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雪梨瓜,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香气浓郁、爽甜多汁、纤维细、风味佳等优点闻名遐迩,每年热销往珠三角及港澳等地,成为乐平的一大特色名片。
双皮奶,是一种粤式甜品。清朝时起源自佛山顺德,用水牛奶做原料。上层奶皮甘香,下层奶皮香滑润口。吃起来,香气浓郁,入口嫩滑,让人唇齿留香。
侠家拳是传统南派拳术,起源于清朝,由少林和尚开始传出。侠家拳的特点:“放拳如猛虎,出枪似蛟龙”,“拳法刚烈,威猛。动作长桥大马,大开大合”。
三水黑皮冬瓜,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皮硬肉厚,瓜肉白色致密清香,瓜瓤少,营养丰富,还含有微量的硒,是三水传统名牌农产品之一。
三水臭屁醋食俗是佛山市三水区的一种饮食文化,三水臭屁醋的酿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533年前,距今有近1500年的历史,最早在《齐民要术》成书前已有记载。
顺德永春拳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技法的武术流派。顺德永春拳据传起源于福建九莲山少林寺,由至善禅师所创。
明昌鸡仔饼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一种特色美食,与盲公饼、杏仁饼、老婆饼并称为“广东四大名饼”。
南海里水有道美食叫霸王鸭,原本叫莲王鸭,因为酿入鸭肚的配料主要是莲子。这道菜的色、香、味俱全,入口香嫩软滑,肥而不腻,堪称席上之霸,于是,霸王鸭的美名便流传至今。
高明粉葛扣肉是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的一道特色美食,在逢年过节、婚娶喜事等重要场合,粉葛扣肉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高明粉葛扣肉口感独特,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吃完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三水沙琪玛,作为佛山三水地区的特色美食,承载着当地人的甜蜜记忆与情怀。沙琪玛凭借其酥松绵软、甜而不腻的口感,成为点心界的“八大金刚”之一。
顺德蚕丝——早在宋代,此地便开始种桑养蚕,从未间断,是蚕丝中的上品。在宋代时,桑蚕丝丝织业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顺德蚕丝是广东的一种收入大、出口多的重要特产。顺德蚕丝还以其细腻、柔软、光泽度高而著称。
灵龟塔传说是流传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一带的民间传说,传说中神龟的勇敢、无私和牺牲精神,也激励着高明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九江双蒸酒,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海九江“三宝”之一,九江双蒸酒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传统酿造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胥江祖庙庙会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的活动,胥江祖庙,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内有北帝庙、观音庙、文昌庙,集儒、释、道三教合一,与悦城龙母庙、佛山祖庙并列为广东省最有影响的三大古庙。
粤曲是在岭南粤语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曲艺形式,星腔是粤曲中最为流行的一个唱腔流派,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三水籍名伶小明星所创。
石湾窑的龙窑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其技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石湾现有三条龙窑,其中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和高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音锣鼓是一种华丽喧腾的传统音乐。八音锣鼓有演奏吹打乐、唱八音、锣鼓柜演奏三种形式。它广泛流传于广东省粤语地区,尤其是佛山全市。
大顶苦瓜盛产于佛山南海的谭边村,已有几十年的种植历史。它是大沥谭边特有的苦瓜品种,在珠三角地区远近闻名。大顶苦瓜的味道甘凉,较少苦味,甚至不苦不涩,口感爽脆,无渣。其糖分和维生素D比一般苦瓜要高10%,回甘后劲和下火功效十分强大。
龙舟说唱,又称“龙舟”、“龙舟歌”、“龙洲歌”或“顺德龙舟”,是流行于广东佛山流行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龙舟说唱形成于清乾隆年间,主要以清唱为主、说白为辅。
