名。
神湾菠萝,广东省中山市神湾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神湾菠萝,果身圆形或椭圆形,果丁较深。果肉金黄、香甜多汁、蜜味浓郁、爽脆无渣。
小榄菊花肉是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小榄菊花肉口感爽脆不腻,清香可口,特别是菊瓣液香凝喉,芬芳扑鼻。它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同时带有菊花的清香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明昌鸡仔饼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一种特色美食,与盲公饼、杏仁饼、老婆饼并称为“广东四大名饼”。
徐闻县桥头村“盘古诞信俗”独具地方民俗特色,是徐闻县文化馆收集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该民俗从明朝起流传下来,主要分布在徐闻县桥头四境村以及下洋、前山、曲界、仙安、锦和诸镇乡村。桥头村民以发现盘古诞生石的九月二十日为祭祀日,于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九月二十日举行大巡游信俗活动,并进行一系列敬崇盘古的信俗仪式。
红鱼干是湛江市徐闻县的特产,湛江西临北部湾海域,该海域出产的红鱼干和红鱼筒是湛江的著名特产之一。其中湛江的红鱼干又以徐闻红鱼干知名。
廉江石角傩戏起源于明崇祯年间,成熟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延续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廉江石角傩戏是一种以宗教祭祀文化为主的原始的传统戏曲形态。集傩祭、傩舞、傩歌于一体,祭中有戏,戏中有舞。
中山罗梁醒狮,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区街道的传统舞蹈,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山罗梁醒狮是南狮的一个流派,形成于中山。
石岐鸽,广东省中山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石岐鸽由于体形大、胸肉厚、肉质嫩滑爽口,且拥有独特的丁香风味,一直受到食鸽爱好者的追捧。而经典菜式红烧石岐乳鸽的出现,更是把石岐鸽推向了全世界。中山市年出产乳鸽约200万只,产值达到1亿元。
三水河鲜生产习俗是佛山市三水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百年来,三水疍家人一直在西江、北江上捕鱼为生,完全掌握了这两条河流所出产河鲜的异同。
雷州金鲳鱼是湛江海洋牧场的明星产品之一。雷州金鲳鱼可以采用多种烹饪方式制作美食,如清蒸、红烧、煎炸等。其肉质细嫩鲜美,口感极佳,是家庭聚餐和宴席上的佳肴之一。2022年,雷州金鲳鱼产量达27640吨,比2021年增加4795吨,约占湛江的三分之一,产量居湛江首位,金鲳鱼产值将近9亿元。
蟛蜞汁(黄钳汁),是广东湛江吴川市的特产之一,因为黄坡镇地处咸淡水交界处,出产的蟛蜞尤为出名。蟛蜞汁清香可口,能下气化痰、去积腻、助消化,是当地人极喜爱的佐餐酱品小食和调味品,也是馈赠远方亲友极富地方风味的珍稀礼品。
沙坡醒狮起源于廉江市石城镇官埇沙坡村,该村自古崇文尚武,清嘉庆前就有文武馆。醒狮团由村中武术馆组建而成,创始人为梁挺耀、梁绍荣。沙坡醒狮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发展醒狮文化,经过多代传承人的努力,已成为国内知名的醒狮表演团队。
廉江市是我国荔枝的发祥地之一,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廉江荔枝以其果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味甜而著称。
濠头郑家棍,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传统武术,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濠头郑家棍的主要特征是棍理简明扼要,棍法严谨,攻防兼备,招式实用,擅于实战,套路紧凑,气势凌厉。濠头郑家棍的基本内容包括棍理、二十四式棍法、六十二式套路、一百零八式套路。
双皮奶,是一种粤式甜品。清朝时起源自佛山顺德,用水牛奶做原料。上层奶皮甘香,下层奶皮香滑润口。吃起来,香气浓郁,入口嫩滑,让人唇齿留香。
徐闻马友鱼的学名为四指马鲅,民间俗称午笋、祭鱼和鲤后。马友鱼是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丰富营养价值的海鲜产品,主要产自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的徐闻县。
遂溪县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是我国四大家具流派之一的广式家具制作技艺重要组成部分,湛江地处亚热带,盛产硬木,木家具制作从三百年前的明末传承至今。在岁月的洗礼下,遂溪广式硬木家具既保留了我国传统的榫卯结构灵魂,又凸显了本地特色造型和雕刻装饰,制作精良、结构严谨、坚固实用、美观舒适。
黄圃三六九墟市习俗,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的民俗,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六九墟市是清末民初诞生在黄圃的民间商贸习俗,历经搬迁,已逾百年,传承至今。
民众扒禾桶,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的传统运动,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民众镇最初的扒禾桶,没有严格的时间、场地、规则、动作等限制,人们将禾桶放入水稻田边的河涌、池塘当中,跪于桶中,以手作桨在水面自由划行。
三角麒麟舞,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及周边区域的传统舞蹈,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角麒麟舞是在三角镇的生活习俗和图腾崇拜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当地群众正月里的重要活动之一,诞生于清代末年,以中国传统武术中洪家拳和莫家腿为主要动作的动物舞蹈。
