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根雕是岷县地区一项具有魅力的传统手工艺,它融合了自然美与人工创造的智慧,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岷县山大沟深,山中老树桩、树根,千奇百怪,苍老古朴,形态多姿,新颖别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按自然原型稍加修雕,或小鸟,或雄鹰、或凤凰等凌空展翅高飞、逼真生动。
通渭泥塑流传历史悠久。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以人物和动物为主,或素或彩,造型优美典雅,夸张写意。2010年5月被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香水梨又名软儿梨、消梨,属波斯梨科果实,栽植历史悠久。香水梨入秋成色,清黄鲜亮,果味微酸,熟后摘下冻藏,肉质变成褐色,解冻后汁液较多,营养丰富,食如甘蜜,有清肺醒酒之功效。
酸烂肉或称酸菜粉条炒肉,是近些年兴盛起来的肉菜类美食。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扬州人喜欢炒饭,四川人嗜好麻辣,西北人爱吃面食,东北人钟情饺子,作为塞上小镇的平川人却喜爱吃酸菜粉条炒肉。
酿皮是临洮人最喜爱的风味小吃之一,是一种独特的面食,既可作为主食,也可作为零食,清凉可口,开胃解暑。
洮河之中多瑰宝,神奇的洮河绿石,不但可以制砚,而且还制各种器皿。如酒杯、茶壶、小水缸等。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这里不仅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还是中国书法之乡。通渭的书画艺术有着长远而厚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地上,孕育了一大批书法名人,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展现了通渭书法的独特魅力。
浆水面是渭源城乡皆宜的家常饮食之一,因其制作简便、酸辣可口、开胃消腻、清凉解暑而深受人们喜欢。
靖远跳鼓,俗称“跳鼓子”或“条鼓子”“英雄鼓”,距今已有近200多年的历史。在盛大的集会上,但凡跳鼓一亮相,那宏大的阵势和震耳欲聋的鼓声便会立刻吸引大量的观众,久而久之,习练者增多,“跳鼓”正式落户靖远。
靖远糁饭:将米和面混在一起做成的食品。是靖远人发明创造的传统家常饭。
哈思梨属稀有珍品。因产于靖远哈思山而得名,形如鸡蛋,质细味甜,香味浓郁,历史上曾是靖远县进贡品之一。
临洮水陆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是研究中国宗教和美术发展的实物资料。水陆法会在我国曾经特别风行,水陆画在我国也广泛地存在过,对佛教史、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及美术史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通渭境内彩绘比较兴盛,从事彩绘工艺的艺人以平襄、陇山、马营、李店、常河等乡镇最多。通渭彩绘主要用于寺庙、山场的建筑装饰。
通渭烙画是用烙铁在木板或宣纸上熨出烙痕作画,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烘烫勾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巧5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临洮傩舞是甘肃省临洮县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临洮傩舞源于羌人的原始狩猎活动中的“面具狩猎法”,凝聚了先人无穷的智慧与勇气。
靖远油茶作为一种地方特色美食,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靖远人早餐的佳品之一,其做法繁琐,营养价值很高。
大枣又名红枣、干枣、枣子。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
临洮陶器制作技艺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它以洮河流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为样本,展现了原始社会人类在洮河流域的繁衍生息以及当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岷县蜂蜜,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特产,岷县蜂蜜以中蜂所产蜂蜜为特色,以道地中药材为蜜源,除具备一般蜂蜜的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清热解火外,还有中草药的相关功效,具有酶值高、波美度高、羟甲基糠醛含量低的特点。
新开发的漳县足浴盐富含千年井矿盐晶粒,添加多种植物精华,蕴含天然植物酵素,清火去燥,软化角质,使足部皮肤光滑细腻,保湿滋润,同时能有效促进足部血液循环,祛除脚臭脚汗,缓解疲劳,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漳县紫斑牡丹,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特产,紫斑牡丹因花瓣基部有一个明显的色斑而得名,结实的单瓣或半重瓣品种为油用牡丹品种,它开花量大,花香,可作园林观赏树种,也是优质的蜜源植物。油用牡丹种子籽粒含油含率一般在25%~28%,经过加工制成的食用牡丹油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有降低血压、血脂和软化血管等保健功效。
