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是广大汉族地区流传已久的民间节日之一,也是百花的生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二这天,人们集中种花植树赏花,并用红布条、红纸条系在家前屋后的卉木枝上,为花庆贺生日,谓之“赏红”。
吴桥社火具体表演有荡湖船、走马灯、女子舞龙等,在强烈节奏的锣鼓音乐伴奏下,做行进队列或场地定点表演。表演场地一般为家庭院落、街道、打麦场等。
仪征市大仪镇地处仪征北部丘陵之上,历史上这里牛市兴盛,且衍生出“炸牛”习俗。每年的除夕之夜,大仪镇都要举行火神祭祀的活动,称为“炸牛”,既虔诚恳求火神菩萨保佑,又预祝来年牛市生意兴旺发达。
香水泉承载着传统沐浴文化的历史。老浴客喜欢天天泡澡堂,因这里有烫水、有热茶、有老友、有故事,更有已经融化于他们情感深处的沐浴文化特色和民俗环境,是老年朋友的精神家园。
陈集的建房习俗,由于受地域影响,既包含了扬州一带的建房习俗元素,也包含了仪征一带的建房习俗特色,既有大家都有的普遍存在的共性,又有陈集特殊的个性,形成了特有的陈集建房习俗。
送亲奶奶习俗是苏北人民群众中喜闻乐见、世代传承的一种婚庆礼俗,以高邮卸甲镇为代表。昔有《苏小妹三难新郎》中新郎秦少游接受“婚考”的传说,今在婚礼中有“大开门”、“小开门”和婚庆秀口才等例,相沿成俗。
菱塘回回习俗是江苏省菱塘回民自元末明初起、依托清真寺和阿訇传教、自守规约、世代相承的一种民间信俗。
临泽高跷是苏北里下河东部、高邮市临泽镇及其周边地区一种世代传承的传统舞蹈。据镇上老人讲,它始于明代万历年间庙会。清乾隆年间,每逢“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城隍庙会,以踩高跷为主打节目之一。
宝应属典型的水乡地区,境内河塘密布,有五湖四荡之称。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受水乡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影响,形成了具有规律性的、特色鲜明的水乡婚庆习俗。
沿湖(邵泊湖)渔民习俗是指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的渔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世代传承的生活风俗,包括祭祀习俗、年蒸习俗、说唱习俗、烹饪习俗、婚嫁习俗等。
红桥修禊,是清朝康乾时期江南文人雅士煮酒吟诗的文化盛事。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大规模的“红桥修禊”,大约有五次,影响深远。
车桅灯习俗欢快热烈、群体性强,增加了春节的节日气氛。整个活动体现了沿江沿湖地区一种类似于古老“船图腾”的文化内涵,是水乡民俗文化中的代表。
扬州杭集船村民众自明代开始就有采摘田埂上的野青蒿与糯米面糅合为主原料做成清明专用食品“印子”祭祀祖先的传统。船村印子原材料紧扣清明祭祀主题、两种材料的糅合技艺、成品的使用时序等均有约定俗成的仪规。
船娘美在怡情。“弹丝吹笛韵铿锵,评话还依一面窗。”两岸景致的由来和妙趣,船娘尽可娓娓道来。一曲民歌小调,唱得游客如痴如醉。船娘美在风情。船娘本为渔家女,无须粉黛浓妆,而以粗头乱服,风趣天然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