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雪梨瓜,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香气浓郁、爽甜多汁、纤维细、风味佳等优点闻名遐迩,每年热销往珠三角及港澳等地,成为乐平的一大特色名片。
侠家拳是传统南派拳术,起源于清朝,由少林和尚开始传出。侠家拳的特点:“放拳如猛虎,出枪似蛟龙”,“拳法刚烈,威猛。动作长桥大马,大开大合”。
三水黑皮冬瓜,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皮硬肉厚,瓜肉白色致密清香,瓜瓤少,营养丰富,还含有微量的硒,是三水传统名牌农产品之一。
张槎十大名菜之一——乡下菜干煲,取材于乡间,鸡、鹅、菜等都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健康又美味。
明昌鸡仔饼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一种特色美食,与盲公饼、杏仁饼、老婆饼并称为“广东四大名饼”。
三水河鲜生产习俗是佛山市三水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百年来,三水疍家人一直在西江、北江上捕鱼为生,完全掌握了这两条河流所出产河鲜的异同。
九江双蒸酒,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海九江“三宝”之一,九江双蒸酒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传统酿造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顶苦瓜盛产于佛山南海的谭边村,已有几十年的种植历史。它是大沥谭边特有的苦瓜品种,在珠三角地区远近闻名。大顶苦瓜的味道甘凉,较少苦味,甚至不苦不涩,口感爽脆,无渣。其糖分和维生素D比一般苦瓜要高10%,回甘后劲和下火功效十分强大。
南海龙舟说唱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也是粤语曲艺的一个曲种,为与端午前后的龙舟竞渡相区别,民间叫唱龙舟或龙舟歌。
大仙诞是指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在民间广为信仰的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诞辰。每到大仙诞,前来西樵山贺诞者数以万计,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整个官山城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在南海桂城林岳,有种笋被誉为笋中之王——吊丝丹笋。这种笋水分足、清新爽口、肉质鲜嫩无渣。
清代中叶,咏春拳传入佛山,20世纪40年代,在罗村人叶问的带动下,学习咏春拳在罗村蔚然成风。
九江鱼筛,是数百年来伴随九江鱼苗业的发展而诞生的产物,也是九江鱼苗业在筛选鱼苗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九江鱼筛在当地流传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清代光绪年间九江当地渔民就“以竹筛细密者分别鱼之大小以次发卖”(清光绪《九江儒林乡志》)。
三水南山五彩陶釉是佛山市、三水区两级非遗文化项目,由杨英才经过潜心研究多年而创造出的技艺。
九江鱼花生产习俗是佛山南海九江乡民在鱼花捕捞季节,据气象预测鱼花流经时间,在河段设立鱼花埠,捞取鱼花后进行分类、培育管理,以及交易和运输的民间生产模式。
旺阁酱油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一种特色调味品,以其特殊的酿造技艺和纯正的口感而闻名。旺阁酱油以其独特的酿造技艺和纯正的口感而著称。它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味道鲜美,且不含任何人造色素和添加剂,是真正的纯天然调味品。
香云纱,又名莨纱,是表面乌黑光滑、类似涂漆且有透孔小花的丝织物,因穿其所制成衣行动时会沙沙作响而得名“响云纱”,后以其谐音称之为“香云纱”。
三水灯谜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的一种传统文娱形式,具有广泛的知识性、严密的逻辑性和浓厚的趣味性。
白坭五人龙舟是白坭镇的一项传统水上运动,白坭五人龙舟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白坭镇的一项标志性文化符号。
据传,东晋成帝时,葛洪云游至仙岗,寻得一佳泉(今仙岗村流水井),用其水在丹灶金峰岗顶炼丹,终于炼丹成功。1579年,明神宗朱翊钧为纪念葛洪,把环抱“金峰岗”的村取名为“丹灶”。