由于历史变迁,“六音”已不多见,《花鼓调》蕴含的民俗学、社会学、音乐学价值,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成为“六音”的话化石。
三水灯谜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一种传统文娱形式,具有广泛的知识性、严密的逻辑性和浓厚的趣味性。
香云纱,又名莨纱,是表面乌黑光滑、类似涂漆且有透孔小花的丝织物,因穿其所制成衣行动时会沙沙作响而得名“响云纱”,后以其谐音称之为“香云纱”。
高明红茶诞生于高明区更合镇白洞村,承袭了白洞村村民世代相传的手工制茶技艺,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茶型条形肥实、金毫毕现,且独有焦糖香气、蜜香汤艳,香气醇厚,入口回甘。
三水农谚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谚语。
白坭五人龙舟是白坭镇的一项传统水上运动,白坭五人龙舟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白坭镇的一项标志性文化符号。
木鱼,是粤语曲艺的鼻祖,形成于明代中叶,广泛流传于两广粤语地区。其唱本俗称木鱼书,不少龙舟、南音唱本和粤剧是由木鱼书改编的。佛山是木鱼书兴起的重要发源地。
烟西饼,又称栾樨饼,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烟西饼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其外皮软糯可口,内馅清甜美味,尤其在广东佛山等地颇受欢迎。栾樨叶还具有清热解毒、暖胃去积、增强记忆等功效,使得烟西饼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三水河鲜生产习俗是佛山市三水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百年来,三水疍家人一直在西江、北江上捕鱼为生,完全掌握了这两条河流所出产河鲜的异同。
广东南明粤曲原为粤剧的声腔曲调,后形成独立的曲种。清道光初年,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发展为自弹自唱或用乐队伴奏。粤曲是广东最大的地方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
丹灶茶蛋仔,又称番薯蛋,是丹灶仙岗村的一项特色小吃,具有百余年历史。丹灶茶蛋仔外脆内软,口感香甜。金黄色的外观和圆润的形状也寓意着团团圆圆、生活甜美。
臭脚醋,又名“臭屁醋”或“长寿醋”。臭脚醋的名字听起来可能让人有些退避三舍,但实际上,它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在酿制过程中会散发出一种与脚臭相似的气味。然而,这种醋吃起来并不臭,反而有一种特别的香味,既清润可口,又有益于健康。
芦苞腊味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的一种特色美食,芦苞“腊味四宝”——腊肉、腊肠、腊鸭、鱼干,手工制作的腊肠,色泽好、口感佳,不甜不咸,无论是用来煮煲仔饭还是炒菜都风味独特,老少皆宜。
大仙诞是指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在民间广为信仰的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诞辰。每到大仙诞,前来西樵山贺诞者数以万计,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整个官山城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禾秆盖珍珠,又名“禾草扎猪肉”,是广东佛山的一种特色粤菜,具体归属于疍家菜系,并以其独特的“浸”技艺而闻名。禾秆盖珍珠的口感独特,肥肉香而不腻,入口即化。
张槎十大名菜之一——乡下菜干煲,取材于乡间,鸡、鹅、菜等都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健康又美味。
白坭狗仔鹅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的一道特色美食,“狗仔鹅”并非指鹅的品种或形状与狗相似,而是因为其烹煮方法十分讲究,甚至对于当地乡民来说有些隆重,采取传统焖狗肉的方法来烹制鹅肉,故而得名。
在南海桂城林岳,有种笋被誉为笋中之王——吊丝丹笋。这种笋水分足、清新爽口、肉质鲜嫩无渣。
生滚粥是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的一种特色小吃,生滚粥是粤菜系的代表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很久以前,现已成为佛山地区广受欢迎的传统名点。生滚粥是一种统称,根据用料不同,有多种口味,如牛肉粥、肉片粥、鱼片粥、滑鸡粥、上什粥、田鸡粥等。
平洲福肉饼是广东省佛山市著名的特色小吃,被誉为“佛山三大饼”之一,粤语中“福肉”与“福禄”音近似,因此平洲福肉饼寓意着富贵吉祥,是当地民众喜爱的传统美食之一。
三水猪肚包鸡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一道特色美食,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猪肚包鸡,又称“猪肚煲鸡”或“凤凰投胎”,是客家人酒席必备的餐前用汤,也是三水地区近年来尤其流行的美食。