靖远大芦“纸马滚灯”,也叫“灯曲子”,源于明朝。为了活跃农民的娱乐,宋云山就以赵匡胤送京娘的故事为题材,自编自导了以男耕女织、历史人物故事、农耕文化的秧歌曲艺。
酿皮子,(当地人读rang pi zi) 是西北独特的风味小吃之一,这种小吃味美爽口。酿皮子一年四季都有出售,其特点是色泽橙黄而透明,吃起来柔软又有韧劲,风味特佳。
洮河鱼以金片鱼、双唇嘴鱼最出名,其膘肥肉嫩,少刺质鲜,含有充足的蛋白质,滋味美妙,鲜香嫩滑。
岷县人崇拜水神,俗祀18位湫神,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据考证十八路湫神形成时间为明代早期,很大程度上是藏羌文化的遗存,同时也杂糅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每年农历五月初分布在境内的18位湫神(龙神)全驾出巡,全程巡域。
靖远县文冠果栽植历史悠久,据考证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朝崇祯年间就已零星栽植,所产文冠果含油量高,油品品质尚佳,色泽清亮金黄,味道甘美,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是木本植物油中的佳品,自古有“南茶油,北文冠”之美称。
定西宽粉是甘肃省定西市的传统名优特产,定西宽粉是以食用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和浆、成型、熟化、冷却、冷冻、解冻、干燥、包装等多重工艺精心加工制作而成,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和钙、镁、铁、钾、磷、钠等矿物质,以“辣、滑、劲、透、香、爽”享誉市场,色香味俱全,捞起来晶莹剔透,吃起来劲道光滑。
岷县民间流行的陶艺制作工艺,历史悠久,陶艺制作工艺以师傅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并不断发展,传承至今。岷县张家坪村的建筑陶艺加工技艺由来已久,现在全村大多数人家都在从事砖瓦的烧制,而一部分人家制作的建筑构件如陶狮子、陶鸽子,则格外引人注目,在岷县城乡的瓦房建筑中,几乎都能看到房脊上摆放着张家坪村烧制的陶狮子、陶鸽子。
靖远卤肉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的一道地方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靖远卤肉以其色泽红亮、香气扑鼻、肉质鲜嫩、味道醇厚而著称。
平川人对臊子面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它是当地人民逢年过节,结婚嫁娶,孩子满月,盖房上梁等喜庆事上招待贵客的面食。
临洮热凉面是西北地区的传统面食,尤其在洮河流域的临洮城等地极为流行,也是古城狄道的一种特色名小吃。临洮热凉面吃起来面条柔韧爽口,滑嫩可口,酸咸辣齐具,味中有味。
临洮搅团是甘肃临洮地区的一道特色美食,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美食价值。临洮搅团可理解为“用杂面搅成的浆糊”,它以洋芋(马铃薯)或粗粮为主要原材料,包括玉米粉、扁豆粉、豌豆粉等杂粮面粉,通过独特的制作工艺,形成口感独特、营养丰富的美食。
岷县传统织麻布技艺主要分布在岷县洮河下游的西江、中寨、维新等乡镇。它代表了岷县地区人民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手工技艺。
岷县蕨麻猪,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特产,岷县蕨麻猪又称岷州藏香猪,经烹调加工的肉,细嫩多汁、味道鲜美、口感好,无腥味、膘厚适中、食而不腻。猪肉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等)较高,矿物质含量丰富。
岷县牛肉骨头是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的一种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美味口感而广受喜爱。岷县牛肉骨头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牛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食品,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通渭山歌是流传于通渭境内的一种独特民间艺术。田间山野,劳动现场,即景而歌,随情而唱,无固定唱词,无乐器伴奏,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编唱的民歌。主要有“对寸歌”“独歌”等形式,以“独唱”为主。2008年1月被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通渭麻腐包子是甘肃省通渭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其独特之处在于馅料由麻子、豆腐、土豆等原料制作而成,口感细腻,味道鲜美。
景泰树皮笔画是一种民间美术,起源于景泰县芦阳镇芳草村。树皮笔画以树皮为笔作画,绘画风格自然朴实、恬静素雅、清新悦目,具有独特的魅力。
漳县新寺熟皮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技艺精湛,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社会和谐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漳县新寺熟皮技艺,主要包括生皮货与熟皮货。