咸水歌,又称“白话渔歌”,主要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是水上居民在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作的一种民歌,明清两代,非常兴盛。
水菱角是岭南的传统小吃,属于粤菜系,用陈米磨浆,用筷子濑成一个菱角的模样,拌上炒香的姜丝、大头冲菜和肉丝作汤,即成为美味小食。
盐步秋茄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盐步镇(现属大沥镇)的一种特色传统名菜,也属于粤菜系中的一道佳肴。盐步秋茄的烹饪方式多样,蒸、煮、焖、焗、炸、炒样样皆可,一茄就能成宴。常见的菜品有豉油皇秋茄、酥炸秋茄、水煮牛肉秋茄、秋茄羹等。
乐安花灯会,是广东省南海区乐安传统节日习俗。乐安的花灯起源于明末清初,已延续了三百多年了。每年春节期间,街边的档口总挂满各色的灯笼,花团锦簇,渐渐使乐安圩有了“灯地”之称。
“南海大头佛”表演始于清末民初期间,相传最早的创始人是广东狮王冯庚长,后来一路流传、辐射至整个珠三角。在传统的舞狮表演中,“大头佛”常配合醒狮表演,增添诙谐情趣。在南海九江,“大头佛”是单独表演项目,有固定的套路,自成一家。
缫丝技艺是将蚕茧剥茧抽丝的制丝工艺。自汉唐开始珠三角地区就是蚕丝之乡。其技艺流程也简化为混茧、剥茧、选茧、煮茧、索理绪、缫丝、复摇、整理等八个工序。
说起广府点心,没有人不知道鸡仔饼,相信很多老广的童年都会弥漫过它独特的“饼香’。经古法制作的鸡仔饼外脆内软,入口酥化并丝毫不觉油腻,味道咸甜并举,互为结合渗透,并且蒜香、南乳香十足,吃下一口便已齿颊留香。
平洲传统玉器制作技艺属于岭南玉雕一派,与其它地方以工艺雕刻为主不同,主要以光身翡翠加工制作为主。主要有相料、问料、选题、设计、画活与制作等工序。
里水烧腊是广式烧腊的重要代表之一,里水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是广佛烧腊的发源地之一。使烧腊成品色泽鲜明、油而不腻、口感酥脆。
南海九江素有“儒林之乡”的美誉,民国二十三年《九江民众周刊》载28则灯谜,其中一则以“老人院”为谜面猜九江街名“万寿”,这是九江灯谜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
木鱼,是粤语曲艺的鼻祖,形成于明代中叶,广泛流传于两广粤语地区。其唱本俗称木鱼书,不少龙舟、南音唱本和粤剧是由木鱼书改编的。佛山是木鱼书兴起的重要发源地。
佛山甘露酥是佛山地区的一款传统点心,以其甘香、酥脆、色泽金黄、自然裂纹等特点而著称。吃过甘露酥的人都有一个共同印象:味道香甜、酥松可口。
烟西饼,又称栾樨饼,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烟西饼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其外皮软糯可口,内馅清甜美味,尤其在广东佛山等地颇受欢迎。栾樨叶还具有清热解毒、暖胃去积、增强记忆等功效,使得烟西饼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胥江祖庙庙会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的活动,胥江祖庙,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内有北帝庙、观音庙、文昌庙,集儒、释、道三教合一,与悦城龙母庙、佛山祖庙并列为广东省最有影响的三大古庙。
九江赛龙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传统体育,九江扒龙舟在清代就开始盛行,龙舟遍布九江多个村落。《九江儒林乡志》记载:“乡人每夏五月,必斗龙舟。”九江龙舟盛会常在端午节举行,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为10月进行。九江传统龙舟活动,从形式上大致分为三类:游龙、赛龙和彩龙(又叫艳龙)。
广东南明粤曲原为粤剧的声腔曲调,后形成独立的曲种。清道光初年,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发展为自弹自唱或用乐队伴奏。粤曲是广东最大的地方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
叠滘历代祖辈都在狭窄多弯的河涌上扒龙船,已有数百年历史。每年在端午期间,叠滘会举行为期4天的龙船弯道竞速赛。叠滘河涌纵横交错,浅窄且多弯,故名弯道赛龙船。
南海竹编技艺主要有选竹、破竹、裁竹、去节、削篾、编织、储底、编织、收口、上光油。
九江双蒸腊味是结合九江双蒸酒的特色而制作的一种广式腊味,九江双蒸腊味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主要包括选材、腌制、晾晒等步骤。其中,选材是关键,九江双蒸腊味通常选用九江酒厂精心自养的“酒糟土猪”作为原料,这种猪肉肉质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
