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打铁花是流传于景泰地区的传统习俗之一,它是古代的原始“烟花”,也是最为醒目和璀璨的民间艺术之花。她源于明代中晚期,盛行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宝卷是明清以来流行于民间的讲唱艺术——宣卷(又叫念卷)的底本,是从佛教俗讲发展来的。嘉峪宝卷内容多为抑恶扬善,既能兴教化、劝操守,又能营造热闹气氛,给人以情感愉悦或心灵感悟。农村群众普遍把它当成立言、立德、立品的标准,视为“家藏一宝卷,百事无禁忌”。
会宁高跷是会宁民间盛行的一种祖辈相传的群众性技艺表演形式,是会宁社火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会宁县城、杨崖集镇陇西川等地。
临洮拉扎节是流行于甘肃省临洮县南部及相邻的渭源、康乐一带的重要节日,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拉扎节源于当地先民对“五谷神”的崇敬和感恩。从农历7月10日开始到“10日1送寒衣”或半月后结束,历时两三个月。节日期间要进行祭神、尝五谷等活动。是当地群众为酬谢山神而进行的一次“狂欢”,也是当地民俗中“最长的祭神节日”。
神社火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表演者装扮成各种神,着古代服装,画各种脸谱,利用各种道具,“迎喜神”、“玩社火”,祈福颂德,驱邪扬善。
靖远大芦“纸马滚灯”,也叫“灯曲子”,源于明朝。为了活跃农民的娱乐,宋云山就以赵匡胤送京娘的故事为题材,自编自导了以男耕女织、历史人物故事、农耕文化的秧歌曲艺。
岷县人崇拜水神,俗祀18位湫神,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据考证十八路湫神形成时间为明代早期,很大程度上是藏羌文化的遗存,同时也杂糅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每年农历五月初分布在境内的18位湫神(龙神)全驾出巡,全程巡域。
二郎山花儿会是甘肃省岷县的地方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最早源于岷县的祭神赛会,据考证其形成时间为明代,以五月十七二郎山花儿会的规模最大。 祭祀当天,祭祀群众赛唱“洮岷花儿”,其时赛会参与人数达十余万,场面极其热烈。
金钟镇花儿会是一个传统的民俗活动,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这个活动是为了庆祝农作物的丰收和祈求来年的好运。临近花儿会开始,各地商贩云集,附近的群众纷纷前来赶会,现场热闹非凡。
社火是漳县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漳县人的心里,春节不耍社火就等于没有过年,盐川社火如同汩汩流淌的盐泉一样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在周边独领风骚,民国初年曾到岷县、宕昌等地演出,时达一年之久。
渭源首阳山自伯夷叔齐隐居后而出名,千百年来,凭吊、祭奠者络绎不绝,且延续至今,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碑文。
岷县九宫八卦灯会历史悠久。从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九宫八卦灯会,用以祭祀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意兴隆、万民平安。灯会活动主要由“湫池取雨”“水神踩街”“灯场转灯”“唱戏娱神”四部分组成。
青苗会民间祭祀是流行于甘肃岷县锁龙乡部分村社的一项独特而神秘的神灵祭祀活动。
麻家集高石崖花儿会于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位于麻家集镇的高石崖和乔家滩举行。麻家集高石崖花儿会主要流行洮岷花儿,它的种类、内容、曲调具有多样性,一般唱时随着歌唱的感情,词的内容、曲调可以自由发挥,不受拘束,有“十唱九不同”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