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福八大件包括了酱牛肉、羊腿、腊肠、罗汉肚、猪蹄等多种多样的肉类制品,它们都是经过精心的腌制和烹制而成的。这些食品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富含营养,是节日宴席和家庭聚餐的上佳选择。
天津津南区的尹记烧饼是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小吃店,位于小站镇德胜道翔宇楼底商。这家店的烧饼以祖传秘方制作而成,具有香酥可口的特点,尤其是搭配秘制熏鸡蛋,更是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
大商包子是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的传统美食,以其鲜香美味著称,吸引了众多食客。这种包子的制作技艺源于商姓家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茶汤本是北京传统小吃,传到天津后被爱吃会吃的天津人发扬光大。葛沽崔记传统茶汤制作技艺始于明末,经几代人传承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是津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津南的崔记茶汤就因其口感丰富、甜而不腻、回味无穷的特点广受欢迎。
天津赵大肚子烧麦创始于光绪年间,在继承前人制作烧麦的配方和工艺的基础上,结合葛沽食客需求,悉心研究,突出鲜咸和口味爽香。
伍瑞粽子是天穆当地有名的食品,并以天穆地区为主辐射天津各区。伍瑞粽子属于典型的北味粽,纯米或加小枣、红豆等馅料,口感以香、甜、粘、糯、滑为特点。
闫记酱制品制作技艺源于清朝光绪23年(公元1885年),自回民闫富生创立起历经五代传承至今。主要特色食品有酱牛肉、牛肚、牛蹄筋、板筋、牛舌、牛眼等。闫记酱牛肉那浓浓的酱香,嚼着筋道的牛肉,色香味俱全。
穆氏盛斋元酱制品制作技艺是穆氏家族5辈人沿袭着祖辈传承下来的一整套清真美食的制作技艺,传承发展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目前是津门老字号。穆氏盛斋元从传统单品酱牛肉发展至今数十种单品,后代秉承祖训,兢兢业业,对产品品质严格把关,从未懈怠,诚实经营,传承后代,保持纯手工制作工艺,拒绝工业化,努力将盛斋元品牌延续下去。
肉焖米饭俗称大米肉干饭,对于宁河人来说,几乎家家会做。其主要原料为稻米、肉、蘑菇。宁河所产稻米籽粒饱满、粒度均匀、晶莹洁白、如玉似冰,做饭蒸熟后米粒完整、光泽明亮、黏软不糊、凉后不硬、回锅如初、清香适口,特别是闷蒸米饭更为好吃。人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创造出肉焖米饭特色美食,到宁河来都愿品尝这一美食,故而愈加使之名声在外。
岳龙肘子为清朝初年岳龙镇孙氏所创,历经300多年从未间断生产制作,至今已成为享誉京、津、唐的地方美食。从营养价值上讲,猪肉内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蛋白质比例接近于人体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
宁河七里海河蟹面因其蟹味浓厚,汤汁鲜美,面条爽滑,稀稠适度,鲜香润喉,汤面共饮,生津暖胃,口感筋韧、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几百年来,一直是宁河人招待亲朋好友的风味食品,特别是每年中秋节前后,正是七里海河蟹最肥的季节,垂钓河蟹,品尝河蟹面,已成为京津冀等地游客休闲的新方式。
丰乐斋马二烧鸡传统制作技艺源于明朝,丰台马氏烧鸡从明初传至当今,历经六百多年从未停业。马二烧鸡的特点是形色完美、香味绝佳、肉嫩骨酥,醇香爽口、回味无穷﹑醇厚优雅、滋补养颜,可谓形、色、香、味、补五德俱全。
姜家味熏肉制作工艺始于明朝末年,历经清代、民国,技艺日臻成熟。经过三百多年的传承,姜家味老二位熏肉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姜家熏肉具有“色、香、味、形、补、养”六味一体的特色熟食,它肥而不腻,香味扑鼻,色泽红润。
宁河有句俗谚:“生吃螃蟹活吃虾,跳到河里淹不煞”,这说出了宁河捕捞者的生活习性,也道出了自古以来虾蟹是可以活吃的。宁河醉蟹正是在此饮食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据说宁河醉蟹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由宁河区俵口村于氏家族的一名师爷发明并传承至今的地方风味名菜。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一道传统名点。天津市的百年老字号麻花店,与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每个桂发祥麻花中心夹有一棵由芝麻、桃仁、瓜籽仁、青梅、桂花、青红丝及香精水等小料配制的什锦馅酥条。
狗不理包子是中国天津的一道闻名中外的传统小吃,该小吃以一道由面粉、猪肉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小吃,其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至今有100多年历史,该小吃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刚出笼的包子,鲜而不腻,清香适口。
岗子面茶是天津的一道特色传统小吃,以糜子面、麻仁、麻酱、香油炒制而成,加白糖,沸水冲食。色正味香,小料齐全,不粘碗,不糊嘴。
贴饽饽熬小鱼是天津一道传统特色风味的地方美食,也驰名中国各地。饽饽用玉米面再掺上点用黄豆磨细的面和好,放到铛上贴好,金黄色的嘎儿均匀吃起来香脆。