佛山萝卜糕是广东佛山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萝卜在粤语方言中被称作“菜头”,所以每逢新春佳节佛山的家家户户都会做萝卜糕应节。佛山萝卜糕质地细致、晶莹美味,口感软糯香甜、丰富多样。
张槎是老佛山美食的发源地,张槎十大名点之一的豆沙角是手工磨制的,红豆沙馅的质感与如今大多数机磨豆沙有明显区别。
三水农谚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谚语。
洪拳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被南派武术界公认为南拳之精华。南海历代有铁桥三(梁坤)、黄飞鸿、林世荣、颜殿雄等对洪拳历史影响深远的武术名人。
黄岐龙母诞庙会活动时间为每年的龙母诞辰日(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其中五月初八为正诞日),活动内容有:朝拜龙母、龙母生辰贺诞典礼、锦龙盛会、醒狮采青、演大戏(粤剧)、筹善款等。
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属内家拳,相传是北宋道家学者陈抟所创。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拳法以心意为先导,内养心性、外修形体,主要作用为自卫养生,其拳理更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涵盖了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罗村沙口笋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的一种特色农产品,朗沙南星是远近驰名的“沙口笋之乡”,沙口竹笋香滑可口,肉厚味鲜,没有苦涩味。
同乐堂十番属素十番,曲牌有4种:慢板、中板、快板、扬鞭驶马。乐器有:沙鼓、大鼓各一个,高边大锣、翘心锣、苏锣各一面,大锣、二锣各两面,大钹、中钹各两对,飞钹四对。
南海平洲的林端本家族传承唢呐制作技艺已有四代。目前,林氏家族仍坚持用传统工艺手工加工制作唢呐。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地区的天鹅酥是在传统酥皮点心的基础上创新而来的。酥皮点心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南宋时期临安街面上随处出售的“四时点心”里就包括酥皮点心。
佛山禅城的鲜虾云吞面是一道备受欢迎的地方特色美食,鲜虾云吞主要原料为上肉,鲜虾肉、冬菇粒、香料、味料,拌匀包好,云吞味鲜有汁,香味浓郁。上汤用猪骨、地鱼及有关原料,按传统方法老火熬制,汤味香浓。
丹灶茶蛋仔,又称番薯蛋,是丹灶仙岗村的一项特色小吃,具有百余年历史。丹灶茶蛋仔外脆内软,口感香甜。金黄色的外观和圆润的形状也寓意着团团圆圆、生活甜美。
官窑马蹄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官窑镇(现属狮山镇)的特产,官窑马蹄以果大、皮薄、个头大而著称,其黑色表皮里包裹着晶莹透白的果肉,多汁、清甜、爽脆,且肉质洁白、无渣。
石湾鱼腐是广东佛山市石湾的地方传统名菜,石湾历史上是一个鱼米之乡的小集镇,传统鱼类食谱名目繁多,鱼腐便是其中的一种。鱼腐作为石湾的特色美食,在岭南各地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南海里水有道美食叫霸王鸭,原本叫莲王鸭,因为酿入鸭肚的配料主要是莲子。这道菜的色、香、味俱全,入口香嫩软滑,肥而不腻,堪称席上之霸,于是,霸王鸭的美名便流传至今。
南海丹灶是有名的霸王花之乡,丹灶霸王花更被评为“南海十大名食材”。霸王花,又叫剑花,茎深绿色、肉质,因为花朵特别大,非常有霸气,故称霸王花。
佛山的竹笋代表非佛山张槎“沙口笋”莫属。外表金黄、内里白如玉的沙口笋以口感清甜、味鲜无渣美名在外。
三水龙舟制作是指以木材为原料、运用力学等多种原理、经多项工艺流程制作水上载人活动用具的传统技艺。
西南抽油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味的传统酱油,西南抽油起源于1846年,西南抽油就因其天然品质和纯和口感而驰誉于省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成为旅居外侨返乡回程必备的礼品。
白眉拳是与洪拳、咏春拳等齐名的南派武功,起源于明朝末年,传说由四川峨眉山白眉道长所创。白眉拳特点是刚强凶猛,连贯性强,路线宽广。其拳法有冲拳、鞭拳、双撞拳及千字箭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