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一古老技艺在桐城恢复生产,与铜器相结合,铜胎大漆器应运而生。铜胎大漆器制作繁杂,需经过打底、做纹理、上金粉、刷尾漆、打磨、晾晒、推光、镀金多道程序,成品光亮如镜,绚丽多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工匠精神的完美体现。
源潭刷子手工制作技艺,扎根于潜阳大地。刷子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不仅保存了一项传统手工技艺,,而且展示了源潭人民的传统创新精神。手工制作的“工业刷”应用于飞机、航母、大炮、高端设备抛光(飞机涂层、手机屏幕等)等国防和高科技领域;“环卫刷”应用于环卫清扫车、垃圾清运车等环保设备终端上,品种非常丰富。“民用刷”“工业刷”“环卫刷”有着源潭“三把刷”之称号。
痘姆陶器是中国安徽省潜山市痘姆乡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潜山制陶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薛家岗文化时期,有2000多件出土陶器可佐证。新中国成立后制陶业达到鼎盛,从业者数万人,周边十里八乡老百姓家中的坛坛罐罐、盆盆碗碗十有八九都出自痘姆。
潜山玉石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天柱山玉石篆刻艺人水平高超,可以把图案、文字的韵味刻的极为到位。
由皖国窑烧制的砖瓦建成的古塔、民居、园林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极具观赏的珍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是徽派建筑的主要材料,市场价格较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舒席古称“竹簟”,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工艺品。王河盛产水竹,篾工巧匠甚多,自古有“竹席之乡”的美誉,潜山历史上称“舒州”,舒席因此而得名,又称竹席、凉席,是潜山特有的竹编工艺制品,有近2000年生产历史。
潜山采耳技艺顾名思义就是掏耳朵,起源于民间,掏耳朵兴起于剃头匠,他们发明了专业的掏耳朵工具,并且发明了专业的操作手法,这时候采耳才迎来了大家的广为赞誉,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对剃头匠的掏耳朵,青睐有加。
桐城春秋称为“桐国”,汉名“桐乡”,皆因桐而名,盛产桐油。传统油漆技艺在桐城民间流传悠久而广泛,鼎盛于明清时期。制作时,将压榨的生桐油经过适当的高温处理变为熟桐油,再勾兑适量土漆,便可用来装饰各种木质家具。是传统建筑、器具防腐美化的智慧结晶,在当今古建筑修复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龙窑柴烧是以松树枝为燃料烧制陶器的方式,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最早见于明代《天工开物》“陶埏篇”,可见其历史悠久。从大量的考古发现,痘姆乡境内曾经古窑密布,现存有红元、叶炉、红星、蛇尾子窑等龙窑遗址。
汪协泰食品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末民初,由第一代汪氏传统糕点制作人汪育才创立。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汪协泰主要生产玉带糕、麻球、米糕、麻饼等糕点。这些糕点以其细腻的口感和绵长的风味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汪协泰坚持使用传统制作手法,以保留糕点的原汁原味。
源潭刷子是指在中国安徽省潜山市源潭镇生产的各类刷子产品。源潭镇是中国著名的制刷产业基地,其刷子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
岳西油坊榨制技艺沿用了千年来三大工序:石磨碾筛、木甑受蒸、木榨取油。建国初期全县约有90个油坊,为当时民众生活用植物油的主要制作场所。现已基本绝迹。
怀宁石雕是安徽省怀宁县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怀宁石雕工艺历史悠久,已有400余年历史。怀宁石雕的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神话传说等,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也有现代的创新设计。
月山制陶技艺源于清代同治年间,月山制陶技艺有着一套完整的材料加工及陶器制作工艺流程,产品以民用传统生活用具为主,有水缸、酒缸、泡菜缸、花盆花钵、花缸、油壶、油团、咸菜团、寿缸寿钵等民用器具,外形精美,形象生动。
潜山茶籽油榨制是指在中国安徽省潜山市进行的油茶籽油的提取过程。潜山市是中国著名的油茶产地,其茶籽油以其高品质和营养价值而闻名。
潜山布鞋(婴儿老虎鞋)制作技艺伴随着漫长的农耕社会人们服饰衣着的文明进程,源远流长。其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工艺独特、造型美观、实用耐穿,具有传统布鞋冬御寒、夏吸汗、休闲保健、透气舒适、柔软轻巧、除汗除臭等特点。
枞阳纸扎的起源发展也与民间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也是与原始社会以来墓葬殉葬俑的发展和演变相关,人们用丧俗的艺术形式来悼念死者,对世人来说能起到安慰和调节伤感的作用。
岳西盛产竹子,资源遍及全县,竹子质地坚韧,纤维细长,富有弹性,适于制作竹编工艺品和竹器家具。岳西竹器加工技艺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手工技艺,它起源于安徽省岳西县。
岳西木雕是指岳西古建筑中的雕饰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艺术特征。它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雕刻风格自然古朴,隐僻典雅。
潜山根雕以自然界天然根材的自然美为基础,从选材、构思、创作都需要经过技师的反复揣摩,技师要善于发现树根蕴含的美好寓意,最大限度地突出作品的自然之形、自然之美,将树根自然之美倾心展示出来,把朴素的高贵诠释的淋漓尽致。
潜山盆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源于中国安徽省潜山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盆景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