熟梨糕又叫甑儿糕,是用大米磨成粉渣,蒸熟后作为主料。制作时将米面置于木甑中,放在蒸锅上蒸一分钟,然后在其上涂抹各种小料即可。最初只有豆馅、白糖、红果三种馅料,逐渐发展到囊括橘子、苹果、菠萝、草莓、巧克力、黑芝麻、香芋等多个品种的小料,形成一种地道的天津风味小吃。
卷圈是天津小吃一种,做法就是将豆芽菜、香菜、香干及酱豆腐汁、 味精、盐、香油、红粉皮和馅后包在豆皮中两头包上然后接口和两头用面糊封口,后用热油炸熟,外脆里香。
捞面是一种古老的特色传统面食品种,大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多流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天津捞面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三鲜捞面、虾仁捞面、西红柿鸡蛋捞面等,各具特色。
“嘎巴菜”本名应为“锅巴菜”,天津话称“嘎巴菜”。锅巴菜以绿豆、小米水磨成浆,摊成薄厚均匀的煎饼(天津人俗称锅巴)、晾干后切成柳叶形小条,浸在素卤之中,盛碗,点上芝麻酱、腐乳汁、辣油、辣糊、撒上卤香干片和香菜沫等六种小料制成。成品五彩缤纷,多味混合,素香扑鼻,锅巴香嫩有咬劲,味美适口,营养丰富。
煎饼馃子(煎饼果子)是天津人的小吃。它是由绿豆面薄饼,鸡蛋,还有油条或者薄脆的"馃篦儿"组成,配以面酱,葱末,腐乳,辣椒酱(可选)作为佐料,口感咸香,如今的煎饼馃子原料已经不仅限于绿豆面摊成的薄饼,还有黄豆面,黑豆面等等多种选择。
耳朵眼炸糕(英文名:Erduoyan fried rice cake)为天津三绝食品之一,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1900年),旧时因店铺紧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成品外形呈扁球状,淡金黄色,馅心黑红细腻,是津门特产。
王氏贴饽饽熬鱼起源于天津市武清区。王氏贴饽饽熬鱼,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富含钙、磷、碘、铁等人体所需重要的无机盐,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玉米面饽饽是粗粮佳品,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经常食用,能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
河西务立仁斋炸糕制作技艺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传承至今,一直坚持传统工艺,原滋原味,货真价实。即使在当前原料稀缺的形势下,也丝毫不含糊。
贴饽饽熬小鱼是天津一道传统特色风味的地方美食,将热气腾腾的贴饽饽和熬小鱼一起食用,鲜香无比,味道极佳。
宝坻卷馅肉饼是天津宝坻地区的传统名吃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这种美食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地乃至周边地区广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东塔驴肉这一传统美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源于清光绪年间,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卢家第五代传人卢明达从勾兑老汤,佐料配比,酱制工艺,煮制火候等制作工艺精心研究,当时东塔驴肉畅销蓟县八大镇。“天津市达美家驴肉销售有限公司”位于蓟州区上仓镇东塔村,该企业是上仓镇集肉驴养殖、繁殖、屠宰、深加工、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是东塔肉驴产业及文化发展的示范典型。
糊饼,又被称作蓟州披萨。在蓟州区,这道美食家喻户晓。玉米面做坯,上面敷馅,多为韭菜鸡蛋、白菜豆豉或粉条炖肉等,口感酥脆爽口,配上咸鲜滋味,浓淡相宜。
饹馇是蓟州原在的唐山以西地区(蓟州在1973年前属河北省管辖)创造的小吃,但饹馇名称却是来源于慈禧太后的赐名。正宗的蓟州饹馇盒儿是纯绿豆制作的。饹馇盒儿外表金黄、色泽鲜艳,放进嘴里,外焦里嫩,饹馇和豆豉的香味顿时溢满嘴巴。
蓟州区官善熏肠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用柏木、梨木、苹果木为主要原料加白糖放入大锅的锅屉上进行烟熏增加风味,所制熏肠淡黄色,口感柔软、鲜香不腻,是人们赞不绝口的美食,是蓟州区传统特色。
蓟州八大碗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美食,源自天津蓟州地区,不仅在当地广受欢迎,也逐渐成为天津乃至北方地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蓟州八大碗分为粗、中、细三档,不同档次的八大碗在食材和烹饪方法上有所不同。据说就是由满汉全席演化而来,将铺张、奢华的宫廷菜系改造成丰俭自选的大众菜品系列。
金桶千层饼,制作技艺起源于乾隆年间,传承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祖辈是乾隆年间有名的御厨。当时研制的这道主食,形似小圆桶,内有十数层,层层相分,外黄里暄,酥软油润,热食不腻,凉吃不散口。
蓟州区邦均的子火烧和一品烧饼,其历史可追溯到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名扬京城,为宫廷御膳食品。子火烧和一品烧饼是蓟县的招牌糕点,是蓟县风味小吃的代表,成为蓟县人民早餐桌上和宾馆饭店宴席的必备面点食品,为各界群众所喜爱,亦为馈赠亲友、宾朋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