咸水歌,又称“白话渔歌”,主要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是水上居民在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作的一种民歌,明清两代,非常兴盛。
九江鱼筛,是数百年来伴随九江鱼苗业的发展而诞生的产物,也是九江鱼苗业在筛选鱼苗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九江鱼筛在当地流传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清代光绪年间九江当地渔民就“以竹筛细密者分别鱼之大小以次发卖”(清光绪《九江儒林乡志》)。
石湾玉冰烧是中国白酒第六种香型——豉香型的代表产品,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石湾玉冰烧酒由百分百纯粮酿造,具有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和细腻、余味甘爽、天然健康的特点。
粤台白鹿传说是流传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一带的民间传说,鹿峒山是高明历史名山,位于明城镇,山势呈西南走向,主峰海拔476.2米。山上盛产杜鹃花,开花时满山鲜红,景色十分美丽。而粤台白鹿的传说,正是与这座美丽的山峰紧密相连的。
西南抽油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味的传统酱油,西南抽油起源于1846年,西南抽油就因其天然品质和纯和口感而驰誉于省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成为旅居外侨返乡回程必备的礼品。
佛山甘露酥是佛山地区的一款传统点心,以其甘香、酥脆、色泽金黄、自然裂纹等特点而著称。吃过甘露酥的人都有一个共同印象:味道香甜、酥松可口。
高明木偶剧是由演员操纵木偶表演故事的戏剧,又名傀儡戏。版村木偶剧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表演艺术,曾在高明盛极一时。高明区更合镇版村是高明木偶剧发源地。
咏春拳是南拳中一个具有独特风格且体系完备的拳种,出现于清朝中晚期,后传入佛山,经梁赞发扬光大。咏春拳属于中国南拳,讲求攻守兼备、实战效果极佳,深受习武者所喜爱。
彩扎(佛山狮头)是佛山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和造型艺术,相传起于明代,与民俗活动中的舞狮相伴而生。佛山狮头融戏剧、绘画、装饰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主要分布于佛山市禅城、顺德、南海、三水和高明区。
南海龙舟说唱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也是粤语曲艺的一个曲种,为与端午前后的龙舟竞渡相区别,民间叫唱龙舟或龙舟歌。
南庄大包,包大、皮白、馅多,味鲜,不腻。南庄大包以粉芯粉、山泉水、肥瘦均匀的叉烧等上等原料,经过制馅、和面、压面、包制、醒发和水蒸等步骤制成,面柔色白、松软多汁、香甜不腻,富含丰富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丰富,不仅是南庄人的早餐,也是广东人餐桌上的常用主食。
伦教糕,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伦教糕的口感爽软、滑润而富有韧性,味道清甜、爽滑,并带有自然发酵的米酸味。
岭南派古琴艺术渊源和演奏风格在岭南可谓源远流长。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地区的天鹅酥是在传统酥皮点心的基础上创新而来的。酥皮点心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南宋时期临安街面上随处出售的“四时点心”里就包括酥皮点心。
佛山人龙舞是广东省佛山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龙舞是流传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光华村的一种传统民间广场舞蹈。
凤城酿节瓜是一道广东顺德的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凤城酿节瓜起源于清代,是顺德人民对食材创新运用的智慧结晶。凤城酿节瓜的口感鲜嫩爽口、香滑软糯,味道浓郁。
南海竹编技艺主要有选竹、破竹、裁竹、去节、削篾、编织、储底、编织、收口、上光油。
九江双蒸腊味是结合九江双蒸酒的特色而制作的一种广式腊味,九江双蒸腊味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主要包括选材、腌制、晾晒等步骤。其中,选材是关键,九江双蒸腊味通常选用九江酒厂精心自养的“酒糟土猪”作为原料,这种猪肉肉质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
南海九江素有“儒林之乡”的美誉,民国二十三年《九江民众周刊》载28则灯谜,其中一则以“老人院”为谜面猜九江街名“万寿”,这是九江灯谜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