沙溪扣肉是广东中山沙溪镇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以其鲜香可口、丰腴甘香、肥而不腻的口感赢得了食客们的青睐。
雷州糖胶是雷州半岛著名的传统风味小食。糖胶是用蔗糖煮浆、冷却并经反复甩打而制成,打好的糖胶拉成条状,卖时即用剪刀剪成大或小块。
廉江亻厓 歌是用廉江方言“话”演唱的山歌,是人们愉悦身心的重要方式。廉江亻厓 歌属民间传统音乐,其句式七字一句,讲究押韵,音调高亢。
圣狮凤舞,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圣狮村的传统舞蹈,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圣狮风舞是隆都百姓根据本地区的自然产物所想象创作出来的一种图腾舞蹈,寄托了百姓对“龙风呈祥”“鸾风和鸣”和谐生活的向往。
长洲扒仙艇来源于我国传统龙舟文化,其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长洲扒仙艇于每年端午节在长洲北部的狮滘河上举行,扒仙艇的参赛队伍(通常是以村或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组队)会对每一艘艇都起一个响亮的名号,多选择“龙”、“腾”、“飞”、“仁”、“麟”、“气”等代表着吉祥、积极、向上等正能量的字眼,以其分别作为各个队伍的字号。
东乡民歌,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民间音乐,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沙溪三月三,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的民俗,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沙溪三月三有一系列仪式和内容,供奉北帝的各个村庄在历都有专门的组织进行筹办。到了三月初二下午,所有参加“三月三”活动的队伍齐聚村内北极殿,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装船仪式。
黄圃赛龙舟习俗,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的民俗,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黄圃镇赛龙舟是中山市黄圃镇一带流传百年的大型民间习俗活动,每年端午节期间举行。黄圃赛龙舟习俗主要分布在五古坊(岗东、北头、灵会、鼓楼、三社)地域,即现鳌山村、镇一村、三社社区等范围。
南朗崖口飘色,又称“出会景”“枭色”,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的祭祀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南朗崖口飘色源于唐代耍菩萨的祭祀习俗,后逐渐发展成现在的表现样式,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时,崖口村都要举行飘色表演。
小榄菊花会,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会期数天至十数天不定,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赏菊、赛菊、吟菊、画菊、尝菊、水上飘色、菊花戏等。小榄菊花会以花为媒、以菊会友、技艺精巧、规模宏大、色彩斑斓,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板芙白溪瓷釉彩烧制技艺,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板芙镇的传统技艺,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板芙白溪瓷釉彩烧制技艺是以白溪村的白泥为原料,延用土窑烧制的釉彩烧制技艺。白溪瓷釉彩浑厚朴实,有黑、蓝、绿等颜色,是中山市板芙镇白溪村的传统釉彩。
农历二月十三是中国民间节令“沙溪洪圣殿洪圣龙王宝诞醮”又称“大王诞”。“大王诞”祭祀仪式诞生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每年“大王诞”,中山市沙溪镇圣狮村均有隆重的打醮仪式。
雷剧,原名大歌班,因早期以雷州歌曲调为声腔,曾名“雷州歌剧”,广东省雷州半岛地方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雷剧是以雷州话为“唱白”,雷州音乐、歌谣为配乐的剧种。
安铺锣鼓是一种鼓乐,俗名“安铺锣鼓头”。原系每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民众为男丁挂灯时,作贺灯祈福、驱邪助兴、竞威赛响所用。所以,民间又称之为“添丁贺灯鼓”。
清水鸡是广东湛江地区传统名菜之一,属于粤菜系。廉江清水鸡以其肉质细嫩、无污染、口感鲜美而著称。鸡肉色泽金黄,肥嫩软滑,皮爽肉滑骨香入味。搭配秘制的浓汤蘸点伴食,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中山民谣,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的民间文学,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山民谣是在流传在中山城区和各有关镇区,诞生百年以来,在各方言片区广泛流传。
雪花仿真绣是以粤绣传统针法为基础,吸收中山民间刺绣、苏绣等技法,主要运用雪花结构形成的“雪花针法”,绣制出各种逼真传神的人物、动物、花卉、风景等图样的刺绣工艺。
徐闻木雕技艺堪称徐闻非遗文化的奇葩,其为古建筑的局部装饰与人们生活中的家具雕刻制作诸方面的传统美术。徐闻木雕技艺在现代建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物雕像、仿古建筑的局部装饰与家具的雕刻制作中大量地运用木雕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