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不仅健身有法,而且技击奥妙,流传300余年,仍保持本来特色。
陆辛庄少林武术的内容属独创一派,表演套路多,在通州范围内首屈一指。现在它已成为颇受群众喜爱的一种表演形式,是少林武术在民间一个鲜活的、历史的、立体化的见证。
马卷村五虎棍属于太祖五虎棍,兴起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经过六代人的传承,它的动作、套路及服饰仍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风貌。其特征为表演者勾着固定模式的花脸,身穿杏黄色演出服,持棍登场。
礼王坟村掼跤传统跤法起源于清末“善扑营”。
打花棍也叫“扒拉棍” 、“扒拉棒子”,曾广泛流传于中原大地。旧时庙会上,撂 地摊的艺人们往往用它来“打场子”,借以招揽观众和控制场地大小。北京市地方志编 纂委员会编纂、北京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北京志•文化艺术卷•音乐志 舞蹈志 杂 技志》第521页对“打花棍”的词条这样记述:“打花棍,传统节目,又称“扒拉棒 子” ,即用两根小棍,拨弄一根粗棍,耍出种种花样的手技节目。
八极拳历史悠久,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中心八极”、“开拳”等。
武子门子母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道家拳种。武子门子母拳历史悠久,从清朝起至今有五代传承人,在京西流传广泛。拳技包括:子母拳套路、器械套路、实战散手技击术、养生功法等。
尚氏形意拳,源于心意六合拳。由清末山东乐陵人尚云祥在师承的基础上独创,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
少林八法拳起源于清代初年,属嵩山少林韦陀门功夫,流传民间已300余年。由于历史原因,从山西任、贾两家逐步传入京西一带,尤其在驼铃古道经过的石景山地区广泛流传,传承脉络清晰,拳种保存完好,具有独特的拳技特色和浓郁的地域特色。
通背(臂)拳(祁氏)由清代河北祁信所创,祁信之徒陈庆、黄九经仍按祁信原传之通背拳授徒,称为老祁派。
三皇炮捶拳起源明末清初,僧人普照云游四川峨眉山,遇峨眉道人,得其真传。此拳以天皇、地皇、人皇及其出手如捶、发拳似炮的特点,故被称为三皇炮捶拳。
五虎少林会”是中国民间花会十三档的重要会档,负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摔跤是一项古老的运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技击、娱乐活动,其有着悠久的历史。
张三功夫是古老的中国武术门派。