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卷是明清以来流行于民间的讲唱艺术——宣卷(又叫念卷)的底本,是从佛教俗讲发展来的。嘉峪宝卷内容多为抑恶扬善,既能兴教化、劝操守,又能营造热闹气氛,给人以情感愉悦或心灵感悟。农村群众普遍把它当成立言、立德、立品的标准,视为“家藏一宝卷,百事无禁忌”。
大漠风雨雕石艺画(简称石艺画),是以中国西北地区天然风雨砺石为原料,运用传统镶嵌粘贴工艺手工制作的工艺美术画。该画传承了中国古代“石材拼图”的手工技艺,设计精湛、选料精致、制作精巧、造型独特,富有中华民族特色和西部地域特色。
驼绒画是一种传统工艺品。由甘肃嘉峪关艺术家们创造,带有西部风情的画种。它的内容有花鸟,山水,动物,是室内理想的装饰品,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系万里长城之起点,丝绸之路之关隘。九眼泉、定城砖、火烧滩、晾经台、手印石、击石燕鸣等是在嘉峪关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宽广、影响较大的传说故事。
嘉峪关泥沟胡萝卜,嘉峪关市新城镇泥沟村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该地生产的胡萝卜具有色泽鲜艳、外表光滑、形状整齐,肉质厚、脆嫩多汁、心柱小,青肩率低,产量高、商品型好等特点。
黄焖羊肉作为嘉峪关地区的特色美食,嘉峪关黄焖羊肉以其口味香酥、肥而不腻、色泽红亮、汤汁浓郁而著称。“黄焖羊肉”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御膳菜肴。
嘉峪关地蹦子又叫“老社火”、“跑打场”。是流行在嘉峪关民间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它有说有唱,载歌载舞。
嘉峪石砚,又称嘉峪砚。产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山,嘉峪山又名黑山。山后有峡,两面岩石壁立,长达百里,叫黑山,嘉峪石砚就取材于这里。嘉峪石砚,充分利用天然形成的石块,经过巧妙的构思,精雕细刻而成。它古朴典雅,精美无比,很耐观赏。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嘉峪关红焖羊肉是当地一道极具特色的美食,嘉峪关红焖羊肉火锅汤浓色重,酥烂不膻,肥而不腻,汤红不辣,原汁原味,纯香不膻。
嘉峪关野麻湾西瓜,甘肃省嘉峪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当地种植的西瓜外型美观、瓤色鲜红、口感松软甘甜,沙润清爽;糖分含量高、皮薄质脆、品质优良;单瓜重量均匀、耐储运;商品率佳、产量高。
霸王鞭是嘉峪关市一种民间社火形式,由于表演者都手持一种名叫“霸王鞭”的道具,故名“霸王鞭”。这种特别的霸王鞭社火表演被列为嘉峪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峪关市文殊镇67岁的赵帅珍老人成为《嘉峪关文殊霸王鞭》的代表性传承人。
在嘉峪关庙会中,以五月十三日的关帝庙庙会最为隆重、热闹。在关城戏台上唱大戏,少则3天,多则10天,有一年连续唱了一个月。
定城砖是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嘉峪关,作为“天下第一雄关”,其建造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定城砖则是这一传奇中的点睛之笔。
烧壳子是嘉峪关的一道特色面点,是将面做成烧锅大小,盖上烧锅盖,埋在烧好的羊粪火中,四面加温,直到烤到黄亮,味香而脆。烧壳子是当地农村别具风味的一种传统面食,它吃起来香脆可口,回味无穷。
嘉峪关烤肉作为嘉峪关市的代表性美食,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在嘉峪关还流传一句话——“除了羊毛不能烤,其余身上都是宝”,因此,嘉峪关烤肉在吃法上不仅有烤羊排、烤羊腿,还有烤羊肚、烤羊蹄、烤羊皮等。
嘉峪关烤羊腿是该地的一道代表性美食,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鲜美的口感吸引了无数游客和食客。嘉峪关烤羊腿在烤制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形、色、味、鲜集一体,成为一道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嘉峪关洋葱,甘肃省嘉峪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嘉峪关洋葱有红皮、黄皮、白皮三种,单果大,产量高,肉质层厚,硬度高,耐储运。
嘉峪关芨芨草编扎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技艺,其原料为生长在嘉峪关地区的一种天然植物——芨芨草。
嘉峪关油爆驼峰是一道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地方风味的甘肃传统名肴。油爆驼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朝安隆年间,约1500多年前。油爆驼峰的主要食材是驼峰,这是骆驼背部的脂肪组织,富含营养且口感独特。
雪山驼掌,又名丝路驼掌,是甘肃省嘉峪关市的传统佳肴,色、香、味、形俱佳。色泽分明,造型美观,口味咸鲜微辣。主要原料驼掌、鸡腿、猪蹄、火腿、鸡蛋、冬菇等,按烹制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