树皮笔画扎根于民间乡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李氏后辈继承和发扬树皮笔的妙用,经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深受群众喜爱的树皮笔画技艺,流传至今。
软儿梨的果实近圆形,平均果重在125克左右,立冬后成熟,其色黄中带绿,青中泛红,果皮较厚,果肉硬,味道酸涩。
临洮瑰花酥糖是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的传统名点,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以其酥、甜、香、脆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石刻属于雕塑艺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付家石刻传统工具有锤凿锛鑚等,雕刻技法讲究,所刻碑字要求“饱满方正、横平竖直、点点如桃、撇撇如刀”,“上阴角下阳角、左阴角右阳角”等。
靖远莜麦炒面历史悠久,可追朔到新石器时代。莜麦炒面是用莜麦、麻子、糖萝卜粉做成的用于日常生活食用的食品。香甜,抗霉,防虫,便于携带。是农家、商旅用于抗饥饿的最佳食品。
二郎山花儿会是甘肃省岷县的地方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最早源于岷县的祭神赛会,据考证其形成时间为明代,以五月十七二郎山花儿会的规模最大。 祭祀当天,祭祀群众赛唱“洮岷花儿”,其时赛会参与人数达十余万,场面极其热烈。
岷县攒盘是岷县传统宴席中的一道重要菜品,尤其是在鸡肘席中,攒盘是鸡肘席的首道菜,不但形式感强,美观好看,色香味俱佳,而且是充分展示厨师厨艺的一道特色菜。
通渭凉粉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通渭凉粉采用花荞粒为原料,其口感光滑鲜香、清爽可口,是夏季消暑、开胃的最佳食品。
洋芋搅团是渭源县乃至西北地区的一道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深受当地人喜爱。口感质嫩、爽滑、筋道、味长,入口绵软劲道、弹性十足、香满唇齿,吃一碗还想再吃一碗让食客们欲罢不能。
定西马铃薯,甘肃省定西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定西种植马铃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定西市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238亿元,安定区、渭源县建成全市马铃薯生产原原种16.51亿粒。
平川酒枣是平川区的一种特色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在平川的大部分农村,农户都有种植枣树、腌制酒枣的悠久历史。他们腌出的酒枣,色泽光亮、香甜可口。
漳县暖锅子是甘肃省漳县的一种传统美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它通常用铜制或铁制的锅子制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材,倒入高汤,盖上盖子,用炭火慢慢炖煮。
通渭扇鼓舞是一种伴随着民间巫术和祭祀活动而发展传承下来的民间传统舞蹈形式,多在迎神打醮时举行,由师公(即巫师)表演。
通渭苹果,甘肃省通渭县特产,通渭苹果主要以红富士品种为主,果实近圆形、端正,色泽靓丽,果面光洁,果皮薄;肉质脆、汁液多、酸甜适口,可谓色香味俱全;而且果核小、品质优,耐储运,极具地方特色。
渭源洋芋囷囷(yáng yù qūn qūn)是西北地区,特别是渭源县的一种传统农家饭食,洋芋囷囷是西北农家的一种传统饭食,主要用土豆条(丝)与面粉拌匀蒸熟而成。在渭源县,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马铃薯(即洋芋)的生长,因此洋芋成为了当地重要的食材之一,洋芋囷囷也随之成为了当地的特色美食。
馓饭也叫馓面饭,是甘肃人常吃的一种食物。尤其是在渭源一带,到了冬天,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吃馓饭。可以这样说,以前在渭源,很多人都是吃馓饭长大的。
在平川地区,搅团也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成为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美食。吃搅团面是有讲究的,取粘紧团圆吉祥之意,荞面搅团为佳。
岷县黑裘皮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岷县黑裘皮羊全身被毛呈黑色或黑紫色,背腰平直,四肢端正,体质结实,羊皮色泽光亮,羊肉光泽润滑、细嫩多汁。
通渭草编技艺,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传统技艺,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通渭草编艺术,根据用途可分为玩具类、用具类、衣着类、家具类、建筑及室内装饰和麦杆贴画等。
清凉山又称发云山,雄踞通渭县城之南。通渭县清凉山庙会是广大民众敬祀先贤、祭祀、礼佛、踏青聚会、娱乐购物、交流和传播文化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二至十四日,会期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